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一位心理医生,他被称为精神分析之父,他创建了精神分析理论。在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群体心理观点,对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众多学科都有重要的影响,透过它而体现出的弗洛伊德群体传播思想更是通过对弗洛姆、米德、库利、马尔库塞等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传播学领域。根据我们搜集的资料看,在国内几乎每年都有以弗洛伊德学说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但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精神分析理论。美国学者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中,对他的传播思想研究也是从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展开的。对弗洛伊德的群体心理学以及延伸发展的群体传播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还不多见。
由于弗洛伊德并不是传播学家,故在分析他群体传播思想时,得出的有关传播理论不是传播学体系中的理论,而应该看作是借助心理学理论而体现出的传播思想。在传播学中群体传播的定义是“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是与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的微观信息系统和大众传播的宏观信息系统相对的中观信息系统,是狭义上的群体传播。本文中研究的群体传播是广义上的概念。第一,群体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具体化的集合体,而是有所外延,包含了心理群体。第二,认为群体传播的基础是人内、人际传播。第三,大众传播是群体传播的特殊形式。
传播学作为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可以说它是在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及三论等诸多科学的基础上借鉴混杂而成的科学,其中心理学更是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形成依据。早期的传播学就是依附于心理学之上的,从众多的传播学奠基人都是心理学家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弗洛伊德是心理医生,他的群体传播思想也是体现在他的群体心理观点之上的。本文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也旨在从根本上分析弗洛伊德群体传播思想。通过研究勒邦、塔尔德的群体心理学理论,全面了解弗洛伊德群体心理理论的发展轨迹,以及弗洛伊德群体传播思想是怎么样通过继承延伸群体心理学理论,而得以形成并对后人产生影响的。
弗洛伊德在研究群体形成的时候,一直强调“一个群体显然被某种力量凝聚起来的。”在后面也明确指出“除了把这种凝聚力归结为那种能把世界上一切事物联结起来的爱的本能之外,还能归功于别的更恰当的力量吗?”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群体的形成内在因素就是本能的里比多,这相似的本能里比多把群体成员联系在一起,形成群体。另一方面,群体成员在群体中的某些特性消失了,从而保持与他人协调一致,能够压抑其本能里比多的,是群体成员的自我典范,也就是社会文明,“文明在多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抑制本能的基础之上,恰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克制、压抑或其他手段)要以强烈的本能得不到满足为前提条件。”
群体形成的内在因素对群体传播效果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群体成员互相之间的联系,在本质上就是自居作用,其基础就是那种情感上至关重要的共同性质;而且,这种共同性质也存在于与群体领袖的联系上。”从这里,可以得出群体形成的内在因素就是群体成员之间的自居。自居作用是弗洛伊德在研究精神分析时常用到的一种心理机制。它的个体与他人情感关系最早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第一次自居的对象,是父亲,希望取代父亲的地位,兄弟们都希望父亲的位置,相同的自居对象,将兄弟们联结成了反叛父亲的群体。所以,群体形成的本质原因就是群体成员之间的自居对象相似性。
我们以这样的一个例子来分析,有一个明星,(为了突出典型性,假设这个明星是一个男歌星),他迷倒了国外众多的女性,他的新唱片发行的时候,这群女性会蜂拥而至的购买支持,她们对他产生了一种爱。理所应当的,她们之间每个人会嫉妒,排挤另外的人,但是,她们知道她们所爱的人,与她们之间的距离过于遥远,无论她们怎样迷恋,都不可能有结果,无法达到她们爱的目的。于是,她们就抛弃了这种嫉妒心理,为了共同的爱,联合成一个群体,作为整体向她们的爱恋对象表达爱意,例如,买他的唱片,看他的演唱会,组成后援团等。如果有其中的一个得到签名,她们会分享这种欣喜之情。原本处于对手地位的她们,现在却成功的互相以他人自居了。在这个群体中,对这个明星的爱使得整个群体处于一致性,在这里,象征对明星的爱的行为,成了这个群体的群体领袖。
我们把这个明星的经济公司看作是信息的传播者,明星及其相关的东西作为信息被传递,那群迷恋者就是受传者。这些受传者实际上是受控制的受众,她们都被赤裸裸的暴露在特定的信息面前,传播者可以达到有意图的短期传播效果,他的行为带有操控性,所有行为都可被冠以对明星的爱之名,受众群体的一致性使得传播者可以快速得到良好的信息反馈,主要表现在歌星唱片大卖等方面。同样的,由于群体的一致性,传播效果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但是无论如何,由于群体有一致性这个特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都是鲜明的。受传者对传播者进行信息反馈,传播者的传播目的达到了,由单向传播发展为双向互动。这个理论对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的研究,对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群体形成的外部条件对群体传播效果的影响群体的形成是因为成员之间承认彼此有共同感觉,在群体成员之间,群体成员与群体领袖之间互以他人自居,但是还有一个对群体成员同样重要的条件,弗洛伊德认为是社会文明的发展。弗洛伊德认为“通过承认共同感觉是指导我们确定人类生活的什么特征被认为是文明的。”文明发展的程度是群体形成的重要基础。原始人发现他们彼此相互协作,对他自己更有利,认识到劳动伙伴的价值所在,他为了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会抑制住那种对外人涉入他领地时,带给他的不快。这就是文明发展对群体形成的作用表现。弗洛伊德一再强调:“文明在多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抑制本能的基础之上,恰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克制、压抑或其他手段)要以强烈的本能得不到满足为前提条件。”
文明是群体自我典范的形成原初,文明是与本能里比多对立存在的,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压抑了人的原欲,对个人和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有了限制。最早的原始社会时期,图腾禁忌限制了乱伦的性对象选择,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图腾禁忌成为了社会制度,法律等,这个时候,制度和法律的完善程度就是文明的发展程度了。群体对文明倾向的反射,就是群体典范——具体点的说是群体领袖的自我典范。群体成员生活在群体中时,文明是直接参与塑造群体典范的,文明的程度决定了群体禁忌的程度。与此相互的,人类群体也促进了自我典范的发展,而文化在自我典范的影响下也加快了发展的进程。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受传者接收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会选择与其固有观念相和谐的信息,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受众的认识、立场、信仰等就是个体对文明接收程度的具体表现,不同的文明程度形成了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分界线。群体的文明程度,对传播者进行有效传播意义重大,不同群体的文明程度不同,选择接收信息之后,就会做出不同的信息反馈,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为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选择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原因正在此。例如,一个竞选者,在争取选票的时候,会针对不同的选民采用不同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