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那时候的我,青涩而稚嫩,刚到部队不久,就被卷入了自卫反击战的洪流之中。作为一名新兵,我对战术毫无概念,战斗动作也一窍不通,仅仅是在临上战场前临时抱佛脚学了点皮毛。
这场战役是自建国以来我们部队的首次作战。军首长在开会时提到,此次战役名为高谅战役,即高平、谅山战役,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要在三五天内歼敌 2 - 3 个师,第二阶段则要歼敌 4 - 5 个师。
当时,大家都没有作战经验,可老兵们却乐观地说:“敌军没啥可怕的,一打就跑了,俘虏很多很多,过去就是捡战功。”
甚至有人在讨论俘虏多了该怎么办,班长还打趣说让我这个新兵到时重点负责看守俘虏,就拿着枪指着他们就行,他们不敢动。
这些话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瞬间放松了许多,心中竟隐隐期待着能轻松地获取战功。
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
2 月 17 日战斗打响后,现实给了我们重重一击。
别说是三五天歼敌两个师,仅仅是几十公里的穿插任务,我们就耗费了六天六夜。
敌人的阻击异常顽强,阵地一旦被占领,他们就化整为零打起了游击,直至战斗结束,残敌都未能完全肃清。
战场上,枪林弹雨呼啸而过,炮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
我们的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生命在战火中显得如此脆弱。
我在枪林弹雨中瑟瑟发抖,紧张与恐惧逐渐占据了内心。
就在这时,一枚 40 火箭弹朝着我呼啸而来,我完全不知所措,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如何规避。
千钧一发之际,在我后方的班长毫不犹豫地将我扑倒在地,用他的身体死死地护住了我。
火箭弹爆炸的瞬间,那声巨响仿佛要将世界撕裂,我的耳朵嗡嗡作响,大脑瞬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等我回过神来,推开班长,眼前的景象让我悲痛欲绝。班长已经血肉模糊,失去了生命的迹象,他的眼睛还睁着,仿佛在诉说着对战友的不舍和对胜利的渴望。
我撕心裂肺地呼喊,颤抖着双手,帮班长合上了眼睛,那一刻,心中的悲痛化作了无尽的愤怒与力量。
我端起冲锋枪,朝着敌人疯狂扫射,眼中只有复仇的火焰,仿佛从那之后,我就成了不知畏惧的战神。
我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班长报仇。我不知道自己一路上杀了多少敌人,只知道他们都是我的仇人,我要用他们的血来祭奠班长的英灵。
战斗结束后,我幸运地平安回到了部队。连队为表彰我的英勇表现,授予我三等功。
然而,此时的我对这份荣誉已毫无感觉,心中满是班长舍命救我的那一幕。
不久后,班长的牺牲通知书被寄回了他家,班长的未婚妻崔秀陪着他的父母来到了部队。
那天,我负责接待他们,连队里到处都是家属们悲痛的哭声,而班长的父母却格外坚强,他们没有落泪,只是坚定地说他们的儿子是好样的,是个大英雄。
崔秀在一旁默默垂泪,她轻声说以后她会给班长父母养老尽孝。
看着班长的父母,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我冲着他们说:“班长是为救我而牺牲的,以后您就是我的父母,我父母儿子多,以后我就给您当儿子,养你们老。”
班长原本有三兄妹,大哥因山体滑坡不幸离世,这次班长的牺牲对两位老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班长还有个年幼的妹妹章保英,当时才 10 岁,正在读书,所以没有一同前来。
从那以后,每年的探亲假,我都会第一时间奔赴班长章保林家。
我帮着他们干各种农活,从耕种到收割,从修缮房屋到挑水砍柴,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减轻他们的负担。
每次我去的时候,崔秀总是在那里。
她告诉我,班长是她的初恋,他们原本计划年底结婚,可没想到命运如此残酷,一场战争让他们天人永隔。
在与崔秀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渐渐有了感情。
我们会一起回忆班长的点点滴滴,那些回忆里有欢笑也有泪水。
我们开始互相倾诉心中的喜怒哀乐,通过信件交流彼此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
当兵的第三年,我面临着留队还是退伍的抉择。那时的我,是连队的骨干,又有战功,连队干部早早就将我当干部来培养。
然而,我心中早已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回到班长家,陪伴他的父母,与崔秀一起生活,履行我对班长的承诺。
我的父母得知我的决定后,非常支持我,他们说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就这样,我毅然选择退伍回到了班长家所在的小镇,与崔秀结为夫妻,共同负起为班长父母养老的责任。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充实。
在八十年代末期,我们决定尝试做小生意来改善家庭生活。
我们从最基础的收鹅毛生意做起,每天走街串巷,与养殖户们讨价还价,收集鹅毛。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们却充满了干劲。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资金的逐渐充裕,我们决定扩大生意规模,自己创办了一家羽绒制品厂。
创业初期,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从设备采购到员工招聘,从生产工艺到市场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
但我们没有放弃,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我们的羽绒制品逐渐走上了正轨,生意也日渐扩大。我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订单源源不断,我们也在当地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在我们的呵护下,班长的小妹章保英茁壮成长。她勤奋好学,一心扑在学业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章保英最终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
大学期间,我们定期给她寄去生活费和学习用品,鼓励她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高中老师,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岁月流转,班长的父母在我们的陪伴下渐渐老去。他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常常感慨,老天带走了他们的两个儿子,却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儿子。
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我们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安享晚年。当他们一个 86 岁离世,一个 84 岁离世的时候,走得都很安详,他们带着对我们的爱与感激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