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是关键!

神时经 2024-09-24 21:28:35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治疗脑梗死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2024年4月,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发表。

为更好地了解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及其治疗脑梗死的特点,我们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利教授、宋海庆教授、曲淼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曹克刚教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冯凯教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贾伟华教授对共识进行了解读。

一、脑梗死诊疗现状

1. 危险因素

冯凯教授指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超700万例,在我国,每年用于脑卒中防治的费用高达200亿元人民币。高血压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此外,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2. 发病征兆

曹克刚教授介绍,脑梗死患者有多种临床表现,最常见的5大主证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晕、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吞咽障碍、走路不稳等,可通过“120识别法”判断是否为脑梗死。120识别法:

1——先看脸部,当微笑时是否出现嘴角歪斜。

2——观察双侧手臂,双侧手臂平举,判断是否出现一侧无力的现象。

0——去聆听,是否出现构音障碍或言语不清等。

当出现上述症状,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20。

3. 诊疗要点

曲淼教授表示,临床上脑梗死的治疗分为前后两端。前端主要为预防工作,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对已发病者,实施二级预防避免复发。后端则为康复锻炼和训练,此时中药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宋海庆教授指出,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要尽早开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即进行再灌注治疗,此外,也需要进行及时、持续的康复治疗。

二、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

1.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和优势

高利教授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总结为3个“最”——最好的疗效、最小的不良反应、最佳的卫生经济学指标。他指出,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西医二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中医、西医二者的叠加。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方法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先用西医方法诊断,再用中医方法辨证。

2.共识的亮点与创新

贾伟华教授介绍,脑梗死急性期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把复杂的中医辨证进行简化,将脑梗死急性期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分为2类4型——热证类(痰热证、阴虚证)和非热证类(痰湿证、气虚证),并明确了各证型的症候特点及舌象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中医、西医等临床医师的应用和治疗操作。

3.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

共识推荐,脑梗死急性期所有证型都应同时加用具有抗血小板、溶栓及抗凝作用的活血化瘀中成药(强推荐,A级证据),临床可根据辨证分型加用中药配方整体调理(用药时机宜早),并根据辨证实时调整药物成分及剂量(强推荐,B级证据)。

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证型治疗应以清热化痰、通腑泄浊为原则,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药物(强推荐,B级证据);热证型见有发热、意识障碍明显者可加用安宫牛黄丸,且提倡早期连续服用至热象不明显(强推荐,B级证据);阴虚型治疗以滋阴益气为原则(强推荐,C级证据);痰湿型治疗以健脾化湿为原则,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性温药物(强推荐,C级证据);气虚型治疗以补益脾肾为主,不用寒凉属性的中成药或汤剂(强推荐,C级证据)。

撰稿 | 董晓慧

0 阅读:33

神时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