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鬼谷信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江湖闯荡,到底如何才能出人头地?很显然,空有抱负不行,光有才华也不行。最关键的还是要跟对人。
鬼谷道阿信真的见识过一些朋友的发迹经历,他们的人生能够飞黄腾达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有贵人提携。其实,三国时代的郭嘉早就把话说的很清楚了。最早,他投靠的其实是袁绍。
随后,他就发现,袁绍这个人只不过是在打造自己,“知人善任”的圣人人设。他根本就不懂用人的真谛。郭嘉的原话是,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古往今来,那些真正的智者在选择投靠的对象时,总是会充分衡量领导的综合实力。正如,鬼谷子说的,用之于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纵横家在选择人主时,必然会衡量对方的才能,气度等综合实力,然后再决定是否合作。
说句实在话,郭嘉如果当初真的选择了袁绍,恐怕他将永无出头之日。因为,袁绍是典型的儒家思想。轻视能力,重视道德。

其实他并不寂寞,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历史中都有很多领导,总是喜欢盯着下属的道德进行批判。其中,最荒唐的,恐怕就是战国时代的卫侯了,他就因为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下属多吃了老百姓的两个鸡蛋,就把人家弃之不用了。
难怪卫国在历史上,连“战国七雄“的榜单都排不进。相比之下,关于用人的智慧,曹操有自己的心得。你可以不喜欢他这个人,但是又不得不承认,曹操确实是个用人高手。
首先,曹操懂得借人。任何企业想发展,没有人才的助力是不行的。可是,曹操在短时间里又建立不起人才团队,事业自然容易止步不前,这是个看起来无解的问题。尤其是,曹操在和袁绍的博弈中,他其实处于相对劣势。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远不如袁绍。
面对此种困局,曹操的答案是借人。所以,他把目光聚焦到了河南的望族,荀家。曹操在重用荀彧的同时,也借助了荀家的影响力,建立了谋士天团。在真实的历史上,虽然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假的,但是曹操借人却是真的。
其次,曹操懂得用人。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用人的关键就在于,能够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能够让每一个人才都有发光发热的机会。但是,或许是枭雄的缘故,曹操的用人观很“另类”。
例如,古人用人讲究的是“做事先做人”的宗旨。也就是道德是第一性的,能力是第二性的。可是,曹操却说,“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
意思是说,陈平哪里会有品行,苏秦哪里会讲诚信,但是他们都是盖世无双的人才。甚至,曹操还批评道,正是由于领导太重视道德的缘故,才总是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曹操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荀彧把郭嘉介绍给曹操以后,两人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当初,郭嘉就被同事陈群当着曹操的面,贴脸开大。批评郭嘉“不治行检”。指责郭嘉有道德污点,品行不端,生活不检点。
但是结果很尴尬,曹操表示非常的不以为意,郭嘉也没当回事,继续我行我素。这还真不是我胡诌的,史料记载,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意思是说郭嘉被陈群举报以后,根本就没当回事,甚至曹操更加重用他了。
历史证明,曹操是对的,没有郭嘉的鼎力支持,恐怕曹操要想战胜袁绍,也是白日做梦。能力和道德有时候是两码事,会做人和会做事也是两回事,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如今的我们把曹操的谋士们称为谋士天团,其实在当时就是乌合之众。例如,程昱,贾诩等人都存在严重的道德缺陷,但是曹操依然对他们委以重任。因为,他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水至清则无鱼,上至清则失人,下至清则无才。仿佛,一个领导越是有道德洁癖,那他就越是会把自己活成孤家寡人。一个下属的道德水准越高,那么他的办事能力就越差。

说到底,所谓用人,用的无非就是人的才能。所以,鬼谷子说,领导没有必要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凡事要交给下面人去做。所以,真正有智慧的领导不会用自己的短处,而是用愚人的长处。不会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而是用愚人擅长的事情。领导要懂得扬长避短,如此就不会陷入困境。
由此可见,企业发展最大的困境,其实是人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