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出了什么毛病?高清图片,一看就懂!附防治办法

财刀国际 2025-02-20 20:09:10

玉米具有营养价值高、用途广、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成为农村中农民朋友们广泛种植的一种作物。

玉米的种植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朋友们的经济利益,因此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然而,在给玉米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病虫害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那么现如今,玉米到底都出现了哪些病虫害?

又该用怎样的药物去进行防治?

本文将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家快速明白玉米在种植时出现的种种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虫害一览

在种植管理玉米的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蚜虫、蓟马、玉米螟、粘虫、灰飞虱等。

那么这些害虫分别对玉米造成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1. 玉米蚜虫。

将叶片掰开,会发现新叶心部有一种焦枯状,这种焦枯状正是由于蚜虫造成的。

如图所示:

其中左边部分为玉米收割后剩下的玉米秸秆,右边部分为收割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切段后的样子。

图中展示了收割后剩下的玉米秸秆和切段后的样子。

其中左下角点状物为幼虫数量较多的地方。

采集切段后的玉米秸秆进行观察,其中有许多点状物体,即为大量的幼虫体。

如果将田地中的杂草及时清除,可有效降低幼虫向田间蔓延的速度,从而减少害虫数量。

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蚜虫的方法为选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翻压处理。

在玉米种植后若及时喷施上述药剂,均可有效抑制蚜虫的发生,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若发现叶片尖头部有大片焦枯状,且黑色斑点明显,则说明植物遭受重度侵袭。

尤其是在茎上有卵粒的地方,往往还带有许多幼虫。

防治措施:

可选用阿维菌素、驱蚊油等药剂,对害虫所在区域进行喷雾处理,有效消灭幼虫。

中部柱中部为灼伤斑痕,右边则是受轻微害害的地方,左下方则是收割后剩下的地上茎分枝和根部,其中还附着许多蛆体。

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适时喷施生物农药—灭蝇灵或者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喷雾处理,以有效抑制茎内存在蛆体的发生。

显然,在此处已经发生了食害现象,有许多小孔洞,而这点就是粘虫体在此食害留下的“指纹”,显示出他们曾经在此栖息和食害过。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为适时用倍腐绿杀虫剂进行对黏虫体及其栖息地进行喷雾处理。

5. 灰飞虱。

灰飞虱会导致叶片出现白色斑驳,上面还有许多幼虫,如图所示左侧为白色斑驳,可见有许多幼虫。

右侧则为收割后的地上茎分枝和附着在其上的幼虫。

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选用氟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于幼虫胜地进行处理,即可达到消灭灰飞虱的效果。

病害一览

除了病虫害以外,在今后的玉米种植中同样会受到病害危害,那么这些病害又是如何影响玉米成长的,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1. 顶腐病。

顶腐病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植物顶端出现枯死情况,还可能导致基部出现腐烂现象,从而影响整个果穗成熟程度及产量。

如图所示:

左边是顶端轻微腐烂的症状,而右边则是深度腐烂,底部已经完全腐烂死亡的症状。

防治措施:

可通过选用具有抗病性的种衣剂及抗病品种,并适时喷施万露得药剂等,对初发症状的叶片进行喷洒,有助于减轻病情。

而右边位置为轻度干枯发黑且底芽上带有少数黑霉点,主要集中在基部及根部位置。

防治措施:

可选择含赖氨酸的新型保护性杀菌剂,并适时选用比利时性杀菌剂罩根处理,可起到减少病源减少发病几率产生作用。

防治措施:

可先选择带病毒抗性强的良种,并适时拔除田间杂草,将周围杂草销毁,以减少病源滋生,同时还应加强农业生态,提高作物自身抗性,从根本上减少病源滋生。

左侧是对比状态,没有发生纹枯病症状的青绿色青年状态与发生纹枯病症状的黄褐色青年状态相比较,这也很好的体现出纹枯病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不少农民朋友觉得不影响产量,实际上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及成本上升,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环境生态。

其中左边一小块则是在生长期菜地中采集而来,而右则为已经发作锈病损失较大的田地部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移除了刺梨树并销毁了田地杂志,有效减少了田地污染与后续不断萌发现象。

防治措施:

可对新叶心部发色较暗且脉间褪绿有潮湿现象进行喷洒七氟氰菊酯等药剂,从而有效抑制锈病发展,从而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

6. 霜霉病。

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叶片背面已出现毛绒霉状物,并且经过雨天浸水后前面变为水浸状,而左方一片光滑无霉脚,一张白纸手背内则比较光滑。

其中 L 样品实则长期存放,因此为了抑制霉脚进一步滋生,不应长期存放。

防治措施:

可使用栽培肥料透气性较好的疏松肥料,投产后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应注意轮流种植不同作物以有效抑制病菌滋生。

0 阅读:0

财刀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