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3亿多人,明明是一人一票,为何当选总统却只需要270张票?

郭嘉聊健康 2024-11-11 02:10:47

作为当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总统换届无疑是牵动着全球多国的神经。

当地时间11月6日凌晨,特朗普高调宣布胜选,其以277的票数之差赢得了竞选的胜利。

然而许多人对美国的选举方式却感到疑惑不解:美国明明有3亿多的人口,怎么每次大选却只听说候选人只需要得到270张选票?

关于这一点的原因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实际上这与美国建国之初所面临的国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这270张选举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的这一特殊的选举制度吧!

一、270票的选举人团

美国总统选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实际上并不是由所有公民直接投票选出总统,而是通过所谓的“选举人团”来间接进行选举。

简单来说美国的选举制度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一人一票制,而是一个有点儿复杂的选举人团制度。

在该制度的影响下,美国的历届总统候选人其实并不需要真的得到超过半数的选民投票,而是可以通过在选举人团中建立优势,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而这其实是一种历史遗留的政治产物,当然这种政治产物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说是十分独特的。

也难怪很多外国人对美国的选举“摸不着头脑”。

选举人团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美国建国初期。

当时美国的总统华盛顿为了平衡美国各州的利益,要求联邦制下的各州要拥有不同数量的选举人票,通过这种方式来选出最终的总统。

具体来说,目前美国全国一共有538张选举人票,这些选举人票分配给各州的数量是根据每个州的人口数量来决定的。

在这538张选举人票中,包括435个众议院席位,100个参议院席位,再加上华盛顿特区的3张选举人票。

因此如果一个人想成为美国总统,那么候选人就必须要赢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也就是我们在标题中所说的“270票”。

这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其实蕴含着非常激烈的政治博弈。

首先美国每个州的选举人票都是赢者通吃,也就是说某一位候选人在某个洲哪怕只赢了一个百分点,也能够获得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机制就导致了美国总统候选人选举的重点往往会集中在几个“摇摆州”。

所谓“摇摆州”指的就是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方面既不偏向美国民主党,也不偏向美国共和党的大州。

这些州可能在这届总统选举中投给共和党,但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又投给民主党。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美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

那么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美国各个州其实是把自身利益放在联邦利益之上的。

这听起来可能会有些奇怪,但美国历来的政治文化便是如此,这一点美国和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换句话说,在美国很多大州的州长,其地位可能并不会比美国总统低多少。

这些大州的州长虽然没有当过美国总统,但他们往往在某一个地方从政数年甚至数十年。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州长在当地的政治势力可以说是盘根错节、非常强大的。

目前美国社会公认的“摇摆州”主要有弗洛里达州、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等等。

这些州的政治立场相对不固定,所以在每次大选中往往能起到“一州定胜负”的关键作用。

所以对于美国总统候选人而言,他们通常会集中资源和精力在这些州进行拉票,而不太关注那些“铁杆票仓”州。

二、为何不是“一人一票”?

一些读者朋友可能会对美国的这种选举人团制度提出质疑:为什么美国不用最直接的“一人一票”制度?这样的投票方式不是更能彰显美国的自由和民主吗?

实际上,这一问题的答案要追溯到美国宪法制定的时候。

在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上,美国各个州的代表就总统选举的方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当时的美国还是一个新兴国家,各种之间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其实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实行“一人一票”制,人口大州的优势就过于明显了,而小州则很难在国家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平衡各州的利益,美国最早的一批政客们决定采用选举人团制度。通过这种机制既能够反映人口多寡的差异,又能够确保小州在国家层面上不被忽视。

可以说选举人团制度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妥协,当然也是一种“代议制”的体现。

在那个时候信息流通不畅,直接选举很难全面进行。

因此通过选举人团这种间接方式来选举总统,既符合当时美国的技术条件,也符合美国代议制民主的原则,确实称得上是一举两得。

不过选举人团的弊端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在美国进入现代社会之后。

许多美国媒体和民众都经常批评,美国的这种选举人团制度是“假民主”,甚至是“反民主”。

这些美国媒体和民众之所以对选举人团制度这么反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赢者通吃”的规则。

也就是说,一个总统候选人可能在全国范围内的得票率远低于对手,但却依然可以赢得更多的选举人票。

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布什对阵戈尔、2016年特朗普对阵希拉里的选举中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特别是在2016年特朗普对阵希拉里的那场选举中,美国官方数据显示希拉里在最终投票结果上其实领先特朗普一些,然而特朗普还是拿下了更多的选举人票。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希拉里多获得的这些选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铁杆州”,而不是“摇摆州”。

也就是说这些选票的关键性其实并不高,无法对选举结果造成关键影响。

所以最终特朗普在选民支持率低的情况下反而赢得了总统大选,这就是选举人团制度最好的一次应用。

总而言之,在选举人团制度的影响下,很大概率会出现最终当选者的得票数并未领先,但却凭借着选举人票的机制胜出。

这也让不少人呼吁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甚至表示要直接废除掉选举人团,改为“全民大普选”。

三、选举人团能适应现代美国社会吗?

作为已经在美国持续上百年的“古老”选举制度,在今天的美国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民众认为,这种制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美国现代社会对于政治方面的诉求。

这些媒体和民众表示,这种机制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总统选举的结果往往不能反映全体公民的真实意愿。

具体的例子,就比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特朗普-希拉里竞选。

从全国得票率来看希拉里是领先于特朗普的,但最终成功当选的却是特朗普。

这种选举结果与选民支持率不匹配的情况,让许多美国媒体和民众——特别是亲民主党的媒体和民众感到非常不满。

他们对美国选举的公平性产生质疑,认为自己的投票权利已经被美国高层忽视了。

此外选举人团制度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过于强调“摇摆州”的重要性,使得大部分选民感到自己的投票无关紧要。

在美国的五十个州中,有相当数量的州在选举中被认为是“红州”或者“蓝州”。

在这其中,“红州”代表的是支持共和党的“铁杆州”,而“蓝州”则代表的是支持民主党的“铁杆州”。

换句话说,这些州的倾向在选举开始前就已经十分明确了,媒体在投票开始前便已经可以预测这些州的选举结果。

站在候选人的角度来看,因为这些州的选举结果大概率是不会变的,所以他们也会选择将有限的竞选资源更多的集中在摇摆州那边。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美国选民表示他们感到自己被忽视。

他们认为自己的投票已经是“无用”了,并不能对选举结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从而逐渐削弱了参与选举的积极性。

更为关键的是,选举人团制度在设立之初,本质上是为了体现美国政治制度中的“精英主义”思想。

最早的那批美国政客们认为,普通民众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在综合考量下最终设立了选举人团。

他们试图通过这一机制,来保证美国总统的选拔不至于完全依赖于民众的“情绪化”选择。

结语

然而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是非常多样的,民众的受教育水平也在提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美国媒体和民众认为选举人团制度反而成为了妨碍美国民主表达的一道障碍。

尤其是在如今美国社会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可以说选举人团制度可能已经无法缓解各州之间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激化对立的因素之一。

参考资料:

2024-11-06 15:46·中国新闻网 《图览|美媒预测:2024年美国大选初步得票结果》

2024-11-07 07:00·环球网 《美媒:美国总统选举结束,特朗普宣布胜选》

2024-11-06 14:17·观察者网 《特朗普锁定胜局,选举人团制度争议再起,美媒:美国已沦为笑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