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郭德纲有一件往事在互联网上被传了很久,那就是“郭德纲侵占国家财产”。

2005年底,郭德纲在他发布的博文《我叫郭德纲》之“我犯了一个大错误—伪造”简单叙述了一下事情经过。
2009年出版的郭德纲自传《郭德纲这点事儿》第二章《风波徒言树桃李》里,第二节“一念差酿半生恨”则披露了更多经过。

在这里网友们尤其是郭德纲粉丝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作者问题,博文《我叫郭德纲》的作者是郭德纲本人,《郭德纲这点事儿》的第一作者也是郭德纲。
二是自传问题,有一个公认的规律和常识,名人自传一般都会给自己的经历进行加工,好的地方锦上添花,不好的地方尽量遮掩,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给郭德纲主动承认错误的做法点赞,另一方面也要带着辩证眼光看这些文字,当然我们更希望知道这件事的具体细节,毕竟这中间存在太多模糊和争议的地方了。

随着时间流逝,当年经历也熟悉这件事的人有多位已经去世,除了当事人郭德纲之外,当年红桥文化馆馆长杨志刚的儿子杨金山也对此事记忆犹新,我们就带着杨金山和郭德纲的三张合影开启这件相声往事。
第一张是1987年郭德纲和杨金山的合影,当时两人的关系相当密切,郭德纲那时候经常往杨志刚家里跑,不是吃饭就是跟杨志刚学相声,当年杨金山曾开玩笑让他赔筷子,把我们家的筷子都给嗦啰细了。
2025年4月22日晚,杨金山现身直播间,讲述了“郭德纲侵占国家财产”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一、为什么是郭德纲经办?
按照郭德纲自传所说,1989年他拜师杨志刚,1991年进入红桥文化馆,在他18岁的时候也就是1991年,师父杨志刚就将文化馆的账目交由郭德纲经手,一个18岁的年轻人,为什么能拿到这种肥差?
杨金山坦言,当年郭德纲在杨志刚身边确实又孝顺又机灵,作为最小的徒弟那是相当贴心懂事。郭德纲自传里说的没错,当时杨志刚住院期间,郭德纲就和杨金山换班陪床,一边照顾杨志刚一边跟杨志刚学活,杨志刚很器重郭德纲,对郭德纲也是尽心竭力,除了教他相声还教他写剧本。

杨金山认为郭德纲自传里有一个地方说错了,郭德纲有五位师兄不假,但大师兄邳建新在各地走穴演出挣钱,二师兄牟玉春在橡胶厂上班,三师兄夏璟华一直在税务局,四师兄徐永刚当时在合肥曲艺团后来进了二炮文工团,五师兄赵开山在肉联厂当电工,他们都没在文化馆上班。
正因为郭德纲是杨志刚最小的徒弟,也是最受宠的徒弟,所以他进入文化馆之后就跟着杨志刚,在其他人看来,他不仅是杨志刚的爱徒,在工作上就像杨志刚的助理或者秘书,所以他就得到了当文化馆采购经办人的机会。

二、为什么郭德纲能得逞?
郭德纲在自传里大体上描述了这件事东窗事发的过程,但在其中有些地方并不准确,也有不合情理的地方,杨金山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进一步的证实和更正。

郭德纲在自传里说杨志刚用公款装修房子,他是有样学样,这个说法也是2006年杨志刚和郭德纲打官司的起因,经过北京大兴法院调查审理和判决,确认郭德纲这个说法属于造谣,只是因为没有达到情节严重才没构成诽谤罪。
杨金山回忆说,郭德纲模仿的也不是馆长杨志刚的签字,而是时任文化馆书记李玉林的签字,杨志刚由主抓行政改为主抓业务之后,这个签字报销的审批权就交给了部队转业而来的李书记。
郭德纲作为经办人,在报销单据上先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模仿审批人李玉林的名字,再找文化馆张会计报销,这些单据在文化馆档案里是可以查到的。

郭德纲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方面是因为郭德纲伪造签字报销的有舞美、道具、服装、文具、演出费和餐费等名目,由于当时文化馆有很多演出,这些费用在文化馆属于常见项目。
另一方面郭德纲自传里说这件事是1991年东窗事发,时间明显不对也自相矛盾,他是从1991年开始报销,但最初数目并不大也没有引起注意,一直延续到1994年。
郭德纲自传里说他报销的是自家装修房子的钱,杨金山则说当时是1994年下半年郭德纲准备结婚,在结婚之前他买了很多大件家具,花费较大,也走了文化馆的报销程序,由此引起了会计的怀疑,因为当时文化馆并没有大型演出,这些大额报销单据显得太突兀,于是会计就找到了馆长和书记询问,这才东窗事发。

三、为什么郭德纲躲过一劫?
郭德纲在自传里说两位书记研究后决定内部处理,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作为馆长也作为郭德纲师父,杨志刚不可能不参与这件事的调查和研究,这可不是小事。
此外,郭德纲说杨志刚担心自家装修报销的事情被牵连,心虚了,于是就去检察院检举揭发郭德纲,这更不符合逻辑,如果杨志刚真有问题,他主动去找检察院岂不是没事找事自投罗网?有法院判决书在,郭德纲这个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杨金山在直播连线中回忆了当时整件事的处理过程:
首先杨志刚没有报警也没有找检察院,而是先到公安机关做了笔迹鉴定,确定签字是伪造的。
然后文化馆找到了郭德纲,但郭德纲予以否认,文化馆方面只能联系郭德纲的父母。
郭德纲父亲来到文化馆之后,郭德纲这才承认了是他所为。在研究如何处理这件事的那些天里,郭德纲父母多次来到文化馆求情,希望领导能够高抬贵手。
最后文化馆的领导班子包括书记、副书记,馆长、副馆长以及管政工的干部一起开会研究决定,将郭德纲涉及到的一万多元的伪造单据汇总之后减掉一部分大额报销,最终将金额减到了四千元以下,内部处理,不报警也不报检察院。

郭德纲自传和杨金山的回忆在细节上和金额上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郭德纲侵占了国家财产,最后在文化馆领导们的帮助下躲过一劫。
在这里要多说一句,为什么郭德纲属于侵占国家财产,而不是贪污公款?因为郭德纲当时并不是文化馆正式职工而是三产单位合同工,不属于公务人员,他这种行为就属于侵占国家财产。
还有一件事需要注意一下,郭德纲在自传里说这件事处理完了之后,杨志刚还对他进行了“劳动改造”,让他写检讨还让他打扫卫生扫厕所,字里行间充满了委屈。
郭德纲的心态在这里是有问题的,不管是一万多元还是三千多块,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都不是小数目,他伪造领导签字侵占国家财产更是违法行为,只是内部处理已经捡了大便宜,就算真扫厕所写检讨,他应该庆幸才对,怎么还能委屈?

四、为什么郭德纲又去了杨金山的公司?
郭德纲在自传里说他受不了杨志刚的惩罚就不去文化馆了,干脆提出辞职,杨志刚同意之后临走还给了他几百块钱。
杨金山的回忆并不是这样,郭德纲当时的身份是文化局下属三产单位的合同工,领导们研究决定的结果是不和他续签合同让他直接走人,并不是他辞职。
当时是1994年底,郭德纲很快就结婚了,因此杨志刚给郭德纲的五百块钱是贺礼,这在当时同样不是小数。

按照郭德纲自传所写,郭德纲离开文化馆之后就和杨志刚没有联系了,实际上他离开文化馆之后去了杨志刚儿子杨金山开的化工原料公司上班,2008年北京卫视采访文化馆老员工庞连琦时,字幕给写成了“画工公司”。
这里就要晒出杨金山和郭德纲的第二张合影,拍照日期是1995年2月20日,当时杨金山是郭德纲的老板。

汇总一下杨金山的回忆和郭德纲的自传,结合他们两个人的说法,“郭德纲侵占国家财产”这件事的大体脉络是这样的:
1987年郭德纲认识杨志刚和杨金山,1989年郭德纲拜师杨志刚,1991年郭德纲进入红桥文化馆跟着杨志刚,经手文化馆的采购事务,他开始模仿文化馆书记李玉林的签字进行报销。
1994年下半年,准备结婚的郭德纲连续报销大额单据引起会计怀疑并上报到文化馆领导,经过笔迹鉴定后找到郭德纲和其父母,在其父母多次求情以及念及郭德纲年纪小,文化馆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涉及金额减少到四千元以下,内部处理了事,郭德纲逃过一劫。

最后说明一点,这件往事确实是陈年旧事,但先是因为郭德纲造谣杨志刚公款装修房子和生活作风问题导致杨志刚起诉,在2006年被炒得沸沸扬扬。
然后又因为2024年12月杨志刚去世两周年之际,德云社发布《相声演义》暗讽片段引起杨金山愤怒,导致这件往事在2025年再次引起了关注,在这里我们就要晒出杨金山和郭德纲的第三张“合影”,那是杨金山拉横幅为父亲讨公道的照片。
本文主要内容取自郭德纲自传《郭德纲这点事儿》和杨金山口述回忆,是非曲直由网友自行判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