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仰望U7的上市会引来不少车迷的关注,作为国内首款搭载水平对置发动机的车型,同时又是仰望的旗舰轿车产品,超过1300马力的四电机电驱,在黑科技的使用上可谓是武装到牙齿,而售价也只是70万出头。我们对于仰望U7也充满好奇,相比起四电机与1300马力带来的性能体验,全新的水平对置高性能发动机,以及易四方+云辇-Z带来的技术革命,将是这次体验的重点内。
为什么非水平对置不可?
目前全球量产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品牌,只有保时捷和斯巴鲁,算上两个轮也就只有宝马的摩托车,仰望U7这套全新的2.0T发动机的量产,让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三。首先来看看这套发动机的参数,最大功率245马力,峰值扭矩380N·m,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并使用了干式油底壳的设计。
尽管水平对置发动机相比起传统的直列发动机或者V型发动机,在设计和制造的成本更高,但却是最适合仰望U7四电机布局的发动机型式。水平对置发动机先天的低重心优势,让它更好地布局于前电动机上方,配合干式油底壳来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的位置,并且能改善发动机的润滑性能。另外仰望U7作为旗舰车型,水平对置发动机先天的工作方式能更好地抵消震动,理论上更好地提升车内的NVH水平。
仰望U7两套动力总成均为四电机布局,电动机总功率1306马力,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为2.9s。纯电版搭载高性能刀片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720km,支持双枪直流快充,插混版CLTC纯电续航里程200km,综合续航超1000km。智驾则是最高级别的天神之眼A,硬件方面配备了三颗激光雷达以及双英伟达Orin-X芯片,感知能力和算力都有所保证。
云辇-Z与易四方演示体验
云辇-Z可以说是仰望品牌的独门秘籍,相比起其他云辇系统,云辇-Z集成了多项不同的科技,也是目前级别最高的云辇系统。这里我们不展开云辇-Z的技术讲解,简单来说这套系统采用永磁直线电机,配合电磁组件实现磁通量的精准迅速调节,再配合空气悬架实现车身高度的控制。
相比起传统采用油或者气体作为介质的减震器,云辇-Z通过传感器感知,再由电机进行做工,配合独有的算法,不再受到介质客观物理的限制,其精准度和反应速度均优于目前较为主流的CDC悬架,能在10ms完成调节。这也是为什么仰望U7能实现“负侧倾”,并且能通过转发抵消颠簸路段的动能,为电池包反向充电的原因。
抛开无聊冗长的技术篇幅,能从视觉上看到这套悬架的厉害之处,现场设置了密集的减速带,来呈现仰望U7悬架的真实工作状态。尽管现场减速带的密度远超真实路况,但进行演示的仰望U7在通过时几乎没有产生肉眼可见的车身晃动,悬架像是百足虫灵活的腿部一样,一直保持着车身的平稳。理论上只要车主舍得,完全可以做到无感压马路牙子,平稳上下台阶这些普通车不敢尝试的工况,足见这套系统的强大之处。
易四方则相对容易理解很多,通过对四轮电机进行精准的扭矩控制,实现原地掉头、车辆平移等动态。原地掉头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仰望U8就不止一次展示过原地掉头。这次仰望U7的重心,则着重于展示横移的技能,通过对独立电机进行不同方向的驱动,展示车辆可以通过水平移动,进入一些日常使用中难以泊车进入的区域。
此外这套系统对于车辆安全也有较大的增益,就像厂家展示的160km/h爆胎场景为例,在一侧轮胎爆胎的情况下,系统能瞬间感知路面的情况,对另一侧进行反向的力矩输出,以抵消两侧的轮速差。另外像比较经典的“美式拦截”等对尾部动态有较大干预的情况,车辆极容易产生难以控制的甩尾,易四方则可以在这时候保障车辆的安全。当然这当中也有云辇-Z底盘的功劳,之前提到的负角度侧倾,则能抵消掉车身的运动趋势,让车身快速恢复正常的行驶状态,两套系统相辅相成,一同保障行车安全。
外观内饰回顾:有旗舰车型的风范
接着简单说一说外观内饰的设计,外观是大家很熟悉的仰望家族式风格,官方称为“时空之门”的设计语言,前脸给人较强的未来感。
值得注意的是,纯电版与插混版在外观上也有一些差异,最直观的是看两侧的LED灯带,全覆盖的则是纯电版,而保留进气口的则是插混版,我们实拍的就是纯电版的车型。
侧面的造型非常流畅,有着大型GT跑车应有的身段,车顶到尾部有着自然的过渡,也拥有较为出色的风阻系数。尾部设计集合了科技和运动两种元素,仰望U7配备了电动后扰流板,可以手动或者自动进行升降,并采用科技感同样很强的贯穿式尾灯。
内饰设计方面,仰望U7采用了对称的中控台布局,并且为环抱式的设计,副驾拥有大尺寸的多媒体娱乐屏幕,车辆的功能则通过中控大屏幕来操作。
配色上则提供云锦红以及珠锻白两种配色,并且提供五座和四座两种不同的后排布局,其中四座版还提供后排独立座椅,能实现一键躺倒并且拥有很高的舒适性配置,也配备了专属的后排多媒体娱乐系统。
总结
仰望U7作为一款旗舰产品,除了带来更强的性能表现,也实装了具备颠覆性的技术,像云辇-Z在这次初体验中,就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相信比亚迪在攻克这些技术难关时,投入了相当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在仰望U7出现之前,你很难想象这样的性能和技术,会出现在一款售价70万的车型上,说是“黑科技”平权也毫不过分。当然目前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对仰望U7进行动态体验,但结合这次技术展示,以及静态的体验,相信实际表现不会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