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苟且、诗和远方这三个词组成一句话的人,是著名歌手高晓声,这句话原文是这样表述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个句子一问世,立即成了网络流行语,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至今还常被人引用,可以说它成了一句不折不扣的名言。
这句流行语也激励了多少现今处在“压力山大”的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这句名言颇有诗意和哲理,但语言却简约明快,在我看来,只要稍微有点想象力的人,对此句意不难理解。
但事实恐怕不尽然。

近日,我读了一篇头条文,标题为《读书,是为了驱赶生活的平庸,而不是越读越平庸……》。
作者写道:
“我在今日头条上,经常会看到读书爱好者,说一些似曾相识的话,比如‘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等等。我从来不适应这类众口一词的句子,我的脑子里产生不了这样的思考。生活就是将眼前的苟且变成诗和远方。这就是我的思考。”
我读罢这段话,好生奇怪:作者所谓的“我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呢?
我略一思考,作如下评论:
你说“生活就是将眼前的苟且变成诗和远方”,这不是与“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意思大致相同吗?你为何看不上你所模仿的原型句子呢?别人不读书创造不了那样的句子,你不读书,也模仿不了这样的句子。这些都是读书驱赶平庸的例证呀。

这位网名叫“惠人书友会”的作者很快回复我:
“内涵意义完全不同啊。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一一是把眼前看成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一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成诗和远方在一起。搞得人们鄙弃眼前追逐远方。”
看了这位网友的回复,我更加糊涂了。作者是在说什么呢?好像他的话还未说完,由于有什么事要去急做,匆匆忙忙就结束了回复。
作者说“内涵意义完全不同”,但并没有说明白究竟不同在哪里。
另外,“把眼前看成了苟且”有什么不对?不妥协于目前的现实而追求物质生活的简单满足,这是一切有志者的必然选择。
“把这句话理解成诗和远方在一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们俩都是“苟且”的对立面,可以紧靠一起共同与“苟且”战斗!
“鄙弃眼前追逐远方”,此为追求伟大理想的表现,是正能量的行为,应该得到大大的赞赏才是,这个可没有任何问题啊!

如今,与这位网友这么一通论战,我对自己也不够自信了。
这句网络流行语正解应该是什么,欢迎热衷于探讨的朋友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