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前夕的旧上海,发生过一桩“奇案”——“詹周氏杀夫”案,尽管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80多年,但每次想起都不禁让人背脊发凉。1983年时,一位优秀的作者李昂将这件案子改编为小说《杀夫》,立马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整个文坛上也影响巨大,甚至获得当年《联合报》中篇小说首奖。
而后,汤臣电影公司嗅到了其中的热度,于是由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杀夫》,1984年电影在台湾上映,但是电影中的内容却饱受社会争议。原因是当时的台湾电影行业刚刚兴起,电影的内容更多的需要正能量,但《杀夫》中却有对性爱和性暴力的描写镜头。于是这部优秀的影片也就成为了一部禁片。

有人说,要想看懂《杀夫》,了解主人公的反抗意识和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就必须了解那门奇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八十年前,一起走进那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杀夫案。
1945年3月21日,上海市新昌路酱园弄,一个房东在路过租客房间时,无意识的将头扭过去看了一眼,这一看就将他吓得跌坐在地。只见他的租客詹周氏眼神空洞,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呆呆地坐在一个箱子上,手中还拿着一把流血的刀,地面上还分布着几个同样的箱子,从敞开的箱子中,房东看到血淋淋的肉块,整个房间里更是充斥着一股强烈的血腥味。
房东怎么也想不到,平时看起来温顺而又体贴的詹周氏怎么就变成了这副模样呢?不容房东多想,警察就将詹周氏抓捕归案,几个装肉的箱子就那样存放在房间里。詹周氏也没想逃,被抓住后在审讯室里就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詹周氏原姓杜,没有受过教育,自小父母双亡,靠着亲戚抚养才得以活命,可惜亲戚也没真心待她,在她9岁时就将带她来到上海并将她当做丫鬟卖掉了。战乱年代,能有一个安身之所已是詹周氏最感到庆幸的事,所以在主人家时她总是尽心尽力。
后来,17岁时主人家就将她嫁给了后来的丈夫詹云影。詹云影在典当行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不错的。詹周氏也曾抱有幻想:“嫁给他真是我的福气,往后定要好好过日子。”可惜,詹云影就是一只“披上羊皮的狼”。
婚后两个月,詹周氏就发现丈夫出轨了,这让她对美好爱情的幻想迅速破灭,可还没等她接受这件事,丈夫又迷恋上了赌博,体面的工作也因此丢掉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詹周氏就经历了如此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后来,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詹云影还对她开始了家暴。没办法的她想着找关系给自己谋一个工作,这样也不至于饿肚子,但是丈夫却认为她是在“找野男人”,于是又将她毒打一顿。从那以后,她不仅每天要挨饿,还要当丈夫的“出气筒”……终于有一天她受不了了,想着一死了之,于是将一瓶毒药喝了下去,幸得邻居发现及时,又将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可即便是这样,詹周氏的丈夫还是没能好好对她,不让她出去工作谋生,还要对她非打即骂,渐渐地,她的脑海中就萌生了这样一个可怕的念头:“杀了他,只有杀了他才有超生的时候。”所以后来也就发生了那样的惨案。
电影《杀夫》根植于这件凄惨的真实事件,以一个平凡的女性为主线,描述了这名女性在特殊时期下遭受的苦难,和最后对命运的反抗。电影中的林市,象征的已经不再是一个詹周氏,而是无数个在不公命运中挣扎的女性。

整部电影中,“性与食物”关系构建给观众的冲击力相当巨大,或许现在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吃一口食物,需要用身体来换,这是何等的可悲。
电影中,林市的母亲与穿军服的男子发生关系换取食物,后来乡亲们赶来,林市的母亲选择拔出军服男子的刀自杀。这里,林市的母亲意识上就是不能反抗整个社会,不能反抗这个时代,她只能惩罚自己,甚至在根本意识上觉得就是自己的错。
再来看看林市,新婚之夜,林市的丈夫陈江水问她:“你饿吗?”林市没有回答,然后在两人发生了性行为后,林市就得到了一碗饭。这里难道不是暗中将性与食物相关联吗?而且,当时的林市在意识上和自己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需要发生那样的行为,才能吃上饭。

婚后,陈江水对待林市就像对待牲口,经常对其发生暴力,当时的人们必然也是知道这个事情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去阻止。阿罔官、族中父老、村中妇女,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林市所遭受的苦难,但谁都只是一个看客。
最终,在一段节奏感很强的背景音乐下,林市举起了杀猪刀,一下又一下的砍在了陈江水的身上。随着镜头的展示,观众看到的是林市长久积压在心中的痛恨被宣泄了出来,那鲜红的血喷溅在林市白色的衣服上,即鲜明又极具视觉冲击。
在这里,林市杀夫的举动其实就是在打破某种禁锢。她的母亲选择自杀,但是她不是,尽管影片面对命运的不公讲述的是两个人的行为,但实际上又好似只是一个人,只是一种意识的觉醒,一种冲破禁锢的思想转化。

可以说,在整个内容上《杀夫》可以算作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它刻画的林市真诚、善良、命运悲苦,最终在一次次挣扎无果后握住了那柄杀猪刀。同时,它也揭示了旧时代女人在那样的社会地位下,艰苦生存的痛。
其实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人们思想的进步无非就是要打破某种长久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但明知是错的一些禁锢,但这需要莫大的勇气。
参考文献:
薛泽希,刘鸣筝. 《杀夫》小说与电影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电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