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诊断本病,主要根据其症候和发病的临床特点,参考其不同证型,四诊合参,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一) 证候特点
本病以大便次数增多,重少不爽,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脓血粘冻等为特征。这些证候特征是各种痢疾所共有的临床表现,是诊断本病之主要依据。凡具有上述证候特点者,均可诊断为痢疾。由于中医和西医对痢疾的定义和所指的范围不同,因此诊断此病,虽可参考粪便的实验检查,但仍应以中医的证候特点为主要依据。
(二) 发病特点
湿热疫毒内侵,饮食所伤,七情内伤是本病发病的常见原因,它与痢疾的急性和慢性有一定关系。一般而论,急性痢疾多由湿热疫毒内侵和饮食不洁所伤而起;慢性痢疾则多由于饮食不节,七情内伤酿成。但急性常可转化为慢性,慢性也可出现急性发作,临证诊断,应详细观察和分析。此外, 急性多见于夏秋,慢性则四季皆可发病;同时急性初发,证候较为典型,慢性迁延证候多不典型。
(三) 不同证型
本病除了上述急性、慢性两大类外,按中医的不同脉证,又可分为湿热痢、寒湿痢、疫毒病、噤口痢、休息痢、阴虚痢、虚寒痢和劳痢等不同证型,对这些不同证型的诊断,详见后面辨证论治"。
二、鉴别诊断
痢疾与泄泻的症状多相近似,且其病因也难于分辨,故此两病常易混淆。因此临证必须将本病与泄泻进行鉴别。在症状方面,两者虽便次均增加,但痢疾以下赤白粘冻脓血,里急后重,下利不爽为特点,而泄泻以大便调薄,泻下爽利,或如稀水,完谷不化,甚则滑脱不禁,并无赤白脓血,里急后重等症。正如朱丹溪《局方发挥·滞下篇》中说:“泻痢之病,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责,惟觉困倦;若滞下则不然,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肠垢,或无糟粕,或糟粕相混,虽有痛、不痛、大痛之异,而皆里急后重,逼迫恼人……。”
在病机方面,二者虽都可有久暴、虚实、寒热之分,均可分湿热、寒湿、虚寒等各种类型,也皆可涉及肝、脾、肾诸脏。然而泄泻的病机特点在于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或传导失职,升降失调,关键在脾胃功能障碍;痢疾则以肠有壅滞之邪,与凝滞之气血相胶结,而成滞下之证为特点,关键在肠中有滞。《景岳全书》及《证因脉治》的有关论述,可资参考。
张景岳曰:“凡内经有言飧泄者,有言濡泄者,皆泄泻也;也有言肠澼者,即下痢也。然痢之初作必由于泻,此泻之与痢,本为同类,但泻浅而痢深,泻轻而痢重。泻由水谷不分,出于中焦;痢以脂血伤败,病在下焦。在中焦者,湿由脾胃而分于小肠,故可澄其源,所以治宜分利;在下焦者,病在肝肾大肠,分利已无所及,故宜调理真阴,并助小肠之主,以益气化之源,此泻痢之证治有不同,而门类亦当有辨,然病实相关,不可不兼察以为治也"。秦景明曰:“饮食成积,胶乎肠胃则为痢,故……无积不成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