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从某种角度去看,这也并非完全是好事;八年前,“卖肾买苹果手机”的新闻一度传遍街头巷尾。当然,这已是八年前的“历史”了,或许在许多朋友看来,该事件很难让人理解“怎么可能有人这么傻,为了一部手机至于吗?”或许正是这样的不解,很多朋友至今不相信这是真的;但遗憾的是,该事件切切实实发生了,但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内幕,如今又怎么样了呢?
老话说“不当家,不主事,不知柴米贵”,这话说得太贴切了,当年只有17岁的高中生“王刚”就是如此;实事求是地说,“王刚”家境并不优秀,但他是家中独子,因此父母竭尽全力地为其营造优越环境。就这样,家境一般的“王刚”从小温饱不愁,17岁之前的他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艰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刚”逐渐有了新的认知,他发现周围同学都比他“强”。
按道理说,17岁的年纪也已初懂世事,尽管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但至少也能理解一二;可又有古语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优越生活的王刚,尽管内心理解父母的心酸,但对比身边的同学,心理上仍旧有着一种莫名的躁动。这就引出了8年前的一股科技风潮,智能手机全面崛起,尽管没有今天的功能强大,但在当时来说足以用“颠覆”来形容;其代表就是刚上市不久的iphone(苹果手机),尽管价格不菲,但其轰动效应促使有人连夜排起长队抢购。
或许正是这一现象的催化,一时坊间形成攀比之风,尤其年轻人皆以拥有苹果手机为荣,甚至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种风气也弥漫到了高中校园;或许很多朋友理解不了“一部手机而已,即便功能强大到翻天覆地,对于一名17岁的高中生来说,其复杂功能又有什么用呢?”话是这么说,但当时“比”的可不是手机功能,而是“你是否拥有”;17岁的“王刚”同样有类似心理,他知道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不会拿出几万块,让他去买一台“没用”的手机。
尽管对苹果手机的各项参数“一窍不通”,但想拥有的欲望让王刚坐卧不宁;当时的苹果手机价高过万,“存钱”对于17岁的高中生来说几乎是奢望,于是他开始四处抱怨。或许是“梦想成真”,居然有人要主动“帮”王刚买手机,条件是他身体里的一个肾脏;网络沟通后,对方开出了2万多的价格,这在现实中不仅能够买一部苹果手机,还能得到更多王刚想要的东西。
价格是诱人的,但王刚也是“小伙子”了,他也曾担心自己的身体;可对方说,人体有两个功能一样的肾脏,去掉一个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话是这么说,但王刚也明白“卖肾”的严重性,可终究敌不过内心强烈的欲望;后面的事就不用多说了,“中介”带着王刚到正规医院做各项体检,这让王刚逐渐相信了对方的“真实性”和“正规性”,之后的肾脏摘除手术也算顺利,王刚最终也得到了2万多的“报酬”。
说到这,该事件看似一切顺利,应该就此结束了吧?现实却恰恰相反,故事在这里才刚刚开始;后来的王刚开始发生剧烈变化,不仅经常发烧生病,而且190cm的身高快速消瘦。这种剧烈变化怎么可能瞒得住父母,在母亲欧女士的一再追问下,王刚终于说出了实情;欧女士得知儿子“卖身买苹果手机”后,气得几欲昏厥,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能让儿子先住院治疗。
后经鉴定,王刚的肾功能严重缺损,其严重程度甚至达到了“三级伤残”;看着190身高,体重却只有120斤的儿子日益消瘦,父母心中的感受难以用语言去表诉。至于给儿子治疗的费用,别说再买100部苹果手机,其花费足以压垮一个家庭;这还是次要的,或许王刚以后再也离不开病床了,对此欧女士极为愤怒,马上选择了报警寻找当初的“黑中介”和手术医院及其医生。
案件本身不难侦破,在王刚提供的线索下,当初的手术医院和医生很快被找到,顺藤摸瓜又迅速找到了其余三名“黑中介”;案件虽然不难侦破,但该案却很难审理,首先是手术医院,当初的手术室“外包”出去了,医院并不知道王刚“卖肾”的事情。其次是手术医生,其中一名医生说得好:自己只负责手术,在临床上把把关,直到手术前都没见过王刚,对其“卖肾”的细节至今不清楚;最后是“中介”,他们同样有理由:最初王刚自称23岁(当时王刚不满18岁,还没有办理身份证),看他190的身高,并不知道他还是未成年人。
不仅如此,“中介”当初并没有威胁或刻意引诱王刚,“卖肾”是其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的“自愿行为”;实事求是的说,在法律上还真没有过类似的“荒唐”案子,甚至连法官都不知道应该依据哪条法律来审理。2013年8月9日,“卖肾买手机”案在郴州市北湖区法院开庭,席间除了5名黑中介和医务人员被诉故意伤害罪外,还有各路媒体;除此之外,王刚家人提出227万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审理过程这里就不说了,“正义”终究站在了王刚家人一方。
但是,王刚真的胜利了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