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跟陈毅相交44年,他们伴随着中国革命伟大历史而走过生命最光辉的一段日子。毛主席跟陈毅的人生经历不一样,俩人的性格也不一样,但是在他们身上,却可以看到很多相似之处。
在这44年里,毛泽东与陈毅并肩作战,相互合作,陈毅去世后举办的追悼会,也成了毛主席人生中最后一次参加的追悼会。
毛泽东让陈毅参加外交活动毛泽东叫陈毅参加外事活动是从1944年开始的,毛泽东之所以让陈毅参加外事活动,也是为了培养陈毅的外交能力。
1943年7月22日,52岁的包瑞德上校率领美军观察组人员抵达延安,对于他们的到来,毛主席很是开心,还专门为他们设下表示欢迎的宴会。
在宴会上美国驻华大使二等秘书谢伟思跟毛泽东商讨了一些事情:“我有许多话题愿在你闲暇时跟你交谈,虽然其中没有一件可以称得上是公事的。”
对于对方的请求,毛泽东自然是愿意的,他给了对方一个肯定的答复:“等我安顿完之后,我们会有机会交换意见的。”
毛泽东把谢伟思跟自己交谈的事情告诉了陈毅,与此同时,毛泽东还给陈毅安排了一项重要工作即接待这次来延安的美军观察组。
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在最后,谢伟思很是激动地跟陈毅说:“我一定要到华中看看去,你们的成绩和办法都是很好的。”
可见,陈毅的招待工作做的很成功。
在延安期间,毛主席不但培养陈毅的外交能力,而且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很关心陈毅,陈毅也是这般对待毛主席的,陈毅的工作效率高,他会及时向毛主席反映工作上遇到的事情,有的时候也会帮毛主席出出主意。
比如,刘伯承秘密来到了延安,有些大型活动没有通知他参加,陈毅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向毛主席反映了,毛主席知道后立马批示解决,在陈毅的帮助下,毛主席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陈毅给毛泽东发电报1949年10月的第一天,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此时的陈毅也跟着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看着眼前的景象,他很激动,很骄傲,陈毅对此感慨道:看了这些,总算是不虚此生了!
新中国成立,国家的经济也有了新的发展,一年后的1950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陈毅连续给毛主席发了6个“绝密”电报。
陈毅给毛主席发的第一份电报是在1950年3月12日,当月24日,陈毅给毛主席发了第二份电报,4月时陈毅向毛主席分别发了三、四、五份电报,最后一份电报则是在5月发的。
陈毅给毛主席发的这些电报如实反映出上海工商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电报里的内容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对陈毅的信任。
毛泽东跟陈毅的友谊是从红军时期建立起来的,他们之间的友谊也不同于其他人,根据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毛主席与党内同志皆属公务,唯一例外的是陈毅,他与毛主席有诗词往来。”
毛泽东是领袖,陈毅是元帅,他们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诗人。毛主席与诗词结缘的时间是在他的青少年时期,那时候的主席热衷赞颂劳动,同情生活贫困的百姓,在毛麓钟的影响下,毛主席对诗词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等毛主席到了第一师范上学时,他开始学习如何写作诗词,同时自己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自创诗词了。
对于陈毅来说,他之所以会对诗词产生兴趣,这脱离不开他的家庭,是陈毅的父亲把他带到诗词殿堂的。陈毅总体来说要比毛主席幸运一些,童年时有父亲引导,上了学后又遇到了国学造诣极高的老师。
毛主席与陈毅在诗词上是属于相互欣赏的状态,在陈毅的一生里,他毫无保留地展现出对毛主席诗词的喜爱和推崇,反观毛主席也是如此,他也很喜欢陈毅的诗词,所以时刻关注着陈毅的写诗情况。
1957年,毛主席收集了自己的18首旧体诗词,并交给《诗刊》创刊号发表,毛主席这一举动,推动了不少老革命家各自收集自己的旧作,他们仔仔细细地把这些作品进行了整理,也跟着毛主席一样发表了出去,陈毅自然也是如此,那时候的陈毅正在养病,但他还是拖着病体收集了自己的旧作。
陈毅喜欢毛主席的诗词,他觉得毛主席的诗词也很适合给孩子们看,所以陈毅时不时会用毛主席的诗词来熏陶自己的子女们。
陈毅的孩子们对于父亲教导他们诗词一事也有着深刻印象,大儿子陈昊苏回忆道:“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父亲指着墙上的一幅挂轴,从头到尾讲解了毛主席手书的《沁园春·雪》,父亲还赞叹到:这是一座雄伟的高峰。”
在毛主席发表了《沁园春·游泳》后,陈毅又把孩子们召集了起来,他让张茜给孩子们讲解了一遍这首词,随后承认那陈毅对孩子们说:“毛主席已经有60岁高龄了,但革命豪情仍然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青春焕发,你们这些孩子们从小就要像毛主席学习。”
陈毅向家人们推崇毛主席的诗词,毛主席则是非常关注陈毅的诗词,1957年10月,毛主席跟陈毅在天安门上聊起了诗词,毛主席夸赞了陈毅这几年发表的作品,他认为陈毅的作品非常有诗的味道。
1964年,陈毅前后进行了两次出国访问,一次是跟周总理访问亚飞欧15个国家,一次是他自己访问了亚洲6个国家。在访问期间,陈毅写出了不少诗词出来。
陈毅回来后,偶然遇到了毛主席,毛主席问他:“最近怎么看不到你写的诗发表呢?”
陈毅确实有一阵子没有发表诗词了,但是他对于毛主席的问候感到很惊讶,毛主席平时的工作很忙,要处理的事情很多,竟然会知道他已经很久没发表诗词了?可见毛主席是一直在关注着他的。
陈毅立马向毛主席解释道:“我走访了将近20个国家,随手写了十几篇诗词,现在还没有定稿呢,等我改好后,想亲自呈送给主席。”
毛主席听陈毅说完,笑着点了点头。
1969年陈毅原本是要去开封的,但是徐向前觉得陈毅的身体不是很好,不如让他去石家庄,自己去开封,陈毅去石家庄是个的好决策,石家庄的医疗水平强大,陈毅过去正好也能看看病。
就这样,陈毅从北京来到了石家庄,刚到石家庄不久,陈毅的身体就出现了状况,他的腹部经常出现疼痛的症状,而且还伴随着腹泻,陈毅的妻子张茜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担心,此时的陈毅已经有68岁高龄了,人一上了年纪,身体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张茜觉得陈毅的状况比较严重,不能再拖下去了,她跟陈毅商量了一下,想让陈毅去北京治疗,但是陈毅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什么问题,腹泻可能是因为自己吃坏东西了吧?
对于妻子的建议,陈毅否定了,几天后,陈毅的症状再一次复发,这一天,陈毅正坐在沙发上看着报纸,突然感觉腹部有些疼痛,因为不是剧烈的疼痛,所以陈毅觉得自己忍一忍就好了,但没过了几分钟,就出现了腹泻状况。
其实在陈毅腹泻的这段时间里,他是去看过大夫的,当时大夫只是给他开了一些止痛的药,并没有开什么治疗腹泻,腹痛的药,所以陈毅的病情自然没有得到好转。
陈毅在病情的折磨下愈发憔悴,整个人也没了精气神,张茜见到这般的陈毅觉得不能再放任下去了,一定要带他去就医,但是自己又说不到陈毅,走投无路的张茜只好给周恩来写信,她在信里面交代了陈毅生病一事,并请求批准返回北京治病,周恩来收到信件后,立马同意陈毅返京。
1796年,张茜带着身患疾病的陈毅从石家庄又回到了北京,10月28日,陈毅住进了医院,放射科的医生给陈毅做了X光检查,检查报告上写着:整个结肠充盈,阑尾充盈……这一次检查结果是:肠胃钡餐检查未发现器质性质变以及结肠紧张力高。
也就是说他只是肠功能不是很正常,但没有器质性的质变。
第一次的检查结果没说明什么问题,所以陈毅只好先回家了,但是在这之后,陈毅的身体一直出现腹泻症状,而且连续了四次,张茜很操心陈毅的身体,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行,还得去看看,就这样,陈毅来到北京301医院。
医院对陈毅进行了检查,但依旧没查出来什么问题,医院跟张茜说:“可以出院。”
就这样,陈毅拖着不舒服的身体又出了院。
经过这么多天的折腾,陈毅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转眼来到了1971年。
1月16日早晨陈毅的脸色非常不好,张茜怕陈毅出事儿,所以又带着陈毅来到了301,她觉得陈毅此时住在医院会比较好,起码有医护人员在,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也能及时就医。
来到医院,医生对陈毅进行了检查,医生发现陈毅的腹部好像有个硬块,医生按压了一下,陈毅觉得很痛,医生确诊是阑尾炎,不能拖了,要做手术。
陈毅要做手术的消息被周恩来知道了,周恩来一开始觉得陈毅年纪大了,做手术会受罪,而且还存在风险,能不能考虑保守治疗呢?
但经过医生们的讨论,觉得还是做手术比较好,医生们当下就决定了做手术的时间,晚上6点左右,陈毅的手术开始了。
然而手术还没进行多久,手术室里突然引起一阵骚动,怎么回事?为什么他的阑尾是好的?但为什么肚子里会有这么大的一个肉球?医生看了看,才知道阑尾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肠子上。
是结肠癌?医生当下没有下结论,只是把已经转移的坏细胞进行了清理,但由于医生原先准备的医疗器材是做阑尾手术的,不是做结肠手术的,所以导致这场手术只能做做停停。
做完手术后,陈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术后的他开始出现连续发烧的情况,一直到术后两周,陈毅的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一些,陈毅很坚强,在后续的治疗里也展现出乐观的一面,他从来不会过问自己的病情。
1971年5月,此时的天安门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家正在庆祝着“五一”。毛主席跟周恩爱正在天安门城楼的休息厅接见客人,一向认真严谨的周总理今天似乎有些不在状态,他时不时向外张望着,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人。
忽然有一个身影进入到周总理的视线中,他对着毛主席激动说道:“主席!您看看,今天陈毅同志回来了!”
毛主席也顺着周恩来的视线看去,真的是陈毅!
“主席!您好!”今天的陈毅穿着一身军装,看起来相当精神。
毛主席见到陈毅既开心又兴奋,他伸出手握住陈毅的手,仔仔细细向陈毅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
自从陈毅生病以来,他就没有见过毛主席,今天这是病后第一次见到毛主席,陈毅激动的对毛主席说:“好了!好了!”
见了毛主席后,陈毅的身体似乎恢复的更好了,第二天,陈毅回到了自己的家,他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为了纪念自己康复,陈毅还专门带着张茜在院子里面来了个合影。
陈毅真的好了吗?他得的毕竟是癌症啊……
1971年7月,陈毅突然向大家提出一个要求,他想去北戴河疗养,陈毅的秘书觉得此时陈毅去北戴河似乎有些不妥,他毕竟没有真正康复,如果病情突然复发,人又不在北京,耽误治疗可怎么办?
秘书拿不定主意,打算去找陈毅的医生问问看,医生一听,叹了一口气对秘书说:“陈老总想去那就让他去吧,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了……”
1971年8月26日,这一天是陈老70岁生日,北戴河迎来了一位陈老的好友——聂荣臻,聂荣臻见了陈毅很是高兴,两人还坐在一起合了个影,他们身上穿着普普通通的军装,脸上带着温和且庄重的笑容。
陈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了,陈老后面陆陆续续开始出现了昏迷症状。1971年12月26日晚上凌晨,外面的天还是黑黑的,陈毅突然醒了,他握了握正趴在病床旁边的女儿的手,轻轻说了一句:“我想要吃面条”。
趴在病床旁边的女儿一开始还没有完全清醒,因为现在实在是太早了,但是听到爸爸突然说要吃面条,她瞬间清醒过来了,陈毅在生病期间,胃口很差,基本上不怎么吃东西,现在见爸爸突然想吃东西了,女儿开心极了。
“爸爸您等一会儿,我这就去端来!”
女儿姗姗把面条端来,又细心喂到陈毅嘴里,因为生病的缘故,陈毅吃东西很慢,再加上吞咽困难,他总共也没吃多少。
早上七点,医生们来查房,陈毅对医生和护士们说了一番十分动容的话:“今天是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我早上吃了面条,我要争取年底下床走一走……”
听了爸爸说的话,病房里的姗姗才明白过来今天凌晨爸爸为什么要突然吃面条。陈毅是从10月就卧床住院的,满打满算到今天已经有两个月了,医院病房里也没有日历,更没有人提醒他,爸爸是怎么知道今天是毛主席生日的?
陈老的生命即将要走到尽头,此时的他关心的不是别人,也不是自己,而是毛主席,可见两人的感情是如此深厚。
陈毅离世,毛泽东破例参加追悼会陈毅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又跟病魔抗争了几个月,1972年1月6日深夜,陈毅离世了,终年71岁。
1月10日一大早,毛主席从病床上坐了起来,他跟周边的工作人员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虽然有关陈毅追悼会的文件是毛主席亲自发的,但并没有人告诉毛主席今天是陈毅的追悼会,可见毛主席是心里默默算着日子呢,这就跟陈毅要在毛主席生日那天吃面一样,他们嘴上不说不问,心里却默默记着关于彼此的日子。
毛主席的身体不好,他突然说要来参加陈毅追悼会,大家也为之担忧,毛主席最后还是来到了八宝山,关于毛主席要来八宝山一事,周恩来提前告诉了张茜,张茜一听泪流满面,忍不住悲痛哭喊到:“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什么要来啊!”
张茜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毛主席自从1950年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位逝者的追悼会了,如今毛主席这是为了陈毅而打破惯例。陈毅的追悼会也是毛主席人生最后一次参加追悼会。
在八宝山会议室里,毛主席见到了陈毅的妻子张茜,他握住张茜的手,悲痛说道:“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
结语
陈老离世后,毛主席在病痛之中度过了4年,随后便与世长辞了,愿“领袖诗人”和“元帅诗人”在另一个国度里可以继续吟诗作对,互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