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出自西晋年间高僧法护译著的佛教经典《佛说十善业道经》,经中原文为 “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长久以来,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如果人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色,就要遭到天地诛杀,这与本意完全相反。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里,天地是公平的,不会偏袒事物,以博爱情怀注视着世间苍生。有信仰的人认为天地承担着扬善抑恶、除暴安良等责任,当一个人心中有私欲并为私欲胡作非为时,天地就会惩罚他。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的本意并非现代人所理解的自私自利,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对“为”字的理解。这里的 “为” 字,应读二声,是 “修养、修为” 的意思,而非通常理解的 “为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和修为,就很难在天地间立足,会为天地所不容。在佛家理念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才是 “为己”,即给自己增加善果修为,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业和灾祸,这样才不会 “天诛地灭”。
按照佛学的主张,真正为己的人,必然淡泊名利,超脱物外,举止合度。从传统意义上看,这句话是在教导大家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我,不能自甘堕落,否则会被天地惩罚。
例如,《左传》中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这是中国人千年来的做人标准,与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的本意有相通之处,都是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佛教中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强调自我修养和修行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提高自己的品德和境界,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被误解千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人性的弱点就是自私,这种缺憾亘古不变一直延续至今。自私自利的人为了把做坏事变成合理化,故意曲解古人留下来的灿烂文化,以讹传讹。
他们将这句话中的 “为” 字读错,现代人习惯将这个字读四声,理解为 “为了”,从而导致对这句话的理解变成人做事应该为了自己,如果不为自己,老天爷都不允许他立于这天地之间,就会天地不容。
这种理解直击人的劣根性,给一些自私自利别有用心的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让自己的自私变得更加理直气壮。
其次,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民间通俗文化的生动形象,也容易导致一些词语被长期错误解释或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被错误解释的词语,尤其在民间俗语中表现突出。
比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本应该是 “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无毒不丈夫” 其实原句为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原句应该是 “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中的 “皮匠” 实际上应该是 “裨将” 的谐音。
这些错误的解释和使用,使得人们对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话的理解也容易出现偏差。
再者,缺乏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也是导致误解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在接触佛教经典语句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哲学思想,仅仅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日常经验来理解这些语句。
比如对于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句话,如果不了解佛教中关于 “我” 的特定含义,就很容易将其误解为一种自大的表达。实际上,这里的 “我” 指的是一切众生,强调的是众生皆有佛性,命由己造。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话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误解千年,但通过对其出处和本意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
这句话并非鼓励自私自利,而是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