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下多出22个固话欠费超6万元,先查清楚谁的错再说

评底郭 2025-03-25 16:53:02

据市民曹先生反映称,他的妻子张女士名下突然多了22个固话,十年间欠费加滞纳金累计超6万元,莫名被列入电信业务黑名单。这些号码已于2014年3月注销,但欠费却未缴清。对于“欠费销号”质疑,客服人员表示,号码注销需结清费用,但早期系统可能存在“先销号后追费”操作。曹先生说,目前电信工作人员和他沟通的初步处理结果是,可以免去十年滞纳金,但超5万元的话费欠费单还是需要尽快结清。

(3月25日《羊城派》)

https://news.ycwb.com/ikinvkhtin/content_53312429.htm

莫名其妙发现自己名下有22个固定电话,而22个固定电话还欠费加滞纳金累计超过了6万元。就是因为“天降厄运”还被列入了电信业务的黑名单。这不是“躺着中枪”吗?

媒体的报道显示,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截至2025年,工信部“一证通查”已累计处理冒名开卡投诉超10万起。律师提醒市民,可以通过“工信部一证通查”小程序核验名下所有电话卡,发现异常立即处理。据悉,用户可以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微信号“工信微报”,点击“服务”按钮,选择“政务服务”中的“一证通查”进行查询。

“一证通查”固然是时代的产物,它能让市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止损,把麻烦降到最低限度。可是,这就是真正的公平正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不是最终的公平正义。因为,市民自己的名下多出来的号码,是谁注册的,是谁审批的,问题出在哪儿?

以张女士为例。她的名下有22个固定电话,尽管说这些固定电话都已经因为欠费被电信部门注销了。但是,这22个号码产生的费用,还是算在了张女士的头上。涉事电信公司似乎也“很人性化”:可以免去十年的滞纳金,但超5万元的话费欠费单还是需要尽快结清。也就是说,不结清的话,就只能在“黑名单”上待着。

假如说,这22个固定电话,是张女士安装的,是张女士使用的,那即便“过了十年”,电信部门追缴费用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公平正义岂能“既往不咎”?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是滞纳金一分不少,也是无话可说的。可问题在于,这22个固定电话到底是谁安装的?如果说,当初是他人冒名办理的号码,电信公司有什么权力向“无辜者”追缴费用?

当务之急的事情是,要查清楚张女士名下的22个固定电话是谁申请办理的,是哪个业务员审批的?假如是冒名办理的固定电话,审查不严的责任是不是该追究,张女士受到的伤害是不是可以向电信公司追偿?虽然事情过去了10多年了,要想查还是能查清楚的。比如,当初办理的手续上的签字是不是张女士本人?

社会中,冒名顶替办理各种业务的事情不少。比如冒名办理银行贷款的,冒名开办公司的,有的市民发现自己名下有好几家企业,这种监管不严、审核不严犯的错,凭什么让“无辜的市民”买单?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