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者寡助!特朗普咬牙打到底,想逼中国妥协,最大盟友倒向中国

开心的李鬼 2025-04-23 11:04:34

文 | 开心的李鬼

编辑 | 开心的李鬼

前言

特朗普,这位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总能以其独特的行事风格吸引全球目光。在中美关系的棋盘上,他的一系列操作可谓是令人眼花缭乱。

一会儿暗示要降低关税,给市场带来一丝缓和的曙光;一会儿又迅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让紧张氛围再度升级,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关税游戏”。

这种反复无常的背后,特朗普究竟在盘算着什么?是真心想要调整对华关税,还是另有所图?莫非他天真地认为,通过这样的手段就能迫使中国主动求和,从而在谈判桌上占据绝对优势?

他似乎渴望中国能主动致电,求着与他达成协议,如此便能在获取巨大利益的同时,大肆炒作自己的能耐,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威望,让美国再次伟大,顺带为自己的家族积累巨额财富。但中国给出的答案斩钉截铁:不可能!这让特朗普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也为后续的一系列冲突埋下了伏笔。

特朗普的三大难题

特朗普将中国视为实现政治抱负的关键突破口,妄图通过对华博弈捞取政治资本与经济利益,迫使中国在贸易、科技等领域让步,以巩固其国内政治地位、提升国际话语权。贸易谈判中,他提出不合理要求,干涉中国产业政策,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

然而,中国秉持独立自主原则,坚定应对特朗普的施压。贸易领域,坚决反对贸易霸凌主义,对等反制不合理关税,同时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完善,拓展国际市场。

科技领域,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降低对美技术依赖。特朗普的政治图谋落空,既无法从中国获取预期利益,也难以向国内势力和民众交代。

在国内,他面临各方质疑,政治支持率受影响,民众对其经济政策和外交手段不满。在国际上,美国影响力减弱,盟友信任度下降。?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不仅能生产丰富且价廉物美的商品,在商品配件供应上也至关重要,众多国家制造业依赖中国配件,美国企业也不例外,如苹果公司。

美国贸然加征高额关税,试图打压中国经济、实现“制造业回流”,却导致自身供应链紧张。美国企业面临配件短缺、成本上升等难题,部分工厂减产甚至停产。

为此,美国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试图解决供应链问题,但中国在相关领域优势短期内难以被替代,美国企业难以找到合适替代供应商。且中国因美国制裁必然采取反制,美国若想缓解困境,需正视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现实,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争端。?

特朗普执政以来,政治上政绩寥寥,经济增长计划落空,就业岗位质量和稳定性欠佳,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力。更糟的是,关税战给美国经济带来隐患,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增加,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冲击就业市场与经济稳定。

在此政治与经济双重困境下,特朗普执政焦虑加剧,企图通过军事打击伊朗制造“政绩”,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但这一做法将使美国陷入更深国际危机,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可能引发大规模战争,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对中国的恶意政策

就在美国自身被诸多困境搅得焦头烂额之际,特朗普政府却并未收敛其对中国的恶意,反而变本加厉,出台了一项极具针对性的恶性政策。

当地时间4月17日晚,特朗普政府悍然宣布,将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只停靠美国港口征收额外费用。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国际航运和贸易领域掀起轩然大波。

事实上,这一政策并非临时起意,早在今年二月份,美国就已向外放风,宣称要对中国制造和中国运营的船只停靠美国港口征收高额费用,一次停靠费竟高达30万到150万美元。

如今,这一威胁变为现实,且后续费用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甚至存在无端不允许中国船只停靠的恶劣情况。美国的这一系列举动,无疑是在中美关系的伤口上撒盐,是对中国的又一次公然挑衅。

这一政策背后,隐藏着美国更为深远的战略图谋。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的航运业和对外贸易进行精准打击。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海运承担了约95%的对外贸易运输量,航运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国此举若得逞,将大幅增加中国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进而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和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警惕美国与相关港口收购计划的联动效应。此前有消息称,李氏家族准备将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公司。

若这一交易成功达成,那么未来这些港口极有可能效仿美国,对中国船只收取高昂的停靠费。美国试图构建一个对中国不利的全球港口网络,从运输环节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堵,遏制中国的发展。

面对美国的这一恶意政策,中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中国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必将采取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在过去的贸易争端中,中国已经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强大的反制能力。无论是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还是在世贸组织对美国提起诉讼,中国都让美国见识到了其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

此次针对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额外费用的行为,中国也必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反击,让美国为其错误行径付出代价。

盟友反对与政策挫败

就在特朗普政府妄图通过一系列恶劣手段孤立中国之时,一个令其倍感尴尬与挫败的消息传来。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8日的报道,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在接受该报采访时,态度坚决地拒绝了美方“孤立中方”的无理要求。

她明确表示,停止与中国进行接触是“愚蠢之举”,并主张英国应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坚决不应设置新的障碍。

这一表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掀起了惊涛骇浪。要知道,英国作为美国的最铁杆盟友,长期以来在诸多国际事务中都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协作。

此次里夫斯在访美前夕,公然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予以反驳,无疑是给了特朗普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不仅让特朗普政府的颜面扫地,更意味着其精心策划的围堵中国的战略在盟友层面就遭遇了重大挫折。

里夫斯做出这一决定,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刻考量。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与中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合作。

中国庞大的市场为英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英国的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在中国市场也拥有着巨大的潜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英国与中国在多个产业领域的合作每年都能为英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一旦英国听从美国的要求,选择孤立中国,那么英国自身的经济必将遭受严重的冲击,众多英国企业将失去重要的市场份额,相关就业岗位也会受到影响。

从英国自身的发展战略出发,英国脱欧后,正积极寻求在全球贸易体系中重新定位,努力拓展新的贸易伙伴与合作领域。中国积极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模式,为英国提供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分享发展红利的新机遇。

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英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升其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而美国近年来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不仅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摩擦,也对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友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加征关税等,这极大地损害了英国的经济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选择与中国加强合作,也是对冲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的有效手段。

英国的这一态度转变,充分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围堵中国的政策不得人心。

如果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都不愿配合其行动,那么特朗普政府又如何能说服其他国家加入其所谓的“孤立中国”阵营呢?

这无疑让特朗普政府的围堵计划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此前,特朗普政府一再宣称全球有70多个国家主动向美国要求谈判,甚至将此比喻为亲他的屁股。

然而,现实却极为残酷,在中国的强势反击下,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赶紧向这些国家免征90天。关税战爆发后,仅有以色列总理和意大利总理访问了白宫,这与特朗普政府当初的宣称相去甚远。

即便是与特朗普通电话讨论双边贸易问题的英国首相斯塔默,也没有向特朗普做出任何让步和屈服,而是表达了对贸易自由开放的承诺以及保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拉拢盟友来孤立中国的政策已然失败。世界各国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不会轻易被美国的霸权主义所左右。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更加注重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中国合作,不仅符合各国的经济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特朗普政府若想真正解决问题,就应该摒弃霸权思维,通过平等协商与合作来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对抗和遏制的手段。

结语特朗普的激进政策给中美关系带来震荡,但中国始终以理性姿态应对挑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全球合作,赢得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为中美关系破冰创造外部空间。美国却因关税战自食恶果,企业承压、盟友背离,其单边主义路线已难以为继。

从全球视角看,中美关系稳定攸关世界经济复苏与政治秩序平衡。贸易摩擦升级将冲击全球产业链,地缘博弈加剧则可能引发连锁危机。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双方回归对话轨道,以负责任态度管控分歧。

未来,中国将继续以开放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在维护核心利益前提下保持战略耐心。中美关系能否拨云见日,取决于美方能否正视相互依存现实,摒弃零和思维。唯有合作共赢,才是两国乃至世界的共同出路。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