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李敏问爸爸,为什么要和妈妈离婚,毛主席:我和她的错误四六开

李敏曾说:“我父亲和母亲的婚姻悲剧,可能主要是因为性格。”在她的印象中,毛主席曾形象地说过贺子珍的个性:“我们两个一个是

李敏曾说:“我父亲和母亲的婚姻悲剧,可能主要是因为性格。”

在她的印象中,毛主席曾形象地说过贺子珍的个性:“我们两个一个是铁一个是钢,钢铁相撞,响个叮当。”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毛主席表示自己也有一定的过错。李敏说,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心情十分沉重。

图|李敏和女儿

情系井冈山

1927年秋收起义后,青年毛泽东带领几百人的队伍,一时间没有了去处,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上井冈山。

他认为,幼小的力量在大城市是难以立足的,只有保存实力才是根本,所以他毅然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开始和井冈山的袁文才进行谈判,希望可以上山建立根据地。

袁文才虽然占山为王,但也是绿林好汉,他充分考虑后,决定接纳毛泽东的队伍上山。

毛泽东开到井冈山后,袁文才认为让毛泽东住在老百姓家里不方便讨论工作,便给毛泽东找了一个临时住处,实际上是贺敏学的住处,那就是八角楼。

八角楼是一个砖木结构的房子,共有两层,以前是袁文才的办公楼,因为楼上一个天窗透过光后形成八角形,所以叫八角楼。

毛泽东在这里办公和住宿,日后,这里也成为了他的很多光辉著作的诞生地,比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

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常常可以看见一个女孩在楼下晒太阳,其实她就是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

当时18岁的贺子珍眉清目秀,年轻漂亮。当时她刚刚生病,身体不好,所以医生吩咐她多晒晒太阳,毛泽东有空便会下去和贺子珍说两句话,两个人慢慢熟悉。

考虑到毛泽东身边连一个秘书都没有,袁文才决定让贺子珍去临时照顾毛泽东。

这是青年毛泽东来到井冈山的第四天,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若隐若现,毛泽东工作回来后,发现贺子珍在等自己,并且拿着一本《共产党宣言》,说有问题请教毛泽东。

请教问题自然行,毛泽东打算先把脚上的绑带卸下来,然后泡个脚。结果等毛泽东把袜子一脱,贺子珍突然“啊”了一声,甚至双手蒙住眼睛不敢看。

原来,毛泽东的双脚因为长期走路,已经患有脚疾,甚至有鲜血渗出来,红红的,肿肿的,就像是被虫子咬了一般,溃烂的很显眼。

毛泽东笑着说:“走路走坏了,你还怕这个?”

贺子珍从毛泽东的眼神里看出了乐观和坚强,她说:“你等会。”贺子珍走出屋子,大概是去接了一盆热水,放在了毛泽东的面前。

“你忍着。”贺子珍撸起袖子,抓住毛泽东的脚,慢慢放在了盆子里,或许是因为有血渗出来,不久盆子里的水就变成了红色。

毛泽东说:“没事,一会就不疼了。”说着,他开始为贺子珍讲述书中的问题,贺子珍感到丝丝的羞涩,她对毛泽东产生了无限的敬佩。

毛泽东的坚毅和乐观,让贺子珍对眼前这个人刮目相看,她了解到,毛泽东喜欢看书,喜欢看报纸,贺子珍默默记在心里,甚至平时有意无意地为毛泽东找点报纸。

在井冈山时期,可以看到报纸的确不容易,首先是国民党对井冈山的封锁,再是那些商贩就根本就不敢上山,所以这也是毛泽东最苦恼的事情。

贺子珍把这件事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她发现有一些商贩会偷偷穿越封锁线,带一些日用品上山,卖给老百姓。

贺子珍便化妆成普通妇女下山,和几个商贩商量,找点旧报纸,并且说,如果可以弄到《申报》和《大公报》之类的,价格可以多给点。

这些商贩不懂报纸有什么用,只是去地主家的门口找一些包药的废报纸,都交给贺子珍。

贺子珍拿到报纸后,拿回家里和烫衣服一样把这些报纸都烫平,她把这些报纸上当成珍宝,然后都送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到后,诧异十分,他点头说:“谢谢子珍,你可真是个厉害的人啊。”

图|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看报纸时的喜悦,以及后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或者取得的重大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贺子珍的一份功劳。

毛泽东看完报纸后,贺子珍还会再看一遍,把毛泽东做过记号的地方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然后收藏起来,给战士们看。

她的认真,她的才气,都被毛泽东看在眼里。

不久,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展了一场演讲,他激昂地说:“我觉得井冈山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这里山高皇帝远,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群众基础好,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定可以在这里有所作为……”

这番演讲振奋人心,包括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真知灼见,贺子珍可以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听到如此不同凡响的演讲,真是激动万分,甚至对毛泽东有佩服也有爱慕。

贺子珍在井冈山上是会打枪的女战士,但在毛泽东面前,她表现出了少女般的柔情,她看着毛泽东高大魁梧的身材,锐利的目光,坚毅的性格,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毛泽东在形象在贺子珍眼中根深蒂固,毛泽东在永新做调查时,和贺子珍的感情越来越深,经过袁文才等人的撮合,两个人最后终于走到一起,成为革命伉俪。

对于贺子珍来说,和毛泽东结婚是人生最高兴的事情,和毛泽东在一起,可以受到理论的熏陶,真理的启迪,对革命的认识也逐步提升,总而言之,在思想上是飞跃的,在生活也是充实的。

但贺子珍没有想到,此后命运无常。

中国革命是不易的,她和毛泽东的婚姻也是极其不易的。

艰苦的十年

贺子珍和毛泽东结婚后,曾到永新活动,不久随着红军队伍的壮大,革命事业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蒋介石对井冈山的围剿也更加猖獗。

由于毛泽东带领队伍上井冈山一事,从上海来人批评毛泽东,并且拿这件事不放,先后几次撤销毛泽东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职务。

那段时间,毛泽东的内心是极其难受的,首先是在党内的工作不稳定,再是遭到很多人反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

贺子珍是极其支持丈夫的,所以贺子珍每天抱怨那些人。尤其是红四军受到其他人的领导出师广东失利后,中央再次请毛泽东出山担任红四军党代表,这时候贺子珍经常对毛泽东说:“他们那样对你,你还这么积极。”

这足以看出,毛泽东以大局为重,是真正地为了革命事业。从1929年到1930年底,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有了很快的发展,红一团和红三军团也成立了红一方面军。

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围剿”后,接着又是第二次,第三次,兵力也是一次比一次多,毛泽东带领红军,在群众的支持下,有效展开游击战和敌人周旋作战,获得了一次次的胜利。

俗话说,军队和群众是鱼水情,毛泽东深深知道这点。

图 | 1934年,毛泽东(左一)和警卫员在江西瑞金

他也在让贺子珍一直做群众工作,贺子珍不辞辛苦,在生病、怀孕、产子,等等艰苦的条件下,还依然投入群众中,和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

贺子珍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取名毛金花。但是在龙岩曾托付给老乡,后来下落不明,贺子珍对此十分苦恼和心痛。后来生下了毛岸红,也就是小毛毛,长征前也无奈地托给了毛泽覃。

那是1932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分娩,傅连璋为她接生,毛泽东还专门买了一只烧鸡犒劳贺子珍,贺子珍说:“我们现在虽然艰苦,但有你在身边,我也知足了。”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毛泽东一边领导红军作战,一边照顾家里的事情,身心俱疲,特别是在党内常常受到博古等人的排挤后,心理上也遭到巨大的打击。

即便如此,毛泽东回到家还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妻女,红军开始长征前,贺子珍含泪把小毛毛交给留下来打游击的毛泽覃。

但是一年后,毛泽覃不幸牺牲,小毛毛被他又托付给谁,无人知晓,小毛毛也下落不明。

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曾多方寻找,因为条件和技术有限,最后依然没有确认孩子的身份。

革命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在漫长的长征路上,参与的女红军才30几个,贺子珍就是其中一位。更让人感动的是,贺子珍在长征路上为了掩护战友,自己身负重伤,差点送命,身体内一直留着10几个弹片没有取出来。

到陕北后,贺子珍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当时她生下了娇娇,也就是日后的李敏。

可以说,娇娇的出生,给贺子珍带来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至少在那一年,贺子珍和毛主席二人在家庭上是获得了一定的幸福感的。从1929年开始,他们一直生活在苦难中,这种幸福来之不易。

但遗憾的是,这段时光是短暂的,1937年贺子珍告别延安,去了苏联,一去未返,再回到中国已经是10年以后,在这期间,毛主席已和江青结婚。

至于贺子珍为什么离开延安,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她是去苏联学习,觉得自己水平太低,有人说在延安她和一个女记者吵架。

但可以肯定的是,贺子珍的离开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她和毛主席经历的艰苦十年成为了历史上珍贵的回忆,就连毛主席也曾对战友曾志感叹:“我和她是十年的夫妻啊。”

最后一面

贺子珍去苏联后,毛主席曾把娇娇送到苏联,1947年,母女两一起回到中国。

按理说,贺子珍完全可以和毛主席再相见,毕竟有娇娇的关系,但遗憾的是,贺子珍自从回国一直没见到毛主席,只是把娇娇送到了北京生活。

1949年建国前,贺子珍跟随方志纯等人去了上海,从此就生活在南方,期间和毛主席只是通过书信交流,李敏也给毛主席描述过贺子珍的样子,看过贺子珍的照片,但二人从未见面。

50年代初,贺子珍生过一场大病,李敏当时正读初中,毛主席派警卫员护送李敏南下看望贺子珍,贺子珍刚开始病情不稳,看到毛主席送来的礼物和信件后,病好了一大半。

毛主席这才明白,贺子珍这是心病。

心病还须心药医。据李敏回忆,从那次开始,毛主席给贺子珍写信的次数越来越多,多数时间是通过李敏传达的,这对贺子珍的身体和病情是绝对有利的。

1959年李敏和孔令华在北京结婚,结婚没几天就得知贺子珍再次生病,李敏匆匆南下,得知原来妈妈和爸爸刚在庐山见了一面。

日后李敏通过走访曾志和杨尚奎等人,得知了一些细节。贺子珍和毛主席在庐山相见一个多小时,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匆匆结束谈话。

突然的重逢,短暂的谈话,无论是谁,都难以承受,况且是带着一生悔恨的贺子珍。李敏作为女儿,自然明白妈妈贺子珍心里的痛楚。

李敏曾问过毛主席,为什么要和妈妈分开呢?李敏日后回忆说,说到离婚的问题,毛主席是有点自责的,他说:“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在对你妈妈的问题上,我们四六开,六成的错误我来承担……”

毛主席还说:“我没有办法照顾你妈妈,只能由你来照顾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贺子珍得知消息后,整个人突然木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纵观贺子珍的一生,或许有精彩,或许有遗憾,但对于她来说,自己内心的愿望已经越来越小,用她的话说,甚至只要和毛主席握握手,就心满意足了。但自回国以来,或者是自离开延安以来,她和毛主席只在庐山见过一面。

粉碎“四人帮”后,组织上曾问贺子珍还有什么愿望,她微微说道:“我想去北京看看。”是啊,贺子珍为中国革命浴血奋战10年,到头来也没有去过首都北京。

1979年9月,在中央的安排下,贺子珍乘坐专机飞到了北京,不仅去了天安门,还去了毛主席纪念堂。在看到毛主席遗体时,贺子珍的泪水不受控制,簌簌而下,一如当年在庐山。

离开北京后,贺子珍一直在上海生活,她的晚年基本在医院度过。她曾对女儿表示,想写一本回忆录,但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只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口述了很多往事,多数是关于毛主席。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