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江苏省纪委监委宣布: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位"常州一号"刚刚带领常州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掌舵人,在一场平常的会议中被带走调查。
这位曾经叱咤政坛的"虎将",最终倒在了自己的名字里——成为一只被金钱击倒的"金虎"。
1967年的冬天,陈金虎出生在江苏句容一个普通农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却凭借着过人的勤奋与智慧,考入了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期间,陈金虎就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展现出了领导才能。
本科毕业后,凭借优异的表现,他获得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
在研究生阶段,陈金虎的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硕士毕业后,陈金虎进入江苏省委宣传部讲师团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讲师,他善于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
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更让他深入了解了基层实际。
1995年,28岁的陈金虎调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在这个省级权力机关的核心部门,他展现出了超人的工作能力和敏锐的政治觉察力。
从最初的机要秘书到后来的调研员,他用了不到7年时间就完成了多次晋升。
2002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陈金虎的仕途中。
35岁的他被任命为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跻身副厅级,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一批副厅级干部之一。
这一任命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组织对他的期望。
主政常州2019年底,陈金虎来到常州,开启了他仕途的最后一站。
彼时的常州,虽然拥有"苏锡常"的金字招牌,但在经济发展上还落后于苏州、无锡和南通。
面对这种局面,陈金虎展现出了超强的执行力和战略眼光。
在他的带领下,常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布局新能源产业。
到2024年,常州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813.6亿元,增速在苏南地区位居第一。
税收占比更是连续两年领跑江苏省。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常州干部群众的心血,也倾注着陈金虎的努力。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陈金虎也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在2月12日的常州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他还强调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然而,讽刺的是,仅仅5天后,他自己就成为了被查处的对象。
沉重教训陈金虎的落马具有特殊的警示意义。他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江苏省唯一一位在任上落马的地级市委书记。
更值得深思的是,他的前任周铁根也在去年落马,两人都曾在无锡、江阴任职,履历惊人相似。
回顾陈金虎的从政之路,可以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他的仕途一帆风顺,35岁就跻身副厅级,40岁出任无锡市副市长,后又主政经济强县江阴,最终执掌常州这座万亿GDP城市。
然而,正是在这看似辉煌的履历背后,可能隐藏着让他最终倒下的隐患。
陈金虎在就任常州市长时曾说:"管住自己、管好队伍、管紧家人,任何时候都不怀私念、不徇私情、不谋私利。"
一个人的庄严承诺,最终却被自己的行动否定,这番话今天读来,不禁让人唏嘘。
结语老话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诱惑也越大。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能够独善其身。
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党员干部更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
在退休前的最后时刻倒下,陈金虎的仕途之路走到了终点。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信条。
貌似说了什么,其实什么都没说。
常州到处是收费停车场,我觉得和这有关
身价不低呢
常州2023年GDP就过万亿了。还有一句话,常州不算谁主政,只要不折腾,永远是江苏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