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佳:那个考上北大的广东小伙,后来没忘自己家乡

文山聊武器 2024-11-24 05:48:46

早年的奋斗与牺牲

谭志佳的父母每天清晨四点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农活。夫妻二人一同下地,手持锄头和篮子,日出前已经汗流浃背。收割季节,他们还会到邻村帮忙收稻,换取额外的工钱或食物。即使太阳高照,烈日炎炎,两人也坚持在田间劳作,只为多挣那么一点收入。

午后,当烈日稍退,谭志佳的父亲会骑上自行车,车篮里放着修补好的鞋子和锅碗,到附近村庄提供简单的修补服务。他的手艺虽不精湛,却也能满足基本需求,村里人都愿意找他帮忙,以较低的价格修复破旧的物品。

傍晚时分,父亲会从外村归来,车篮里常常带回一些补丁布料和旧衣服。晚饭后,全家便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拿出针线包,父亲则修理家中的农具。谭志佳虽年幼,也会拿起针线尝试帮忙缝补。

节日里,当别的孩子拿着新玩具在村头玩耍时,谭志佳却常帮助父母做家务或继续他的学习。村里的孩子们或许会对他的衣服指指点点,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对学习的热情。在学校,谭志佳总是成绩优异,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负父母的期望,改变未来的命运。

学业上的连续跃进

中考成绩出来后,他取得了足以进入佛山市重点中学的高分,村里的乡亲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上门祝贺。有人建议他一定要去佛山读书,说那里的资源更多,对他的未来发展有帮助,但谭志佳去佛山读书意味着需要住校,学费和生活费对家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且自己离家远了,也没办法分担家里的农活和杂务。

于是,他选择了离家较近的高明区高中。这里的教学条件虽然不如佛山重点中学,但老师们很欣赏他的学业能力,为他提供了许多额外的支持。学校为了表彰他优秀的中考成绩,还特意减免了部分学费。

高中的学习并不轻松,尤其是备战高考时。谭志佳每天很早就到教室温习功课,课间也经常埋头在书堆里做题。老师们发现,他对复杂的数学题和理科实验总是理解得很快,常常还主动帮助同学解决疑问。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很高,总是在课堂上用他作为榜样,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高明区高中以培养普通学生为主,谭志佳这样的尖子生显得格外耀眼。

除了学校的学习,他每天回家后还要帮父母完成家里的农活。无论是下地割稻,还是赶集卖菜,他从不推脱。邻居们总说,这个孩子学习这么好,还这么懂事,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晚上,他通常会在完成农活后继续挑灯夜读到深夜。

2003年高考结束后,成绩公布当天,学校老师早早就告诉他,他考了900分。这个分数不仅是高明区的第一,更是全省的状元。当消息传到村里时,大家都不敢相信,纷纷跑到他家门口祝贺。一些平时跟谭志佳父母一起干农活的村民,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感叹谭家终于熬出头了。

高考状元的头衔让谭志佳成为高明区的骄傲,学校也为此特别举办了庆祝活动。家里后来还收到了不少奖励,学校、地方政府甚至一些企业都送来慰问金和学习用品,鼓励他继续努力深造。

远赴香港深造

谭志佳在北京大学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申请到香港大学的生物化学硕博连读项目。在香港,他的学习生活一开始并不轻松。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他通过奖学金维持日常开销,每月精打细算。奖学金到账后,他会先将其中一部分通过汇款的方式寄回家,另一部分用来支持弟弟的学业开支。

在香港大学的实验室里,谭志佳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阅读大量专业文献。他的导师对他印象深刻,认为他不但勤奋而且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次,在一个关于酶结构的实验中,团队遇到了难题,谭志佳提出了新的实验设计方案。经过几轮反复实验,最终得出了清晰的结果,赢得了导师的肯定。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他的学术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每次开学术会议或实验室报告时,他总是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给同事和导师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实验数据清晰、分析严谨,为实验室争取到了新的研究经费。

在完成硕博连读后,他顺利留在香港大学医学院担任研究助手。他开始独立负责项目,研究重点是新型药物的开发与验证。这一阶段,他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相关领域逐渐建立起声誉。两年后,他成功晋升为博士后,开始承担更复杂的科研任务。

尽管工作压力不小,他依然保持着对家庭的关心。每逢节假日,他都会抽空给家里打电话,了解父母的近况,并询问弟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次聊到寄回去的钱,父母总说够用了,让他不要再寄了,但谭志佳依旧坚持。

社会服务与回馈乡里

谭志佳初到香港时,同乡会的前辈就联系上了他,邀请他参加一些乡亲聚会。聚会中,前辈们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介绍香港的风土人情和工作机会,同时也鼓励他多参与组织活动,为乡亲服务。

为了让更多乡亲子女受益,他主动提出组织免费的学习辅导,组建了一个小型的“星级导师”团队。他邀请了一些同样在香港求学或工作的高明乡亲,利用周末时间为学生们开设数学、英语等科目的辅导班。有些学生基础薄弱,但在这些导师的帮助下,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一位家长特地带着孩子到辅导班的教室,向谭志佳表达谢意,还提到孩子已经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

除了教育辅导,他还担任了高明同乡会青年社会工作团的副团长,协助组织各种文化和公益活动。有一年春节,同乡会计划为在港高明乡亲举办一场联欢晚会。谭志佳负责联系场地、筹备节目,还拉来了几位乡亲的子女一起表演舞蹈。他全程忙前忙后,从布置会场到分发年货,无论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活动结束后,许多乡亲说,这样的聚会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尽管在香港生活多年,谭志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他多次回到高明参加论坛和调研,为当地的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在一次地方教育会议上,他结合自己在香港的见闻,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比如增加幼儿园公益资助的比例,推广教育公益化试点。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肯定,也被地方教育部门列入了未来的工作计划。

他还积极参与高明政协的工作,每次出席会议都会结合香港的经验,为家乡的发展提供务实建议。他提到过高明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问题,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和社会捐助,提升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

家庭的扩展与未来展望

2024年,谭志佳已经成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一名副研究员,他的科研工作聚焦在新型药物的开发与临床研究,日常繁忙但充实。在实验室中,他带领一个小团队进行前沿课题攻关,定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多个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

与此同时,谭志佳的家庭生活也更加稳固。他与妻子一同经营着温馨的家庭,儿女健康可爱。在周末和节假日,他会尽量抽时间陪伴家人,带孩子们去公园或者参加社区的亲子活动。

当“侨见高明 湾区行”夏令营活动在高明区启动时,谭志佳受邀参与并在开营仪式上发表分享。他站在讲台上,用朴实的语言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一个乡村孩子走到今天的科研岗位。

谭志佳的发言中,还提到教育对他人生的重要意义。他分享了自己在学业上的奋斗经历,从高中备战高考的日夜努力,到北大和香港大学期间的学术深造。他用实际例子讲解了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有效分配时间,以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创造学习条件。

在演讲的尾声,他特别提到高明同乡会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感谢乡亲们的支持让他在香港找到了归属感。他还鼓励现场的青少年,要珍惜家乡提供的教育资源,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

参考资料:观美景、听故事、学非遗!高明港澳侨青少年夏令营不一样“Young”

0 阅读:20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