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唐之禁书都有哪些?

史陌白 2023-02-12 17:38:46

中国古代禁书源远流长是社会文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从先秦开始、我国各朝代就有各种形式的禁书。了解宋以前之禁书对分析宋代禁书有一定意义。

一、先秦禁书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争奇斗艳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但同时也是我国书史的开端时期。禁书首先出现在当时文化相对落后的西方秦国。

禁书的始作俑者是商鞍。商鞍是秦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受秦孝公重用,先后两次在秦国推行变法,奠定了此后秦国富强的基础。《商君书》是商鞍变法思想的集中体现。这本书阐释了商轶重农重战、厚赏重刑的思想、同时也有一些禁锢文化、实行思想控制乃至禁书的观点。

商鞍思想的核心是“一元化”、它表现为政治目标是绝对单一的富国强兵、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单一的刑赏、实现“人的绝对单一化、即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农民和战士。“一元化”导致的绝对单一化思想引发了商教强烈的反道德、反文化倾向而《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要求人们遵守儒家伦理,讲求“温、良、恭、俭、让”、讲求尊卑道德、这在中央集权衰弱、群雄并起的时期、希望一霸天下的群雄看来是不合时宜的。

所以、有着富国强兵大志的商较认为这些流行在秦国的图书和学术是国家强盛的大敌、它会使秦国国民变得柔弱、影响秦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强大、因此不允许这类思想在秦国传播提出了“潘《诗》《书》而明法令”的观点。“播《诗》《书》而明法令”在秦国的影响如何、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不过、此后、法家思想为秦国历代君主所尊奉,诗书礼乐的影响无疑减弱了。

二、秦汉禁书

公元前2 2 1年、秦始皇东灭六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初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内、虽然法家思想占主导地位、但对其它各派也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如设置七十博士(七十博士中、据后人考证、有名字可考者十三人、其中七名是儒生)、吕不韦集门人编写《吕氏春秋》等。但由于秦国是用武力征服六国的、建立的是高度专制的中央政权、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秦国地处西睡、建国甚晚、后虽为强国、但文化底气不足、与关东六国文化的传统有一定的差别、六国国民对秦国还怀有深深的敌意、被镇压的六国旧贵族很有可能利用民族意识反抗秦王朝。如公元前2 1 8年、始皇第三次巡行至阳武博浪沙时、遭到韩国贵族张良与力士的狙击、差点送命。

因此、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一是巩固政权的必然要求。统一的导火线源于统治集团内部的郡县制和分封制之争。禁书最为严重者是“以古非今”(灭族),其次是“偶语诗、书”·(死刑),再其次是“史官非秦纪”者(一概焚灭),最后才是“藏诗书百家语”这次禁书使先秦许多重要文献被付之一炬,《汉书·艺文志》“诸略”中著录的图书数目达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但在图书之后,大多注明了“亡’,“残”,故西汉刘向、刘欲整理图书时,实际存在的图书不过五六分之一。

也许有些分散的民间的图书,还有一些《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朝“焚书”的后患。秦始皇焚书沉重打击了春秋末叶以来百家争鸣、自由思索的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重创。政府禁书,无论古今中外,是禁不尽绝的。秦始皇那种专制手段,还免不了博浪沙(张良使人行刺)的一次大惊吓,十日的大索也捉不住一个张良。可见当时犯禁的人一定很多,偷藏的书一定很不少。试看《汉书·艺文志》所记书目,便知秦始皇烧书的政策……其实是一场大失败。

三、汉朝禁书

汉朝是封建秩序建立和完善的时代。汉初崇奉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但对其他学派,朝廷一般设立博士官,任用该学派人物为博士,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供朝廷咨询、顾问也可以在朝廷作官。东汉末献帝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操纵了政权,他下令科禁内学兵书。内学即凿纬。《孔丛子·连丛子》曰:“今朝廷以下,四海之内,皆为章句内学。”《后汉书·方术传序》亦称:“习为内学。”李贤注:“内学,谓图截之书,其事秘密故称内。”虽然当时规定凡俄纬书都须上缴,“匿不送官”的坐罪。但民间亦有许多人不缴,秘密收藏。

汉武帝时期“罢黝百家,独尊儒术”源于董仲舒的建议。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事实上,汉武帝第一次“罢黝百家”的措施,是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 1年),在其老师王减、垂相卫给的鼓动下实施的:“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而“垂相卫给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但在短短的一年中,赵给、王减便因激怒“喜老子言,不说儒术”的窦太后,皆下狱而自杀。武帝初年崇儒的措施就此中断。

但是,这次罢黝的仅是此年所举贤良者当中“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者,并非诸子百家全部,更不是所有治诸子的学者。第二次发生在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时武帝“置五经博士”和罢各家传记博士,这是武帝尊儒的又一重大举措。武帝朝廷己有博士数十人,包括“诸子传记”等博士。东汉经学家赵岐在《孟子题辞解》中说:“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立五经而己。”既然《论语》、《孟子》等都为传而被罢,那“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等有关的传记博士就应该统统被罢黝了。

“独立五经”就是国家只立儒学的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儒学成了国学、官学,其他传记博士统统罢黝,地位下降。置五经博士和罢各家传记博士后,诸子并未如董仲舒建议的“皆绝其道,使邪辟之说灭息”。事实上,当时社会上也可以收藏、学习、研究诸子百家的著作,如“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但不管怎样,“罢黝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尽管对当时统治有利,但对中国文化发展来说,其后果是严重的。

“这种文化格局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禁锢性,它把儒家学说的发展,同其他不同学派的存在截然对立起来,这不但使儒学以外的一些学术派别和文化团体因为得不到统治者的扶植支持而后继无人,而且,也使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养料而逐渐衰落。”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环境,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在向近代科学迈进时步履维艰。

三、魏晋南北朝禁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使庄园经济占据了经济形态的主导地位。庄园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导致了封建统治的割据性使朝廷无力过多地干预地方统治。相应地对学术文化的干预力度也弱化了。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是思想解放,汉代独尊于世的儒学式微,佛道和玄学盛行。自西汉惠帝下令除“挟书律”后,除汉末献帝下“科禁兵书、截纬”之令外,汉政府一直没有禁书令。直到魏晋南北朝,重开书禁。这一时期的禁书承袭秦汉之余绪而愈加剧烈,与当时社会现状紧密结合,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禁书包括禁天文徽纬图书,禁《老》、《庄》,禁佛、道图书。

五、隋朝禁书

隋朝禁书包括禁凿纬、禁私史两部分

1、禁俄纬图书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在他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利用截纬表示天命所归是其重要手段。“河洛出革命之符,星辰表代终之象。”“联应篆受图,君临海内。”但是当他的政权稍加巩固,就于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春二月丁酉下令“私家不得隐藏纬候图截。”场帝即位,更对凿纬图书大加禁毁,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俄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至死。隋场帝对收藏俄纬图书的处罚异常严厉,令行禁止,使其禁止更为彻底,不仅民间不见诫纬图书的踪影,而且内府中亦罕见,使在东汉风光十足的饿纬图书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2、禁私史

在禁饿纬图书的同时文帝下令禁撰私史。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五月癸亥,文帝下令:“人间有撰集国史,减否人物者,皆令禁绝。”此举开禁书史之先河。

六、唐朝禁书

国力强盛的唐朝,以其博大的中华文明吸引着世界的瞩目。但文明掩盖下的禁书事件,也屡屡发生。唐朝禁书主要禁天文、日历、徽纬阴阳图书和《三皇经》。禁杂占卜图书、禁《三皇经》但是,禁令下达后,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唐朝尊奉李腆为先祖,道教为国教,道士、女道士皆依《三皇经》.受荫田三十亩。现《三皇经》既被废除,道士女道士则无戒法可依,理当废除荫田。京城道士惧此,请以老子《道德经》代替。

当年五月十五日皇帝下诏同意:“《三皇经》文字既不可传,又语涉妖妄,宜并除之即以老子《道德经》替处。有诸道观及以百姓人间有此文者并勒送省除毁。

综观先秦至五代禁书,有如下特点:

第一,魏晋南北朝以前禁书次数不多,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禁书次数增加较多。据笔者对这一时段正史的统计,先秦禁书l次,秦禁书l次,汉禁书2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禁《老》、《庄》书1次,禁佛教图书2次,禁截纬、天文图书9次。

第二,当然,在这些禁书中,有多次仅提到禁学,未具体到禁书,如前秦符坚“禁老庄图俄之学”,晋武帝司马炎“禁星气俄纬之学”,后赵石季龙禁私学星俄等,那末是否能以此认定同时禁了相关的图书禁学一般应涉及到禁图书。因为学习某门学科的方式有三:一是通过阅读图书,二是通过前辈口头传授,三是通过自己长期在实践中摸索。魏晋南北朝时期星气饿纬之书和《老子》、《庄子》在社会上十分流行,阅读图书应该是学习星气俄纬之学和老庄之学的重要途径,既然禁止学习星气俄纬之学和老庄之学,按理相关的书也绝不会被允许在社会上流传,否则禁学就成了有名无实。大家觉得呢

0 阅读:10

史陌白

简介:分享情感故事,新手号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