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现代研究改写认知,难怪古书说“天倾西北”

锵锵文史局 2023-11-13 16:29:38
前言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地陷,日月星辰失去了平衡,造成了天地大乱。

这个故事被认为是古人对一次大洪水的想象,也被用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比如黄河的弯曲、太平洋的形成等。

但是,这个故事是否真的只是一个神话呢?有没有可能是古人对地球运动的一种直观的感知呢?

近年来,一些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经历着缓慢而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气候、生物和文明。

那么,这些变化是否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有着某种联系呢?本文将从地球倾斜时间和黄赤交角天象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地球倾斜时间:始于八亿年前

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是平行的,所以它没有季节的变化。但是在大约八亿年前,地球遭遇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它的内部发生了剧烈的爆裂,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也发生了偏移,地球开始了倾斜的运动,一直到现在,它的倾斜角度达到了23.5°,而且每年还在以2.5厘米的速度继续倾斜。

这个过程被称为地球倾斜时间,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改变了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从而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生物。

地球倾斜时间的原因,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有多种可能的假说。

其中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假说是,地球在八亿年前遭遇了一次大规模的行星撞击,这个行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十分之一,撞击的角度大约是30°,撞击的速度大约是每秒20公里。

这次撞击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使得地球的表面熔化,形成了一个火海,同时也使得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地球的倾斜。

地球倾斜时间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使得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的变化,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的倾斜,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5°之间往返移动,从而造成了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能量的多少不同,形成了春夏秋冬的节气。这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它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极昼和极夜的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的倾斜,导致了在极地附近的地区,在夏至和冬至的时候,会出现一天或一夜都是白天或黑夜的情况。这对于极地的生态和人类的生活,都有着特殊的挑战。

再次,它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潮汐的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的倾斜,导致了地球上的水体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的影响,产生了周期性的涨落。这对于海洋的环境和人类的渔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黄赤交角天象:推出天倾西北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

黄赤交角大约是23.4°。但是,这个角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缓慢地变小,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在空间中有一个周期性的摆动,这个现象叫做行星岁差。

由于行星岁差的作用,黄赤交角现在每百年会减少0.013度(47角秒)。通过长期观测地球和其他行星运动可以得到黄赤交角的角速度。

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它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它也是视太阳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的倾斜角的余角。

黄赤交角,也可以用天极和黄极的位置来表示。天极是天球上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两个点,分别在南北半球,黄极是天球上与地球公转轨道垂直的两个点,也分别在南北半球。

如果黄赤交角是0,那么天极和黄极就重合,但是由于黄赤交角不是0,所以天极和黄极就有一定的角度差,这个角度差就是黄赤交角。

其中,天轴垂直于赤道面,黄轴垂直于黄道面,既然黄赤交角是23.4°,那么,天极对于黄极的偏离必然也是23.4°。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影响天象的观测。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昼夜平分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周期变化。

昼夜平分点是指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分别称为春分点和秋分点,在北半球分别是白羊座第一点和天秤座第一点。

昼夜平分点的位置变化,会影响到黄道十二宫的划分,也就是太阳在一年中经过的十二个星座。由于昼夜平分点的位置变化,导致了黄道十二宫的起点也在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星座的进动。

黄赤交角的变化,也会影响地球的气候。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4°之间往返移动的范围也在变化,从而造成了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能量的多少的变化,形成了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这种变化被称为米兰科维奇周期,它包括了黄赤交角的变化周期、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的变化周期和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的变化周期。

这些周期的组合,会影响地球上的冰河时期的发生和强度,也会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和文明的演变。

那么,黄赤交角的变化是否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有着某种联系呢?有一种说法是,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发现了黄赤交角的变化,从而推出了天倾西北的说法。

他们认为,天倾西北是指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昼夜平分点的位置在天球上向西北方向移动,从而造成了天象的变化。

他们用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来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变化,也用这个故事,来解释了一些地理现象,比如黄河的弯曲、太平洋的形成等。

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没有充分的证据和依据,不能完全说服人的。

结语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也是一个谜。它既包含了古人对自然的想象和敬畏,也包含了古人对地球运动的感知和推测。

0 阅读:7

锵锵文史局

简介:欲穷千里目,锵锵文史局。欢迎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