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达,人才济济的浙江,仅有浙江大学这样一所研究型大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施一公等人的竭力推动下,定位高远的西湖大学朝着顶尖研究型大学阔步迈进。
西湖大学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它云集了大量行业领军人物,更重要的是,它对标世界名校,通过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布局前沿学科,希望能快速创建一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今,五年峥嵘岁月已逝,西湖大学虽然办学成果斐然,但距离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还有多远的距离呢?今天我们一探究竟。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自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北洋大学诞生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希望创建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虽然清华大学已经宣布“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但无法否认,国内众多高校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长的距离。
因此,有些学者希望能够效仿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创建一所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校管理等方面都脱离传统高校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如果说2010年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揭开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先河,那么,2018年成立的西湖大学,开创了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先例。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早在2015年3月,眼看南方科技大学顺利落地,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等七位国内知名学者,正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
此后,施一公等人就积极斡旋,不惜为“西湖大学”的成立辗转奔波。直到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同意设立西湖大学,学校才算“师出有名”,也标志着西湖大学的正式诞生。
从一开始,西湖大学就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要办成像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一类的大学,立志要建成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和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创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
俯瞰西湖大学
师资:引进国际学术领军人物清华前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湖大学位于西子湖畔,环境清新优美,但能够支撑起它成为世界名校的,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西湖大学一直努力用一流科学研究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西湖大学实行与国际接轨的长聘、准聘教研人员聘任体系,目前已经入职的科研、教学人员已达212人,包括32位各个领域的世界级学术领军人物,除了施一公、陈十一等创校学者之外,还有国际知名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管坤良、世界顶尖科学家于洪涛、世界知名化学家邓力等等。
预计到2026年,西湖大学的教授团队将达到300人,研究人员、教学人员、行政服务人员等将达到600人,形成国际高层次人才荟萃的学术高地。
西湖大学管坤良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所新成立的大学,西湖大学要打造一流师资和科研团队,却从来不在国内大学挖墙角,而是只在海外做宣传,希望吸纳到国际顶尖人才为我所用。
迄今为止,西湖大学已经收到超过3万份简历,其中95%来自海外。目前西湖大学已经正式签约入职的212位专家学者中,有超过90%是从海外直接引进,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创举。
不仅如此,施一公慧眼识英雄,更看重年轻人的潜力,愿意给有才能的年轻科学家提供广阔的平台和更多机会。目前西湖大学的212位博士生导师中,平均年龄不过40岁,60%的年龄在40岁以下,是一支充满潜力、不断创新的团队。
西湖大学于洪涛教授
育人: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话在西湖大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施一公对于顶尖人才的培养,有自己的思考,他在西湖大学营造了思想自由、学风民主的环境,对于人才的选拔、培养从不拘泥于传统形式。
办学之初,西湖大学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在招生上,西湖大学采取“申请-考核”的方式,申请者不受现有学位、毕业年限和年龄的限制,只要有才能,都可以申请,考核通过即可入学。
西湖大学建立“一人一策”的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校从培养方案、师资选配到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均进行精心设计,200多位博士生导师能够与每一位学生密切互动,让每一堂课变得生动不凡。
西湖大学医学院
培养博士生4年之后,西湖大学直到2022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创造了中国高校先培养博士生后再培养本科生的先例。并且,西湖大学严格遵守“小而精”的办学定位,2022年和2023年分别招收本科生60人和93人。预计到2026年,西湖大学的学生人数将达到5000,其中研究生3000名,本科生2000,让每一位优秀学子都能在这里接受最好的教育。
2023年,西湖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为文科650分,理科680分,与浙江大学持平。对于一所成立仅5年的大学来说,实属不易。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西湖大学对本科生实行“书院制”培养模式,创建了α、β、γ、δ书院。书院在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书院模式的同时,又承袭了古代书院精神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跨文化、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中成长。
在书院制下,西湖大学的每一位本科生都能获得根据自身兴趣与特点制定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获得一流导师支持和科研训练,以及海外交流和本博连读的机会。这样的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都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条件。
西湖大学一角
学科:专注理工生命医学前沿要建成研究型大学,就必须在科研上起引领作用。西湖大学并不是要建成综合性大学,而是坚持发展有限学科,特别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以实现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突破。
目前,西湖大学近设立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等四个学院,重点布局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以及电子、计算机、材料、环境、医学、生物工程等前沿学科领域,致力尖端科技突破,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西湖大学理学楼
在西湖大学,没有科研“硬指标”,更不以“论文”论英雄,只有自由的学术空气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每一位学者都能在这里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西湖大学会为这些学者进军前沿科技保驾护航。
成立5年,西湖大学已经建成一个国家级平台——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以及浙江省结构生物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长调控和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功能分子精准合成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升级工程研究中心——微纳光电系统集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数百名顶尖学者在这里引领行业发展。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活动
展望:任重而道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建成一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的西湖大学距离国内的清华北大、“华东五校”等还有一定的距离,更谈不上世界一流。
然而,年轻的西湖大学用了数年时间完成了平台的搭建和人才的汇集,自由的学术空气和创新的环境是一种独特的禀赋。假以时日,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西湖大学,必定能够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上结出累累硕果。
没有历史人文情怀的大学是假大学,最多算是一个高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