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城有什么蹊跷?为什么我军3个师打不下国军1个团

文叔逗号 2024-05-21 01:23:21

前言——莱阳,国军的重要后勤枢纽 胶东战役的关键节点

1947年,华野的山东兵团分路退守到了胶东半岛,也就是鲁东的三角地带。国军组成的「胶东兵团」则由西向东推进,在山东的青岛旁边的即墨地区,国民党54军驻扎其中。当时,国军中将阙汉骞也配合着东进的大军,由南向北推进,准备将我军一举赶到大海里。这种气势给人以很强的压迫感。

到了1947年9月,国军占领了胶东半岛的中心,也就是胶东内陆的最大县城莱阳。国军中将范汉杰指挥的大军持续向前推进,直至10月攻至烟台、龙口、威海等滨海重镇。然而,正当国军以为形势大好之时,我军的主力却以惊人的速度从54军和第8军之间的间隙中脱困,突然出现在了国军的背后。

国军面临着困境,一部分向前推进,一部分调头回追。当他们追到莱阳时才发现,华野的主力已经回到了鲁南山区,留下第13纵队在胶东半岛牵制国军。由于莱阳在胶东半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国军的重要补给点,因此,54军的军长阙汉骞下令,让第36师的106团团长胡翼烜进驻莱阳,同时配属给他75山炮连和105榴炮连各一连,另外还加派了108团的第一营,由游涤渊担任营长,交给胡翼烜指挥。

游涤渊战后还出了一本回忆录《莱阳县城血战记》详细描述了莱阳这场战斗。随着时间推移,到了1947年11月初,鲁西南的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华野的主力从鲁中向东反攻,而范汉杰兵团所收复的地区陆续又丢失。在这种情况下,莱阳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若能夺取该地,就可以切断国军青岛、烟台的陆上交通,从而迫使国军放弃胶东半岛。

三个师围攻国军一个团 国军展现出少有的战斗力

莱阳战役中,国军只有一个团和一个额外的营,总共四个步兵营和两个炮兵连。表面上看,国军以寡敌众,但实际上除了正规部队外,还有一些地方自卫队或团队,如「还乡团」等。虽然这些团队的武器装备相对较差,但他们的战斗意志却异常坚强。

莱阳血战中,最初要主攻的华野七纵遇到了坚固的城墙和强大的敌人,国军的第54军36师106团打出了这场不可思议的一仗,成钧的第七纵队全部三个主力师都投入了战斗,但却没有取得进展,反而是相当于一个军的实力失去了战斗力。不得已,转进到山东的周志坚新组建的华野十三纵,由第37师接手最后的总攻。

成钧

对于莱阳的守备,首先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地理方位,才能理解战争为什么会打成这样。莱阳在胶东半岛的中心,县城西门外有一座马山,北门的西北侧有一座小山叫作「亭儿山」,距离大约400米。

106团的第一营在10月初去接防「亭儿山」,36师的师长李志鹏亲自前往策划工事。此外,莱阳县城有两处坚固的核心阵地,一处位于东北处的城隍庙,地势较高可俯瞰整个县城,另一处在西南边的莱阳中学,建有坚固的地下工事和暗道。此外,在莱阳城外的东南方有一个名为「水沟头」的地点,成为阻援战的主要地点。整个莱阳战役的焦点在于县城的攻守以及救援阻援两大方面。

整个战事发生的过程中,胡翼烜对整个兵力的配置主要是108团第一营,也就是游涤渊的步兵营,负责守城北以及城外的亭儿山。106团第一营则守南门,延伸至东北的城角以及南关的一些高地。106团第二营负责守西南部和西门外的马山,而第三营则作为预备队。此外,106团的特务连负责守护榴弹炮连的阵地。还有自卫队、还乡团等组成的山东省「山东省莱阳县第一联防大队」则负责守卫城内的县政府以及城外的一些重点地区。

细数到营级的守备位置,实际上并没有过多的兵力配置。相比之前的一些战役,通常都是一个整编师进行作战,但莱阳战役的情况较为特殊,只有四个营参与。

总之,游涤渊的108团第一营守城北和城北的亭儿山,尽管亭儿山并不高,但却矗立在北方平原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优势,能够俯瞰全城。因此,游涤渊派出的战力强大的第二连,连长是王莲升,并配备了一个重机枪排。

根据游涤渊的描述,战事将于12月4日开始,当天大雪纷飞,他在晨光微曦中登城远眺,本想呼吸新鲜的空气,但意外地发现雪花反射使得能见度超过平常,他不经意地发现远处雪地中有无数黑影在移动。他立即返回营部,并通报了团长胡翼烜,同时下令全营进入阵地。

到了早上七点多,镇守亭儿山的第二连电话通报,我军的第19师师长派出两名女政工,带着一封劝降信前来,并警告如果不投降,19师将在天黑后一举歼灭。这种行动显示了我军的自信,甚至大方地告知对方我军自己的攻击时间,但一个侧面也显示出一定的骄兵心态。

在《许世友回忆录》中提到,打莱阳时,利用地方民兵和游击队大张旗鼓在莱阳周围活动,甚至在民宅的门板上写上九纵的番号,扬言要攻打莱阳。经过一段时间的袭扰,守军逐渐麻痹,以为我军不过是虚张声势。事实上,后来真正主攻莱阳的是华野七纵,司令是成钧,因为他在三个月前就曾经率兵攻下过莱阳,对莱阳的情况非常熟悉。因此,华野七纵并非乱点将,而是派出了了解地形环境的部队来主攻。

国军少见的步炮协同给我军造成大量伤害

胡翼烜立即意识到,攻击发起后,亭儿山的第二连难以支撑,必须要有城内的火炮来支持。因此,他配给游涤渊一门105榴弹炮和一门75山炮,直接支持第二连。傍晚6点,亭儿山西侧的独立排阵地突然遭到炮击,城内的榴炮也开始反击。20分钟后,我军的炮火停止,因为我军步兵已经逼近,继续炮击可能会误伤自己人。这时已经发生了肉搏战,城内的炮火也停止了射击。到了深夜,孤立无援的西侧阵地独立排已经全部阵亡。

接下来的惊奇在于,第19师的攻击重点转移到了亭儿山的中央阵地。国军王莲升连长发出了信号,胡翼烜事先准备的七五山炮连续炮击,我军数百名解放军猝不及防,瞬间数百人牺牲。然后另一侧的解放军又悄悄靠近,七五山炮再次开火。这样连续阻挡了我军两波攻势。

到了午夜两点,19师改变策略,从阵地的后方突击。这时山顶的第二连立即通报,城内埋伏的105榴弹炮开始炮击反斜面坡地。游涤渊描述说,105榴弹炮的震爆声比七五山炮大得多,而且发射时还搭配了燃烧弹和空炸弹,造成了大量伤亡,整个攻击队形瞬间陷入混乱。亭儿山的战斗也就此结束。一个步兵连竟然连续阻挡了三波攻势,这得益于胡翼烜预先派出两门火炮来支援。

游涤渊在《莱阳县城血战记》中提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副营长,因为他在滇西有过战场经验。他在城墙下面设置了隐密的阵地,并凿了一个洞口直接对准亭儿山。另外,他们与山顶上的连长事先约定了要求射击的闪光信号,射位指向铁丝网前方约50米处,在解放军到达铁丝网50米处时发射炮弹。如果是攻击反斜面阵地,就用105榴弹炮进行射击。这种战前精细的协调和预判,以及战术配置,实际上是很少听说的。此外,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大杀器等待对方。

12月2日,我军又进行了四次攻击,但都未成功。到了12月3日,游涤渊看到我军整队撤离,立即通报团长胡翼烜。胡翼烜认为可能是解放军损失惨重,所以后撤整补,也可能是打不下去要撤离。于是,他决定静待我军的变化。

直到8点多,他看到远处的我军移动,服装颜色与之前不同。他突然意识到,我军连续两天攻击亭儿山都未能成功,可能会直接攻打城墙,占领亭儿山中间的小村庄。如果亭儿山失守,可能会非常危险,所以他希望胡翼烜给他派一个营的预备队准备去支援。

在这个时候,胡翼烜做出了调整。他要求游涤渊派出108团第一营的预备队准备作战。游涤渊按照指示派出了第一连前往,同时将迫击炮和枪榴弹全部留在城内,由他来指挥进行掩护射击。他还提前约定了在工事外架设鹿砦和稻草等,一旦华野七纵靠近,就立即点燃稻草,以方便发挥火力。

到了晚间,华野七纵开始向莱阳运动,突然插入了四个关口。七纵参谋长赵启民回顾了莱阳战役,描述了七纵各师的行动布局,但结果却是持续了10天的激战。他说城内守军不甘心,派出一个营进行反击,试图将21师从东关赶出去。在这种情况下,胡翼烜派出了106团第三营进行扫荡。

七纵参谋长赵启民表示,106团第三营的反击造成了100多人伤亡,最终被击退。国军106团第三营营长成志立受伤,因此胡翼烜选择了新闻室主任周孝武来兼任营长,率领部队出击。

周孝武之前曾担任过第三营的营长。1944年5月,他参与了54军36师强渡怒江,进行滇西大反攻的行动。因为他已经经历过血与泪的考验,表现得非常强悍。

在东关的战斗中,《血战莱阳》描述了周孝武率领第三营逐屋反击的场景。战争到了最后阶段,往往演变成焦土战。胡翼烜的可用兵力只有4000人,因此在高强度的拉锯战中他们消耗迅速。根据赵启民的说法,到了12月5日晚间,7纵21师正式控制了东关。此外,19师在同一天晚间强攻城北的亭儿山,打掉了一个排。

6日拂晓,攻打城西的马山,打掉了一个加强连。7日拂晓,在凉亭山又打掉了一个班。至此,七纵基本上控制了四个城关。

纵观解放战争中,我军对战国军的胜利动不动就是成建制的歼灭战,但在莱阳战役中,我军却像是细嚼慢咽一样,一步步地吞噬敌人的据点,其实从这一点也看得出莱阳战役中的激励和守军的强悍。

但是战斗还未结束,最后的战斗更加让人意想不到,胡翼煜带着一个营左右的残部和一伙还乡团,缩到了城隍庙和县政府核心阵地,负隅顽抗。城隍庙座落于莱阳城东北角,是一座大型建筑,可瞰制全城。

城隍庙内核心工事构筑坚固,外壕内有暗堡、盖沟、防弹壕贯通,各种火器可相互支援,还设有夜间射击设施。地堡内储存了大量粮弹,挖有水井。胡翼煜企图依托这个坚固工事,死守待援。

这里的战斗更加惊心动魄,文叔将在下一个篇幅当中和大家继续聊“莱阳战役”。

18 阅读:5549
评论列表
  • 2024-05-21 17:20

    隆化战斗也差不多。

  • 2024-05-23 08:46

    [点赞][点赞][点赞]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