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bb66dfe61d016020194bbba720dd9b.jpg)
11月4日星期一,我们开会讨论,掏多少银子来给地方债务兜个大底;
11月5日星期二,大洋彼岸选新大统领,建国同志可能要返岗再就业了;
11月8日星期五,美联储公布议息决议,可能会再降25BP。
这三件事,在一起发酵,大宗商品要惊涛拍岸的。其中第一件是影响最大。
分析价格波动的核心逻辑,分享学习期货的科学方法,今天聊一聊财政兜大底是如何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
其实我们这两年的情况和2007-2008年老美次贷危机情形类似。
2005-2007年,美联储认为经济过热,不停地加息,房贷利息高的呀,把买房子的压的喘不过气,就有人挂牌出售,也有人断供,或者点把火,房子不要了。
收不到月供,华尔街大投行手里的房地产次级债券,就砸手里了,没法保证给投资者还本付息了。他们一开始还能拿其他地方的盈利来给投资者补上。但是盈利是有数的,挪了服务实体的钱,去填债券的窟窿,就没钱服务实体了。以至于当时可口可乐都借不到钱了,花期银行要靠出售黄金换钱来维持经营。华尔街那些个大投行失去了为老美实体经济造血的功能。
就这样次级债券随手把老美经济给带崩了。这事从2007年开始一直拖到2008年把雷曼兄弟拖倒逼了,老美的国会老爷们才达成一致,必须救市,随后美联储下场,对华尔街说,把你们手里的各种债券好的、差的都卖给我,我给你们输血,从今往后,不要玩次级债券了,老老实实的给实体经济放贷款。这才把老美经济给救过来。大家可以翻看下,2007-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是怎么从A字形,变成V字形。
我们这边的情况是疫情三年,老百姓身体没事,钱包有事。三条红线制约房企融资、七限八限阻滞老百姓买房,目的就是不能让泡沫越吹越大,结果就是房子变成有价无市,房企资金一断裂,就开始爆雷,都爆雷了就自然没有钱去拿地。
靠土地财政搏增量的地方就尴尬了,土地拍不出去,财政上的流水就要减少,还有一堆地方债、城投债等着还本付息,借的钱不能不还,怎么办,就只能把原本用于投资的钱先挪去还债。这样一来地方上对经济的投资就要减少了。
房地产下跌,引发了地方债,拖累了地方投资。结果投资方面,房地产和地方基建都在下滑,只有国债部分保持正常。
投资就是先花钱,钱兜兜转转变成老百姓的工资了,才能取出来买东西消费。投资不上量,居民收入就受到影响,老百姓变的抠抠搜搜,消费就没法出力拉动经济。
经济腾飞的三驾马车,投资下滑,消费拉不动,就剩下出口。
我们国家出口的确是厉害,国际市场上,相同的质量,价格便宜点就有销路,这一点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海外订单大头是欧美,他们一会要加关税,一会又来告反倾销。尽管东盟和拉美那些左右逢源的贸易公司会想方设法来帮我们。但是出口盈利这块多少有点受制于人。
所以这两年,大家觉得这个钱的确不太好挣了。
现在公共部门想出来大招,计划把地方债务兜个大底,打包买走。让地方的资金真真实实的用于经济发展。这个法子方向是对的,疗效立竿见影。大家也不用怀疑,上个世纪90年代,财政掏钱把大银行的历史坏账全部划走,让他们上市,按照规范服务实体经济,现在看看那会的举措是多么的正确。
只要这么干,大宗商品市场就会迎来红利上,供求紧张,一直在涨价的,继续涨。供过于求的,价格不涨的,也能乘着东风飘几天。具体品种老铁们可以私信我,成为我的会员,咱们详聊。
看到这里都是铁粉上干活,研究宏观是分析期货的最高级手段,要想企业经营的好,宏观上的信息还是要多看看。我也经常和做贸易的老铁交流,如何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还能增厚企业经营利润,力争比同行多挣点。
欢迎老铁们私信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