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应对愤怒和焦虑?

鹰哥爱写文 2024-10-15 04:57:07

《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作者:彭凯平

​愤怒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瞬间:

去餐厅吃饭时,因为久久得不到接待,我们忍不住对服务员心生不满;被他人的无礼行为冒犯时,我们会感到血压飙升,怒火中烧……在这些时刻,愤怒情绪似乎主宰了我们,让我们难以保持冷静和理智。

其实,这些反应都是人之常情,我们无需因此感到愧疚或在事后自责。事实上,愤怒情绪并非洪水猛兽,它的影响也并非总是负面的。

愤怒是人类的情绪系统中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面临威胁时,愤怒能够迅速激发人体的生理反应,比如释放肾上腺素、使肌肉紧绷、心率和血压升高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感官的敏锐度和身体力量,以便他们应对潜在的攻击或挑战,实现生存和保护资源的目的。

到了现代社会,愤怒依旧有其重要意义。它象征着积极和活力,是我们愉悦性和生命力的体现。在某些情况下,愤怒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任愤怒情绪支配我们的行为。尽管愤怒有其积极面,但过度或持续的愤怒,却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研究显示,频繁发怒的人更易患心脏和血管疾病,在人际交往中也更容易遇到障碍。

因此,当愤怒情绪到来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压抑它,也不能放任它,而是要学会理解和管理它,将它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的积极力量。

在书中,彭凯平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几种管理愤怒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第一种方法叫作“认知重评”,也就是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尝试重新审视引发愤怒的事件。

处于愤怒当中时,我们的想法往往会被放大、夸张,甚至戏剧化。比如,在餐厅没有得到及时接待时,我们可能会认为是服务员故意怠慢,并因此气愤不已。但是,如果理性分析,我们也许会发现,确实是就餐人数太多,服务员忙不过来所造成的。

此外,即使我们很生气,也应尽量避免使用“总是”“不可能”这类绝对化的词汇,比如“你总是这样”“你不可能理解我”,这些话语不仅可能不准确,还可能损害关系。

管理愤怒的第二种方法叫作“延迟反应”,就是在感受到愤怒时,不要立即爆发。

当我们被愤怒支配时,思考能力会下降,很难做出理智的决定。因此,我们可以给自己几分钟的冷静时间,转移一下注意力,等再回头审视这件事时,或许我们的看法和反应会有所不同。

管理愤怒的第三种方法是寻找第三方。当双方都处于愤怒中,无法进行沟通时,我们可以寻求外界的帮助,让第三方来协助解决问题。其中,父母、朋友、同事或者心理咨询师都可以成为调解者,帮助我们以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管理愤怒的第四种方法是把愤怒转化为资源。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愤怒激发解决问题的行动。

比如,在餐厅受到忽视时,我们可以趁此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情绪控制力,或者思考,是否有办法让服务员对顾客更加主动一些。

此外,为了长期锻炼愤怒管理能力,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个愤怒复盘表,记录每次愤怒的事件、原因和身体反应,每周回顾并反思,以备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能更好地应对。

长此以往,我们就能够培养出一种内在的平静和控制力,愤怒也就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是成为了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

自卑的超越

好,说完了愤怒情绪,我们再来看看自卑这种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情绪往往源于脆弱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个人对自己的总体评价,它就像心灵的支柱。那些自我评价较高的人,自尊心比较强大,而自我评价较低的人,自尊心则相对脆弱,容易产生自卑感。

自卑的人,常常感觉自己在社会中无足轻重。他们极度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但在社交场合,他们却往往因为害怕被评判或被拒绝,而不敢表达这种渴望。

此外,自卑的人,还经常会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意愿。面对挫折,他们也更容易自我放弃,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会成功,而每次出现的失败,也似乎都在验证着这一悲观的预期。

久而久之,这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持续的自卑感的影响下,人们如同身处黑暗的深渊,被无尽的阴影所笼罩,只好放弃努力,无法创造理想的生活。

自卑情绪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那么,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战胜自卑,重拾自信呢?

对此,彭教授建议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抑制自我批评的冲动,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自卑的人往往喜欢自我批评,又因为过度的自我否定,导致持续的自我怀疑和恐惧。

为了提升自尊心,我们应当用自我同情来代替自我批评。当我们以宽容和爱意对待自己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而是能够看到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避免用批判性的想法进一步伤害自己。

其次,我们可以学习接受赞美,培养自我欣赏的能力。

在自尊心处于低谷时,我们常常会本能地拒绝他人的赞扬,然而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正面肯定的时刻。因此,当得到他人的夸赞时,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而不是选择怀疑或拒绝。

为了克服这种下意识的拒绝,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回应方式,并练习自然地使用它们。

例如,当收到他人的赞扬时,可以大方地回应“谢谢”或“你也一样”。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减少我们对赞美的抵触感,并逐渐内化为自然反应。

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长期实践下去,我们能够更自如地接受来自外界的赞美,自尊心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稳步提升。

最后,我们要确定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

想要真正走出自卑,我们需要确立自我的价值。对此,我们可以慢慢发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创造机会将这些能力展现出来。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还能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从而在自信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在我们不断接纳自我、肯定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明白自我的价值不依赖于外界的评价,而是基于我们对自己的深刻理解和信任。最终,我们将不再受制于自卑感的束缚,而是充满自信和力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正确处理焦虑

与愤怒、自卑一样,焦虑也是对我们影响极大的一种负面情绪。它常常会让我们心神不宁,坐立难安,甚至让我们在漫漫长夜中难以入眠。科学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人都有焦虑情绪,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

幸运的是,我们不必对此过分担忧。事实上,适度的焦虑对我们是有益的。早在1908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通过“耶基斯-多德森曲线”,展示了焦虑与工作表现之间的关系:

过度焦虑和完全缺乏焦虑都不利于个人表现,而适度的焦虑水平则能显著提升工作业绩。

这一心理学发现提醒我们,焦虑情绪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其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

对此,彭教授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如何转移注意力,而不是刻意抑制焦虑。

这一策略,是受到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白熊效应”的启发。在一次实验中,魏格纳要求参与者尝试不去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却适得其反,白熊的形象反而在参与者的脑海中频繁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人们越是努力去忘记某件事情,那件事情就越是根深蒂固。同样,对于那些被焦虑困扰的人来说,越是拼命想要控制焦虑,焦虑感就越是如影随形。

因此,面对焦虑时,我们不必强迫自己去控制或抑制焦虑,而是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有益的事情上。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焦虑,而不是让它主导我们的思维。

比如,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时,我们可能会担心,自己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告诉自己“不要焦虑”或“不要担心”,因为这样可能会加剧我们的焦虑感。

相反,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些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以此让自己建立信心。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复习那些不太确定的题目,从根源上解决紧张和慌乱。

不仅如此,在学习的间隙,我们还可以通过深呼吸或短暂的冥想,让身心得到放松,以更好的状态去应对考试。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焦虑,而不是被它所控制。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来注入积极的力量。

研究显示,使用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如“心花怒放”、“朝气蓬勃”“阳光快乐”这类的词语,能够激发我们的积极情绪,而“痛苦”、“焦虑”、“郁闷”等词语则可能使人情绪低沉。

此外,色彩对情绪也有显著影响,温暖的色调,比如黄色和橙色,能够提升心情,带来愉悦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进行自我暗示,比如对自己说鼓励的话,或是让自己置身于色彩明亮的环境中。这些简单的行为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焦虑,让心情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并逐步培养出一种更加乐观的生活态度。

实际上,无论是愤怒、自卑还是焦虑,我们都可以通过恰当的策略和方法来有效缓解这些情绪。通过实践这些技巧,我们可以逐步学会管理内心的风暴,走向更加平和与自信的生活。

0 阅读:0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