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为什么年轻人开始讨厌信用卡了”的话题登上热搜。年轻人是信用卡使用量最大的客群。信用卡的遇冷,和年轻人的“转身”有很大关系。
信用卡的“失宠”
2014年至2017年是信用卡的高速增长期,特别是2017年,一年时间内信用卡激增1.2亿张。然而,2018年,峰顶过后迎来下降趋势。2020年信用卡增长量仅为最高峰2017年的的10%。
信用卡的“失宠”,和移动支付的崛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支付宝的“花呗”,就可以替代信用卡。支付宝对“花呗”的推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比花呗,信用卡申请门槛较高,还有年费(白金卡肯定要收取年费,有些信用卡要刷卡满一定次数才能免年费),这就让信用卡在与“花呗”的竞争中失去了渠道优势和费用优势。
另一方面,国家也对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做出了限制。去年7月,银保监会与央行发布了“信用卡新规”,主要提到四方面的问题:1,提到要严格规范发卡营销行为,防范伪冒欺诈办卡、过度办卡等风险;2,对单一客户设置发卡数量上限;3,不得再以发卡数量、客户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等作为考核指标;4,首次把降低睡眠卡比例作为要求。总体要求就是“严控增量,清理存量”。
此外,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是年轻人不再青睐信用卡的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和消费习惯的成熟,人们慢慢改变了“超前消费”的习惯。根据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青年生活消费观调研及营销洞察报告》显示,在调研样本中,有35%的青年人不使用信贷消费,多数信贷消费比例集中在收入的20%以下。
而随着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增速放缓,越来越多的信用卡的权益也在“缩水”。例如华夏银行部分部分信用卡的机场贵宾厅、预约挂号及陪诊服务、健身服务到期后不再续约;民生银行部分信用卡的积分兑换洗车、机票锦鲤抽奖活动、线上消费送东航里程活动等到期将不再续约。
在一系列的“组合拳”下,银行信用卡“跑马圈地”般的大规模扩张道路终于走向了终结。
中小银行信用卡的“进击”
不过,也有部分银行为了能继续抢占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传统的线下推广活动和线上推广活动。这部分银行基本属于信用卡市场占有度不高的中小银行。有些活动非常有亮点,能够瞬间吸引客户的眼球。比如某银行之前推出了“介绍朋友办信用卡,送汽车”活动,就很有噱头(虽然要求很高,而且送的汽车价格很便宜,但是不得不说确实很有吸引力);而线上推广活动,除了传统的广告推广以外,有些银行会和支付宝、微信合作 ,采用直接减免部分付款金额的方式来吸引客户持续使用。
信用卡的繁荣与消退,离不开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同时也和移动支付、个人消费习惯有关。个人建议,大家还是可以多了解信用卡的各项优惠活动,去薅银行的“羊毛”,在给自己省钱的情况下,开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