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一场必须打,必须在上海打,又必须打阵地战的关键战役

高哥贯通古今 2024-05-16 03:39:37

(一)

说起1937年的淞沪会战,如今在网上有不少人对它说三道四。有人说这一仗不该打,把精锐部队都打光了;有人说应该大踏步后撤,诱敌深入,打运动战;还有人说什么如果换了谁谁来指挥,就能把日本人一口气推下海。

对于这样讲话的人,只能说他们是非常的无知。这样的人既不懂军事,也不懂政治,只会玩电子游戏,只能看得懂网络小说,这样的水平是根本就不配来指点历史上这场著名战役的。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淞沪战役,凡是一个具有最基本的政治与军事常识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淞沪会战必须要打,而且必须在上海打,同时还一定要打阵地战,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二)

为什么说淞沪会战一定要打?

简单地一句话:民心所向,不打那就要出现塌天的大乱子了。

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步步紧逼,中国不断地退让。长城抗战、绥远抗战,每一次都以中国方面的屈辱妥协而告终。这种妥协虽然给中国争取了时间,但是却让全国的民心处于极度激愤的状态。1935年爆发的“一二九”运动就是最好的说明。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已经让蒋介石处于退无可退的境地了。

卢沟桥就在北平的边儿上,再退一步日军就要进入北平,千年古都就要沦陷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蒋介石还要退让,那么他自己的内部就要出问题了。一场比“一二九”还要猛烈的群众运动势必会掀起,全国人民会一致要求蒋介石下台。在1937年那个时刻,全国各地的军阀都已经对蒋介石表示效忠,声明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团结抗日。如果蒋介石拱手把北平让给日本人,那么这种军阀集体效忠的局面将不复存在。肯定会有军阀跳出来反对,类似于1936年“两广事变”的叛乱将会此起彼伏地发生。甚至蒋介石的中央军内部都有可能出问题,他的嫡系将领都有可能背叛他。

总之一句话,蒋介石要是不打,他这个公认的全国领袖就别想当了。

另外,还有一个国际影响的问题。

现在有些人嘲笑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英美干涉、国际调停上面。但是实际上,国际上的反应非常重要,绝对不能忽视。

这就像今天的乌克兰一样。如果乌克兰真的让俄罗斯在一小时二十二分之内拿下基辅,在俄军的进攻面前不战而逃,那么此后哪里还会有西方国家的大力援助?西方国家会把真金白银往水里扔吗?

中国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虽然在1937年,英美等国并没有直接援助中国,但是中国当时的顽强抵抗他们都看在了眼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顽强抵抗,才会有日后的援助。否则,英美等国根本就不会把中国当成一个盟友来看待了。

(三)

蒋介石当时要打,那就只能在上海打,而不是在北平天津一带打。

华北平原过于平坦,河流也少,非常有利于日军的前进。日军虽然当时还没有达到机械化的程度,但是机动能力肯定是远远超过国军的。

正是因为如此,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才提出了将日军的主力吸引到长江流域,把日军的进攻轴线从南北向改为东西向,让日军主力沿着长江向上游推进,这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战略形势。

平津地区实际上一直都不是蒋介石中央军控制的地盘。中原大战之后,那里属于张学良的东北军,后来,张学良被迫下野,平津地区改由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据守。由于二十九军战斗力不强,北平和天津已经在7月29、30两天先后陷落。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央军要在平津一带与日军决战,那将会面临相当不利的局面,但是如果不打,那也是完全不可以的。人们会指责蒋介石坐视平津陷落而不顾,同样会掀起强烈的反蒋高潮。

所以,蒋介石这才决定,派出部分中央军到华北支援阎锡山等部队的抗战,中央军的主力则投入上海,在这里开辟新战场,与日军决一死战。

上海是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在这里爆发战争,将会震动整个世界。中国军队在这里奋勇抵抗,将会最直接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起中国军民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正面形象。同时,日军进攻上海,也将会直接损害到英美等国的利益,虽然英美等国不会立即翻脸,但是他们会对日本产生深深的敌意,这是肯定的。这样一来,淞沪会战的一个主要目的其实就已经达到了。

同时,国军在上海与日军开战,将会造成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爆发的事实。蒋百里在1935年与蒋介石在庐山的会面中,曾经对蒋介石说过,中国对日本,不怕鲸吞,只怕蚕食。中国不能任由日本把中国一口一口地吃掉,要打就和它全面开打,造成日本必须鲸吞中国的局面。这样一来,中国的战略目的就达到了,因为日本想要鲸吞中国是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在1937年的夏天,在上海与日军进行一场大会战,已经是绝对必要、不可或缺的事情了。

(四)

当淞沪会战打响,中日两军开始交手之后,中国方面就必须和日军打阵地战,必须寸土不让地争夺,哪怕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这样打下去。

所谓“诱敌深入”、“大踏步后撤”之类想法都是如今一些网民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上海之战绝对撤不得。因为日本人的战略就是一块一块地蚕食中国,你在上海不战而退,把上海让给日本人,那就是正中日本人的下怀。日本人恰好可以兵不血刃地把上海收入囊中。然后,他就不会继续进军了,他会停歇一段时间来消化这块新占领的土地,比如扶植个傀儡政权什么的。等他歇过一阵后,他才会再次进军,到时候你难道还要“大踏步后撤”?

如果国军的中央军在上海和日军稍一接触,随后就向后退却,那同样会让全国人民认为蒋介石畏战避让,同样也会掀起反蒋的浪潮,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国军必须在上海硬顶硬抗,只有这样才能与日军展开一场激烈的大血战,只有通过这样的血战才能够推起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在淞沪会战中,蒋介石把仅有的几个德械师投入战斗,最终几乎都全军覆没。现在有人对此说三道四,说蒋介石打得太臭,不该让德械师到前线去拼消耗。

但是蒋介石这样做,目的就是要给全国的军阀们做一个表率,告诉他们,我蒋某人已经毫无保留地把血本都投入进去了,你们还敢保存实力作壁上观吗?正是因为蒋介石这样做了,所以才会出现全国各地的军阀部队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精兵派往前线与日军血战的场面,淞沪会战和其他一些战役才会打得那样激烈,那样的惊心动魄。

另外,淞沪会战还有一个掩护国内的工业向四川转移的目标。中国当时虽然贫弱,但是在长江流域多少还是有一些工业基础的。如果真的“大踏步后撤”,那么这些工厂就只好都丢给日本人了。国军在上海的坚守,也给工业的内迁创造了机会。大量的工厂通过长江转移到了重庆,为今后的持久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工厂的内迁,抗战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至于说淞沪会战带来的损失,那则是没有办法的事。打仗怎么可能十全十美,把所有的便宜都占尽呢?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以弱搏强的战斗,付出惨重代价那是必然的结果,更何况综合比较起来看一下,淞沪会战实际上还是中国方面赚到了。

(五)

淞沪会战最成功之处就是打破了“三月亡国论”的谎言。抗战爆发之前,以周佛海为首的“低调俱乐部”到处散布一旦开战就会“三月亡国”的谬论。但是,淞沪会战本身就打了三个月之久,这让全国军民士气大振,普遍都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一些原本对前景持悲观态度的人也都转变了立场,认为抗战完全可以打下去。

淞沪会战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正式形成,从此,全国军民都万众一心,要和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日本则丧失了以往屡屡讹诈得手的机会,彻底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与此同时,中国也利用这一场战役赢得了西方各国的同情与好感,使得他们意识到中国将会是可以信赖的盟友。淞沪会战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抚今追昔,我们必须对淞沪会战有正确的看法,决不能像一些无知网民那样生搬硬套其他战争的打法来贬低淞沪会战。所谓的“诱敌深入”、“大踏步后撤”之类的战法,那都是在具体的条件下才会行之有效,不是说搬到任何一场战争,一场战役中都能包治百病的仙丹灵药。

举个例子来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针对南北两个方向都面临强敌入侵的危机局面时,制定的战略就是“北顶南放”。南方山地特别多,可以利用这一条件诱敌深入;但是北方平原多,如果你要是不战而走,那人家的机械化部队会很快地追上你,把你消灭掉的。因此,在北方的战略就是要节节抵抗,据城死守,只有这样,才能迟滞敌人的进攻,造成敌人的消耗,从而给自己觅得获胜的战机。

因此,“诱敌深入”、“大踏步后撤”之类的战法是绝对不能胡乱使用的,用这种方法打淞沪会战那也是会吃大亏的。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