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名句集

周易岐黄春秋 2023-08-13 18:01:11

《法言》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法言》,西汉扬雄撰。扬雄(公元前53年- 公元18年),字子云,成都人,是我国西汉末年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他先是做官的,后来没落为 以农桑为业 ,因此扬雄在官场上毫无地位,后来由于奏《羽猎赋》得到皇帝的赏识, 除为郎 ,历成、哀、平三朝而不升迁,一直到王莽代汉后,他才 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 ,后因政权内部矛盾,几乎送了命(《汉书·扬雄传》)。扬雄的一生,处于西汉由盛转衰之时,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动荡惶惑状态。扬雄由于其出身和经历的影响,成了当时统治阶级中下层的思想代表。他出于补救统治思想危机之心,写成《法言》一书。法,有法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法言”就是判断事物是非的准则之言。《法言》模仿《论语》而作,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内容广泛,从哲学、政治、经济、伦理,到文学、艺术、科学、军事,乃至于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学派、文献等,几乎都有所论述。扬雄从儒家观点出发,捍卫孔子之道,强调治国需要用仁义礼乐教化,同时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对于学问,能够推广实行它,最好;能够著书立说解释它,是其次;能够把它传授给别人,又其次;如果这些一样都做不到,便是众多的平常人。

学不羡(xiàn):好学的人除了学习以外没有别的欲望。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如果能够通过学习提高修养,运用思考吸取精华,依靠朋友互相切磋,获得声誉受到尊崇,还坚持不懈贯彻始终,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学习是为了培养端正人性。观看、聆听、言谈、容貌、思想,都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坚持学习,这些行为才会端正;否则,这些行为就会邪恶。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呀,老师呀!他决定儿童的命运。所以单纯努力学习不如努力寻找老师,老师是人的模范。

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miè)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看见太阳和月亮就知道众多星光的微弱,谛听圣人的道理就知道其他学说的渺小。

学之为王者事,其已久矣:学问为帝王的事业服务,那是很长时间的事情了。

吾未见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jié)者也:我从来没见过爱好雕刻修饰自己的道德,就像雕刻修饰自己房间里屋梁上的柱头那样的人。

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人如果不学习礼仪,即使没有忧愁,又和禽兽有什么不同呢?

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学习,是因为企求成为君子。企求成为君子而又成不了君子的人是有的,但是,却没有不企求成为君子而能成为君子的人。

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大人从事学习研究是为了真理,小人从事学习研究是为了私利。

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作为群体而没有共识,是形式上的群体;作为友好而没有诚心,是表面上的友好。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的赋华丽而符合标准,辞人的赋华丽而铺张过度。

中正则雅,哆(chǐ)哇(wā)则郑:中和平正的就是雅乐,淫滥邪侈的就是郑卫之音。

事胜辞则伉(kàng),辞胜事则赋,事辞称则经。足言足容,德之藻矣:行事超过言辞就失于质朴,言辞超过行事就流于夸张,行事和言辞相称才合乎规范。既有充足的言辞,又有充足的行事,才是道德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呀!

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升东岳而知众山之逦(lǐ)迤(yí)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舍舟航而济乎渎(dú)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读书就好比观看山和水:登上泰山就可以看见群山的蜿蜒曲折,何况那些纤小的土堆呢!泛舟大海就可以知道江河的污浊渺小,何况那些干涸的洼地呢!不用航船而能够渡过大河的事,是没有的!舍弃五经而能够求得真理的事,是没有的!

圣人虎别,其文炳也;君子豹别,其文蔚也:圣人像虎一样,文采辉煌绚烂;君子像豹一样,文采鲜明华美。

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学习要多听,然后抓住其中的关键;要多看,然后抓住其中的精华。听得少就不可能抓住关键,看得少就不可能抓住精华。

君子之道有四易:简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见也,法而易言也:君子的主张有四个方面是容易的:内容单纯而易于施行,论述扼要而易于掌握,意义明显而易于了解,合乎规范而易于说明。

万物纷错则悬诸天,众言淆(xiáo)乱则折诸圣:世间万物错综复杂,就用天象来测量它们;各种言论淆浊混乱,就由圣人来评判它们。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zhòng)矣:把培养道德当作弓,把矫正思想当作箭,把树立正义当作靶子,瞄准了然后发射,一射必中目标。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人的本性是善和恶混杂在一起的。培养人性中的善就成为善人,培养人性中的恶就成为恶人。

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圣人顺从天意,懂得命运。顺从天意就不苦恼,懂得命运就不忧虑。

圣人之辞,可为也;使人信之,所不可为也。是以君子强学而力行:圣人的话,人人都可以说;但要使人对你说的话如同对圣人的话一样信服,那是不可能了。因此君子要勤奋地学习并且努力去实行。

珍其货而后市,修其身而后交,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精制自己的货物然后去交易,陶冶自己的情操然后去交往,完善自己的计谋然后去行动,这是成功的方法。

君子之所慎:言、礼、书:君子所要慎重对待的是:言论、礼仪、书籍。

上交不谄(chǎn),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不谄媚,和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往不骄横,就可以有所作为了。

好大而不为,大不大矣;好高而不为,高不高矣:喜好伟大的成就却不去做,伟大的成就便不可能实现;喜好崇高的事业却不去做,崇高的事业就不可能实现。

仰天庭而知天下之居卑也哉:仰望高高的天庭星垣,然后才知道世人所在的地方是多么低下呀!

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处宅,由路,正服,明烛,执符,君子不动,动斯得矣:仁好像住宅;义好像道路;礼好像衣服;智好像灯烛;信好像符节。住进住宅,顺着道路,穿好衣服,点亮灯烛,拿着符节,这样,君子除非不做事,只要做事就会得到成功。

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无意而至者也:努力去做而达不到目的是有的,但不努力去做而能够达到目的却是没有的。

日有光,月有明。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蒙:太阳有光芒,月亮有明亮。三年不看太阳,眼睛必然变盲;三年不看月亮,视力必然失明。

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言语庄重就会有准则,行为庄重就会有道德,容貌庄重就会有威仪,爱好庄重就会有显示于人的特长。

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gǔ),华实副则礼:有内容而没有文采就显得粗野,有文采而没有内容就显得虚假,文采和内容相称才合乎礼仪。

千钧之轻,乌获力也;箪(dān)瓢之乐,颜氏德也:举千钧重的东西却很轻松,是因为有乌获那样大的力气;用竹筐吃饭木瓢喝水却很快乐,是因为有颜回那样高的道德。

天下有三好:众人好己从,贤人好己正,圣人好己师:天下有三种爱好:一般人爱好别人顺从自己,贤人爱好别人纠正自己,圣人爱好别人师法自己。

天下有三检:众人用家检,贤人用国检,圣人用天下检:天下有三种检验方法:一般人用家庭来检验,贤人用国家来检验,圣人用整个天下来检验。

上士之耳训乎德,下士之耳顺乎己:学问道德高尚的人,耳朵愿意听符合道德标准的话;学问道德低下的人,耳朵愿意听符合自己心意的话。

言不惭、行不耻者,孔子惮(dàn)焉:言论上没有什么需要惭咎,行为上没有什么需要羞愧的人,孔子都是敬畏的呀!

或问道。曰: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有人问道是什么。扬子回答说:“道是可以普遍通达的,没有什么地方不能通达的。”

或问道。曰: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有人问道是什么。扬子回答说:“道像道路像河流,车船来来往往,昼夜不停。”

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这好比一个人,要同时具备四肢,他的身体才是完整的呀!

礼,体也。人而无礼,焉以为德:礼是人的根本。作为人而不讲究礼,又怎么能有道德呢?

圣人之言,似于水火。或问水火。曰:水,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火,用之而弥明,宿之而弥壮:圣人的言论就像水火一样。有人问水火是什么样。扬子回答说:“水,越测量它就感到越深,越追寻它就感到越远;火,越使用它就越亮,越保存它就越旺。”

智也者,知也。夫智,用不用,益不益,则不赘(zhuì)亏矣:智力,就是知识。对于智力,把没有运用的运用起来,不够充分的增加起来,就既不多余也不缺乏了。

母怀,爱也;父怀,敬也:怀念母亲,是由于爱恋;怀念父亲,是由于崇敬。

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心深入天就能了解天,深入地就能了解地。

天神天明,照知四方。天精天粹,万物作类:天的神明照亮四面八方,天的精粹创造了万物的各个种类。

人心其神矣乎!操则存,舍则亡:人的心真神妙呀!如果能够把握住它,它就存在;如果把握不住它,它就会跑掉。

龙以不制为龙,圣人以不手为圣人:龙由于其形体不受控制,所以才是龙;圣人由于能随机应变可伸可屈,所以才是圣人。

天俄而可度,则其覆物也浅矣;地俄而可测,则其载物也薄矣:如果天一下子可以度量出它的高低,那么天覆盖万物的高度就太浅了;如果地一下子可以测量出它的厚薄,那么地承载万物的厚度就太薄了。

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常人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他的思想,文字不能完全表达他的语言,真是难呀!只有圣人能够完全掌握语言的意义,能够完全掌握文字的体裁。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语言是思想的声音,文字是思想的图画。

人病以多知为杂,惟圣人为不杂:一般人的缺点就是知识多了就庞杂,只有圣人知识再多也不庞杂。

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zhuì)矣:书籍不规范,就不是合格的书籍;言论不规范,就不是合格的言论。言论和书籍不规范,就是多余的赘疣呀!

聪明,其至矣乎!不聪,实无耳也;不明,实无目也:聪明,大概是一种极高的品质吧!不聪,就等于没有耳朵;不明,就等于没有眼睛。

惟天为聪,惟天为明。夫能高其目而下其耳者,匪(fěi)天也夫:只有天最聪,只有天最明。能够把眼睛抬高看见普天下,把耳朵贴近听清每件事的,不就是天吗!

师之贵也,知大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老师的珍贵,在于懂得大道理。只懂得小事的老师,是卑贱的。

命者,天之命也,非人为也。人为不为命:命指上天决定的命运,不是人为造成的结果。人为造成的结果不是命。

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吉祥的人像对待凶险的事那样谨慎地对待吉祥的事,凶险的人像对待吉祥的事那样轻率地对待凶险的事。

辰乎辰!曷(hé)来之迟,去之速也!君子竞诸:时间呀时间!怎么来得这样慢,去得这样快呀!所以君子要与时间赛跑。

君子谨于言,慎于好,亟(jí)于时:君子严谨地对待言谈,慎重地对待嗜好,抓紧时间修养道德。

吾不见震风之能动聋聩(kuì)也:我没有见过大风能让聋人听见声音的。

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时候该来了就来,时候该走了就走。能按时来按时走的,就是燕子吧!

或问哲。曰:“旁明厥(jué)思。”问行。曰:“旁通厥(jué)德:有人问怎样是有智慧。扬子回答说:“能全面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就是有智慧。”问怎样是有德行。扬子回答说:“能全面地实践自己的道德,就是有德行。”

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喜欢全心全意努力于圣人学说的人,就是君子。人人都有喜欢全心全意竭力去做的事,但不一定是全心全意努力于圣人的学说。

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如果见闻广博又懂得正确的道理,这是至善至美的见识;如果见闻广博却迷恋邪恶的道理,这是昏惑迷人的见识。

古者之学耕且养,三年通一:古人一边学习,一边耕田养家,三年就能通晓一部经典。

雷震乎天,风薄乎山,云徂(cú)乎方,雨流乎渊,其事矣乎:雷在天空震响,风从山上刮过,云飞向八方,雨流入深渊,天是够勤奋了吧!

器宝待人而后宝:珍贵的器皿需要依靠有德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宝物。

乘国者其如乘航乎!航安,则人斯安矣:治理国家,大概就像驾驶航船吧!航船平安无事,那么驾驶航船的人也就平安无事了!

惠以厚下,民忘其死;忠以卫上,君念其赏:君上仁爱而宽厚地对待属下,民众就会不惜生命地效忠君上;属下忠诚地保卫君上,君上就会想着赏赐属下。

自后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自己谦让退居后边的人,别人就会推崇他到前边去;自己谦让退居下面的人,别人就会抬举他到上面去。

非其时而望之,非其道而行之,亦不可以至矣:不是那样的时机,却抱着那样的奢望;不是通往目标的道路,却要顺着它走下去,这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圣人重其道而轻其禄,众人重其禄而轻其道:圣人重视他的原则而轻视他的俸禄,一般人重视他的俸禄而轻视他的原则。

众人愈利而后钝(dùn),圣人愈钝而后利:一般人喜欢眼前获利但最后要吃亏,圣人喜欢眼前吃亏而最后获利。

事不厌,教不倦,焉得日:做事没有厌烦,教人不会疲倦,哪里还有空闲时间呀?

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浑(hún)浑乎圣人之道,群心之用也:鲜明显赫呀,太阳的光芒,这是人们的眼睛离不开的依靠;浑厚博大呀,圣人的学说,这是人们的思想离不开的依靠。

在德不在星:人事的吉凶决定于道德而不决定于星象。

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如地:圣人的言论博大深远好比天,贤人的言论明白切近好比地。

言可闻而不可殚(dān),书可观而不可尽:圣人的言语可以聆听,但不可能完全领会它的意义;圣人的书可以阅读,但不可能完全掌握它的内涵。

行,有之也;病,曼之也:德行高,所以有所适从,随遇皆安;忧患多,所以无所适从,动辄得咎。

夫见畏与见侮(wǔ),无不由己:不管是让别人敬畏还是被别人侮辱,没有不决定于自己的。

大作纲,小作纪。如纲不纲,纪不纪,虽有罗网,恶得一目而正诸:治理国家,大事要根据纲常原则,小事要根据法令制度。如果该用纲常原则的时候不用纲常原则,该用法令制度的时候不用法令制度,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这就好像捕鱼和打猎,即使有罗网,如果不抓住拉网的大绳和小绳,又怎么能使哪怕一个网眼张开呢?

真伪则政核。如真不真,伪不伪,则政不核:辨别真假就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如果真的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不知道是假的,治理国家就失去了关键。

龙之潜亢(kàng),不获其中矣。是以过中则惕(tì),不及中则跃:龙在潜伏或飞得极高的时候,都不可能获得适宜的地位。因此,超过了恰好适宜的地位就要警惕谨慎,没有达到恰好适宜的地位就要努力上进。

圣人之道,譬犹日之中矣。不及则未,过则昃(zè):圣人的原则,就好像太阳正在中天。不到中天就不够明亮,过了中天就开始昏昧。

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神怪的事模模糊糊的,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圣人是不谈这些事的。

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只有好的时机没有人的努力,事业不可能实现;只有人的努力没有好的时机,也不可能成功。

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hé)故焉:能够充分发挥众人的力量的人胜利,自己耗尽自己力量的人失败。这和天有什么关系呢?

夫辩也者,自辩也;如辩人,几矣:巧于言辞,是要用巧妙的言辞为自己辩护;如果拿巧妙的言辞去玩弄别人,那就太危险了。

事得其宜之谓义:办事情做得恰好适当就叫做义。

君子绝德,小人绝力:君子注重一般人达不到的高超道德,小人注重一般人达不到的巨大力气。

妄誉,仁之贼也;妄毁,义之贼也。贼仁近乡原,贼义近乡讪:虚妄地赞扬别人,就是对仁的破坏;虚妄地诽谤别人,就是对义的破坏。破坏仁就近似于一乡人都说好的“乡愿”,破坏义就近似于一乡人都说坏的“乡讪”。

皓(hào)皓者,己也;引而高之者,天也:发出明亮光芒的,是星星自身;牵着星星使它高高在上的,是天。

非正不视,非正不听,非正不言,非正不行。夫能正其视听言行者,昔吾先师之所畏也:不正当的不看,不正当的不听,不正当的不说,不正当的不做。能够使自己看的、听的、说的、做的都正当的人,是连我们古代的先师孔子都畏惧的。

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不行,行必有称也:君子除非不说话,一说话就必然恰到好处;除非不行事,一行事就必然正好合适。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君子在实行仁爱的时候,态度温柔;在实行道义的时候,态度刚强。

水避碍则通于海,君子避碍则通于理:水曲曲折折避开障碍才能流到海里,君子随机应变避开障碍才能符合道理。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恶,而忘人之好:君子喜爱别人的优点,却看不见自己的优点;小人喜爱自己的缺点,却看不见别人的优点。

或曰:“子于天下则谁与?”曰:与夫进者乎:有人问:“你赞许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扬子回答说:“赞许那些努力进取的人吧!”

夫进也者,进于道,慕于德,殷(yīn)之以仁义:努力进取的人,是努力追求真理,爱慕德行,用仁义来培养丰富自己的人。

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jì):只有既懂得天文、地理,又懂得社会人事的人,才能叫做儒者;只懂得天文、地理,却不懂得社会人事的人,只能叫做有技艺的人。

人必先作,然后人名之;先求,然后人与之:一个人必须自己先有所作为,然后别人才会有所评价;必须自己先有所追求,然后别人才会有所给予。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一个人必须自己爱戴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爱戴他;一个人必须自己尊敬自己,然后别人才会尊敬他。自己爱戴自己,就是最高的仁;自己尊敬自己,就是最高的礼。

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仙人之于天下,耻一日之不生:圣人对于天下的事物,有一样不懂得也感到耻辱;仙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一天不能活着也感到耻辱。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世界上的事物,凡是有产生的,必然有死亡;凡是有开始的,必然有终结。这是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规律。

君子忠人,况己乎?小人欺己,况人乎:君子对别人都是忠诚的,何况对于自己呢?小人连自己都要欺骗,何况对于别人呢?

孝,至矣乎!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孝是最高的道德了吧!这一个字就概括了道德的全部内容,就是圣人也没有什么要增加的了。

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不可能永久继续下去的,就是侍奉父母这件事。所以孝子珍惜能够侍奉父母的有限时日。

不为名之名,其至矣乎!为名之名,其次也:不是为了追求名声而得来的名声,大概是最高级的名声了吧!为了追求名声而得来的名声,则是低级的名声。

天下通道五,所以行之一,曰勉:天下有五项普遍适用的原则——仁、义、礼、智、信,实行这些原则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努力。

君子在上,则明而光其下;在下,则顺而安其上:君子如果做了君主,就明亮而照耀他的臣子;如果做了臣子,就忠顺而安定他的君主。

天下为大,治之在道,不亦小乎?四海为远,治之在心,不亦迩(ěr)乎:天下是大的,以道来治理它,不是就像处理小事一样吗?四海是远的,用心来治理它,不就像处理近处的事一样吗?

知哲圣人之谓俊,秀颖(yǐng)德行之谓洪:智慧能够通晓圣人的道理,就叫杰出的智慧;道德能够高出常人的德行,就叫超群的道德。

君子动则拟诸事,事则拟诸礼:君子一行动就要考虑它是否为事情所需要,一做事就要考虑它是否合乎礼。

群言之长(zhǎng),德言也;群行之宗,德行也:各种各样的言论的统帅,是道德的言论;各种各样的行为的根本,是道德的行为。

习治则伤始乱也,习乱则好始治也:人们习惯了政治清明,就会对政治昏乱的一点苗头都感到忧虑;人们习惯了政治昏乱,就会对政治清明的一点苗头都感到喜爱。

事有本真,陈施于意。动不克咸,本诸身:事情都有内在的本质规律,掌握了就能施行于万事万物。如果行事而不能得到事物的感应,那就要从自身找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