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部叫《先遣连》电视剧的播出,让一段尘封已久的、几乎被人遗忘的英雄事迹,再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49年底,祖国大陆只有西藏还未解放。1950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表达人民政府把解放西藏作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成果的重要步骤和迫切任务的坚定立场,1950年1月,中央正式下发《关于进军西藏的决定》。
为贯彻党中央、毛主席“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新疆军区决定派独立骑兵师进藏先遣连一个连的兵力为大部队进军西藏阿里探路,执行“侦查情况、发动群众”的先遣任务。先遣连也因此成为第一支踏上雪域高原的英雄队伍。
《先遣连》剧照
先遣连
这支探路部队是一个加强连的编制,由汉、回、藏、蒙古、锡伯、维吾尔、哈萨克等7个民族136名战士组成,总指挥李狄三,1938年就参加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一位经验特别丰富的指挥员,从全军抽调来的20多名党员成为这支部队的骨干力量。
先遣连总指挥李狄三
先遣连全连共4个排,三个步兵排,人手一支步枪,每班一挺轻机枪。机炮排装备有6门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两挺重机枪,这样的配备在当时属于相当豪华了。此外全连还配有179匹战马、35峰骆驼,并携带了一份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几十年前绘制四百万分之一的地图和指南针。
与此同时,部队领导机关和新疆和田政府组建起由900多名民工、4500头毛驴组成的9个庞大运输队,为进藏先遣连驮送粮食、马料等军需物资。
1950年8月1日,在总指挥兼党代表李狄三、连长曹海林的带领下,先遣连从新疆于阗出发了,开始踏上向阿里进军的史诗般的悲壮征程。
开始的行军就异常艰辛,部队出发一周后,就因遭遇暴风雪,损失了1000多头驴子和全部的骆驼,先遣连不得不遣返了运输队。随着海拔越来越高,战士们高原反应越来越强烈,头痛、胸闷、甚至昏迷困扰着大家。即使这样,先遣连每天仍要在昆仑山中行军35公里至40公里。
藏北高原的艰难行军
8月15日,先遣连翻过了新疆和西藏交界的“界山达坂”,进入藏北高原。真正的考验开始了。雪地行军,高原强烈的日照在雪地上反射回来,战士们都得了雪盲症,全连找不到一个能睁着眼睛带路的战士,后来有人发现把锅底灰抹在眼圈上,慢慢就能看见了,大家照做,,才解决了雪盲问题。
9月15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先遣连到达阿里地区改则宗(今西藏改则县)的两水泉。至此,进藏先遣连已经艰难跋涉了600多公里。
根据上级的安排,先遣连在探路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藏民的宣传组织工作。但由于藏北人烟稀少,寻找藏民遇到了很大困难。
有一次,副连长彭清云带领一个侦察分队,翻山涉水,四处寻找藏民,整整15天,没有见到一个藏民的影了。后来,终于在一个叫多木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藏族家庭,结果藏民丢下羊群,慌忙向山上跑去。李狄三接到报告,立即带上翻译飞马赶去做民族工作,经过耐心细致的做工作,终于感动了他们,大人小孩都流着泪,不停地说“夏保,亚古都!”(好朋友)
自此以后,“金珠玛米来到藏北”的新闻就渐渐传开。几天之后,先遣连驻地附近又来了一 批藏民,都受到指战员们的热情接待。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先遣连继续向藏北腹地推进,驻扎到了到群众比较多的扎麻芒堡地区,同时在两水泉和多木两处地方各留了一部分同志,坚持在当地开展群众工作。
西藏改则县扎麻芒堡
先遣连出现在藏北高原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阿里首府噶大克,随后又传到了拉萨。登时让西藏地方政府大惊失色。阿里地方政府在西藏摄政的严令之下,在藏胞中四下散播反动谣言,强行阻止藏胞与先遣连产生任何接触。
为了争取西藏上层分子,扩大宣传,教育和团结更多的群众。先遣连与阿里政府派出的全权代表才旦彭加进行了“和平谈判”,双方达成《五项协议》,使局面得以缓和。
但为了展开和谈,不刺激西藏地方政府,王震司令员向先遣连下达命令:“停止向纵深发展,就地迅速转入过冬备战,自力更生,坚持到春季会师。”同时,他还要求先遣连“不准增加藏胞一点负担,哪怕是一针一线”。这样面对5000米的高海拔,冬季酷寒、物资奇缺的藏北,对先遣连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藏北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山顶积雪终年不化。10月下旬,昆仑山被大雪封闭,直到来年五月份开山。在着长达7个月漫长的冬季,先遣连成了困守扎麻芒堡的一支孤军。严酷的自然环境,把他们带入了生死的边缘。
先遣连住宿地——地窝子
过高的海拔,使先遣连的战士们,陆续患上了高原病。得病的战士先是浮肿、最后皮肤迸裂出黄色的液体而死亡。一个又一个先遣连战士重复着这个痛苦的死亡过程。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5月这8个月的日子里,先遣连先后有63名干部战士牺牲在了雪域高原,其中包括总指挥李狄三。
而出现浮肿的原因除了海拔高,另一个原因是饥饿。大雪封山之后,从新疆方向送来的后勤供应彻底断绝了。而存放在300公里外的两水泉和多木两个据点的物资。因零下四十摄氏度气温,无法顺利运到扎麻芒堡。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先遣连成立了一个打猎组来解决部分给养问题。蒙古族战士巴利祥就在打猎时牺牲了。他和战友鄂鲁新一起去狩猎,一连走了几天,终于打到了几头野牦牛。鄂鲁新先用骆驼先往回运一部分。巴利祥看护猎物,鄂鲁新几天后返回时,却见巴利祥被冻死了。
了解了先遣连的困境,王震将军就下达了“不惜代价,接通运输线”的指示。1951年初,新疆军区先后组织了三次救援。第一批500头毛驴组成的驮运队还没翻过界山都死了;第二批500头毛驴,只有16头翻过了界山达坂,在后来宿营时又被埋在了雪里死亡。
1月11日,第三批由707头毛驴和牦牛组成的驮运队,从于阗出发25天到达界山达坂时,只剩下30多头牦牛。每头牦牛驮了40公斤粮食,却不够牦牛沿途吃的的饲料,驮运队最后决定其余全部杀掉,只留下3头牦牛,由维吾尔族人塔里甫和肉孜赶着艰难前进,途遇暴风雪,牦牛跑散了,塔里甫在追赶牦牛时牺牲。肉孜赶着剩下的两头牦牛,终于在正月初七那天到达两水泉,为先遣连送来了1.5公斤食盐、7个馕饼和战士们的书信。
1951年2月5日,这天是春节,先遣连的电台收到了一份电报:你们是党的忠诚战士,军区党委决定授予你连“进藏英雄先遣连”称号,并为全体同志记大功一次。先遣连的全体干部战士,这这一刻,眼睛全部湿润了。自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以来,以整建制连队每人记大功一次的,这是唯一的一例!
1951年6月6日,先遣连及后续部队自扎麻芒堡再次出发,8月3日,到达噶大克。一个只有十几座石头房子,一百多百人小城。至此,在一年零三天的艰苦行军后,先遣连圆满完成了“挺进藏北,解放阿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