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医疗物资的匮乏,许多地方医院大多数都存在共用针头、有偿输血等乱象。
医疗乱象下导致的问题自然是许多传染病频发,就比如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血液以及性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患者,由于不正规地使用医疗器械,当时我国有大量的国民感染上了乙肝病毒,而在这批人感染上乙肝后往往还会通过母婴的途径传播给新生儿。
根据1992年的全国性调查显示,当时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经高达9.75%,基本上差不多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携带了乙肝病毒的,而根据199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当时共有11.7亿人来看,也就是说当时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超过了1亿。
实际上我国的乙肝病毒也是从七十年代才开始传播的,但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就暴增了超过1亿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二十年间每年因为乙肝病毒感染死亡的人数也超过了20万。
毫不夸张的说一句,这个时候乙肝病毒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上下的“心头大患”了,因为大多数乙肝患者都是通过母婴传播,仅仅是70年至92年这二十多年间至少有超过3000万的新生儿变成所谓的“乙肝宝宝”,这个时候的乙肝病毒已经成了威胁祖国后代的“头号公敌”了。
为了应对乙肝病毒带来的威胁,我国其实早就开始着手开发乙肝疫苗了。
1973年,时任北京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的陶其敏带领着自己手下的团队历时两年,研究出了中国首代血源性乙肝疫苗,名字叫做“7571疫苗”。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实验人员,让同事在自己身上试药的陶其敏
当时乙肝疫苗虽然研发出来了不假,但对我国遏制乙肝病毒的扩散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7571疫苗”是由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的血清和血浆灭活后研制而成,血源性乙肝疫苗对防治乙肝确实起作用,但成本高、产量低而且最重要的还卖得贵,甚至还有其它的潜在风险(比如某个乙肝患者还携带有艾滋病毒,用他的血浆制作出来的乙肝疫苗可能让接种疫苗的人感染上艾滋病),综合以上多种原因就注定了我国自主研发出来的血源性乙肝病毒无法大规模推广。
这种乙肝疫苗当时对外的售价是80元,而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普通城镇职工可能才拿40元不到的薪水,而且还有那些收入更加低的普通农民,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老百姓能负担的范围内。
也因此虽然乙肝疫苗有了,但是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却只增不减,几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直到1986年,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传来了消息:美国默克集团成功研发出了能大规模生产且成本低廉的乙肝疫苗。
亏本将乙肝病毒技术转让给中国的罗伊·瓦杰洛斯假如把陶其敏研发出来的血源性疫苗比作手工作坊的话,那么默克集团研究出来的乙肝疫苗则更像自动化的现代工厂,不仅是在成本还是规模上都比血源性疫苗好上不止一筹。
手捧乙肝疫苗的赵铠院士
默克集团生产出来的乙肝疫苗是基因重组疫苗,它的原理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编码基因给分离出来,然后再将它植入酵母菌细胞基因组内,然后这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抗原(这类似于人工胰岛素的生产方式)。
在自己搞出来的疫苗没法大规模推广以后,我国也当即派遣了代表团奔赴美国同默克公司谈判,想要尽快引入基因重组型乙肝病毒以解决已经威胁上亿人生命的心头大患。
默克公司自然也是十分高兴,毕竟当时中国作为一个“乙肝大国”,如果这笔生意谈成了那么每年至少都将会给默克公司带来数亿美元的利润。
但默克公司想不到的是,当时的中国实在是太穷了,买不起这个疫苗。
瓦杰洛斯和妻子在中国长城
当时默克公司生产出来的乙肝疫苗的售价是100美元,这包含了一共三针的价格。
这个价格其实对于美国人来说不贵,因为当时的美国普通工人月薪已经超过上千美元了,拿几天的收入出来就足以接种疫苗,默克公司的定价确实不算离谱。
但问题是,一百美元的价格对于美国人不贵,对于普通的中国百姓来说却几乎是个“天价”,甚至几个月不吃不喝都买不起。
在谈判刚开始的时候,默克公司试图通过降价的形式给中国供货,但不管默克公司如何降价,以当时的中国百姓的收入都难以承受,也因此默克公司干脆打消了直接卖疫苗的想法,而改成了在技术转入上进行谈判。
中方代表和默克公司
尽管默克公司一再让步,但以当时的中国财政也难以承受默克公司的报价,双方也在价格方面再次陷入了僵持。
但当时担任默克公司总裁的罗伊·瓦杰洛斯在打听到中国每年至少有两千万的新生儿在受到乙肝病毒的折磨后,做出了一个大胆且伟大的决定:放弃原本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生意,将所有关于乙肝疫苗的技术以7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中国。
700万美元多吗?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确实不少了,但实际上这个价格对于默克公司原本可能获得的利益来看,几乎等于“白送”。
默克公司技术人员在教授中方技术人员
甚至这700万美元还不足以抵消默克公司派遣公司员工前往中国,教授和指导中国技术人员制作基因重组型乙肝病毒的成本。
说白了,默克公司虽然收了中国70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但实际上这笔技术转让的生意默克公司不仅没有赚钱,反而是亏本的。
默克公司的总裁瓦杰洛斯在被媒体采访,为何要亏本也要将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的时候,瓦杰洛斯如此说道:“我很焦虑,时间如此紧迫,我想保护孩子们免受这种致命疾病的侵袭,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就应该接种第一次疫苗。”
2005年,瓦杰洛斯在北京故宫
1989年9月11日,默克公司正式和中方签订了乙肝病毒技术转让合同。
在双方的合同中,默克公司提到:不向中国收取任何的专利法或利润,也不会再往中国售卖乙肝疫苗。当中国掌握了全套重组乙肝疫苗生产工艺后,默克公司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得益于默克公司以及其总裁罗伊·瓦杰洛斯的无私举动,中国的乙肝病毒传染趋势才能得到遏制,乙肝病毒才能不再成为威胁我国新生儿健康的一个心头大患。
瓦杰洛斯送给中国的一份礼物1992年,深圳泰康生物公司成立,并且于93年正式建立了乙肝疫苗的生产线。
1993年10月,我国生产出了第一批由默克公司提供技术的乙肝疫苗,并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的接种。
2005年6月1日起,全国的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正式被纳入免费的范围。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公开数据显示,在接种了疫苗后,中国5岁以下的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降低了90%,15岁以下的儿童有1600万至2000万成功预防了乙肝病毒,并且至少让280万至350万人免于死亡在肝癌下。
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前副主任梁晓峰曾说过:“对一个制药企业来说,在此期间接种的疫苗数量足以产生高额利润,但我们知道,默克公司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中国,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
正如瓦杰洛斯所说的:因为乙肝疫苗的接种,50年内,乙肝有望在中国被根除。
2017年,瓦杰洛斯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
默克公司大楼的墙上有一句名言: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医药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为了逐利。当我们记住这一点时,利润必随之而来。
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仍不忘医药公司的根本——造福人类。
即使到了今天,中国依旧有超过65%的乙肝疫苗在沿用着默克公司当年转让给中国的技术,根据某项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5亿人接种了源于基因工程的乙肝疫苗。
这是来自于罗伊·瓦杰洛斯的一份礼物,他让数亿中国新生儿免于遭到乙肝病毒的侵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