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攻克邺城,入主冀州后发现,包括审配沮授等所谓袁绍忠臣,都是在冀州势力极大的大豪族。而袁绍本身也是大世族大豪强出身,故在袁氏统治下的河北地区,各种上层腐败与土地兼并问题极其严重,.史载:“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衔鬻家财,不足应命。”当然,下民贫苦,则意味着士族豪强这些特权分子的日子是很爽的,所以《献帝春秋》在记载到当初袁绍病死时,说他“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也就是说,对于曹操入主冀州,贫民固然高兴,但士族豪强们是不开心,不欢迎,不习惯的。
那怎么办呢?曹操的做法是:
——逼他们赶紧习惯!
于是,曹操在占领邺城后,陆续颁布政令:
第一:对河北百姓免除当年租赋。
第二:打击豪强,抑制兼并。
第三:扶助弱民,加强法令,禁止民间报私仇,禁止厚葬,移风易俗。
第四,修复战国时西门豹、史起所修的漳水水利工程,并修建了一个大坝“天井堰”进行蓄水。据《水经注》记载,曹操还在“天井堰”以下20里内又修了12个“墱”,每个“墱”相隔三百步。所谓“墱”就是人工灌溉渠,每个渠口还安装了引水闸门,以适时开渠引水,灌溉邺田,并释化盐碱改造土壤(注1)。
第五,废除汉代的各种人头税及刍稿税、訾税等杂税,统一实施租调制,即每亩土地征收田租谷四升(注2),每户征收户调绢二匹、绵二斤(注3)。其他苛捐杂税,包括汉朝时各种人头税、刍稿税、訾税等,一律不得擅兴发。这个税收,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算是很低的;后来西晋统一天下,田租便涨到每亩八升,户调则涨到绢三匹、绵三斤,老百姓的负担,几乎比曹操时翻倍了。当然,这也是因为西晋豪族多、势力大、荫客众,朝廷只能将负担全压在晋朝占田制下的“占田户”身上(注4)。
第六:设立盐铁官营,以其利润资助农业。
我们知道,当年汉武帝能够踏平匈奴,其军费保障就是盐铁专营;可东汉由于皇权衰弱,盐铁经营权遂被豪族占据;所以东汉的外战成绩并不好看,只是靠了班超与耿家几位名将才能偶现峥嵘。后来天下大乱,铁的生产大遭破坏,乃至出现了斫棺取钉、用木制刑具取代铁制刑具的事情,所以曹操在拿下邺城后,便礼聘袁谭别驾王脩为司空掾,代理司金中郎将,大力发展河北冶铁官营;后来又任用南阳人韩暨为监冶谒者,推广使用水排,提高了冶铁生产效率(注5)。而早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已听从安邑人、治书侍御史卫觊(注6)的建议,派遣谒者仆射去往关中及安邑盐池等地监盐官,利用售盐所得之利以购犁牛供给归民(即董卓之乱后从关中逃难到南方,局势稍稍安定之后又回乡的百姓)。这些难民归来后无以为生,故被关中马腾、韩遂诸将招为部曲,因为诸将兵益强,如今卫觊之策得让他们安心生产,则关中可恢复稳定,马腾诸将之势力亦遭到削弱,朝廷财政收入也得到增加,此真乃一举三得之计也。
图:水排冶金
总之,曹操一番整顿,将河北彻底维新了一番。另外,为了招揽人心,曹操又将袁府宝物还给袁绍遗孀,鼓励她们在没有袁绍的日子里,骄傲地活下去;并亲自前往祭拜袁绍,多谢他生了一堆蠢儿子省了自己不少的力气,另请他在天之灵放心,小弟我一定不会让这几个蠢侄子继续留在世上给咱伟大的老袁家丢人现眼。
以上都是开玩笑,说正经的,其实曹操在袁绍墓前狠狠痛哭了一场:“吾与绍少相友善,今虽道乖好绝,至于相倾,然吾以公义讨之,以私恩哭之,不以恩掩义,亦不以义废恩,是古之道也。”曹操一向是个有着极强表演欲望的“戏精”,他哭这么惨,自然有作秀的成分,毕竟曹操方定冀州,需要稳定形势,需要安抚人心。袁绍身为四世三公一代霸主,即便死了,手下还是有大批拥趸的,曹操哭袁绍就是要哭给陈琳、崔琰这些人看——袁绍本是我的老大哥,你们跟着他儿子混,或者跟着我混,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曹操这样做,也不仅仅是政治作秀,其中还是有一些真诚的痛惜与悲伤。不管怎么说,他与袁绍打小结交,是大半辈子的好朋友,他们曾一起抢新娘,一起扛过枪,一起斗阉宦,一起反董卓,更曾共约重整乾坤,创立一番功业!只是大家后来政见不同、彼此都要伸张自己的意气、志愿而已,并不曾有什么硬是过去不了、化解不了的世仇宿怨。何况曹操本就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而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留恋感喟,回忆往昔燃情岁月闪亮日子,正是诗人的本性。到如今,胜负既明,曹操已成大功,然而前尘往事成云烟,消散在彼此眼前……唉,这就是曾经沧海,造化弄人吧!
其实,当年刘邦与项羽也曾结为兄弟、共抗暴秦,到后来也是分道扬镳、楚汉相争五年,最终项羽乌江自刎,刘邦亦亲往治丧,大哭一场,与曹操袁绍是何等相似!心理学上说:“当你一心想干掉某个人的时候,你会突然非常舍不得他。”自古以来的英雄人物,往往最敬佩的就是自己的对手。所谓第一名,都是第二名造就的。没有第二名的步步紧逼,就不会有第一名的打破纪录。没有第二名的惊绝华彩,就不能衬托第一名的雄才伟略。有竞争才有进步,压力多大动力就有多大。时无英雄,乃使竖子成名,如果对手水平太低,还会拉低了真正英雄的档次,岂不冤哉!
胡寅《致堂读史管见》亦有言:“高帝哭羽,此固英雄之人,心事落落之态,而史称其大度者也。诛则诛之,哭则哭之,道并行而不相悖,其斯之类欤!”曹操哭袁绍时,其心理状态,大概便是如此。
曹操忙着念旧,曹丕却忙着娶新,他进城后就抢了袁绍的二儿媳甄氏做老婆,这可是个绝色美女,直逼他爹当年抢的邹氏,真是子承父业。当然,甄氏家族乃冀州中山郡的大豪族,世吏二千石。曹操让曹丕迎娶甄氏,后来又让曹植娶了冀州大族清河崔琰的侄女,代表了曹家将要与冀州士族深度结合,以稳定河北局势,进一步将其打造成为曹魏的大本营。
于是,该年九月,汉献帝下诏,拜曹操为冀州牧。十月,西边儿的高干也见风使舵,投降了曹操,曹操仍命他为并州刺史,以为羁縻。其实双方都明白,这种投降缺乏基本的互信,不过是大家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权宜之计罢了。
而曹操当了冀州牧后,便开始着力经营邺城作为自己的霸府(注7),以便就近稳固北方。邺城户口繁盛,周边地势平坦,道路四通八达,漳水、洹水、滏水、淇水流经其间,与黄河、海河等水系互通,乃至连接黄海、渤海,水运相当便利,比只有滏水流过的邯郸更适合做北方的政治中心。而且邺城邻近太行山,便于采伐木料营建宫室,稍加建设,当可为都。至于许都,以后还是尽量少去,免得又被汉献帝算计,真闹翻了,两边都没好处。况且,如今河北未平,大军在幽、并、青州作战,若是仍以颍川许下为根据地,部队的来往修整,给养运输和信息传递都需要长途跋涉,多有不便,而且也浪费。
九年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受封魏公,便正式宣布与刘协分居,将魏公国的都城定在这经营已久的邺城。秦汉都城一般缺少整体规划,所以这一次,曹操亲自参与了邺城的规划设计,首次采用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将原先混杂的宫殿区、官署与居民生活区进行了区位分割与集中规划,开创了我国都城棋盘型格局与里坊制居民管理——城的北半部为贵族区,宫城西边为禁苑、仓库、马厩,东边为王族居住区和官署;城的南半部以居民里坊为主,市亦座落其中。曹操所设计的这种轮廓方整、分区明确、有明显中轴线的都城规划,后来在魏的洛阳,以及隋唐时的洛阳、长安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也成为日本平城京、平安京的样板。
可以说,曹魏邺都代表了当时中国城市建设的最高水准,在古代都城营建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是包括今天的北京在内的中国历代首都的城市规划的原点。
另外,由于邺城的东、南面地势开阔,河流众多,城墙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但城西城北正对着滏口与滏山,需要重点防御,所以曹操在城西陆续建造了铜雀台(注8)、金虎台、冰井台三台,其高十丈,上有五层高塔,多设屋室,并贮藏有煤炭、粮粟、食盐、冰块等物资。三台与邺城西墙之间还架起阁道飞桥以便相互往来,利于长期固守。
曹操对邺城这个作品还是相当满意的,号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从此,至公元580年杨坚听信谣言将其毁灭,邺都成为了中国这三百年乱世的舞台中心。
注1:《水经·浊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回流东注,号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邺城一带虽然水流丰富,利于农业,但由于太行山东麓诸水冲刷山体而携带有盐碱,在流入河北平原后纷纷沉积,故地多泽卤而贫瘠,需要多建灌渠以稀释盐碱。
注2:在汉代,大部分时期田租都是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如果我们采用东汉末年仲长统所作的估计,每亩的平均产量为三斛也就是三百升(《后汉书·仲长统列传》),那么田租就是一亩十升。陈启云《汉代中国经济、社会和国家权力》(载《史学集刊》,2005年第一期)也持此观点。计算可知,曹操所征田税(四升)还不到东汉的一半,看来他实施屯田效果不错,所以才能实施此等低税率。
注3:这个税额只是平均标准,实际征收时采取九品混通的办法,即按资产的多少将民户分为九等,按其等位高低征收不同数量的绢绵。据《三国志·诸曹夏侯传》注引《魏略》记载,曹操当时还规定,不仅普通民户,包括曹操在内的所有权贵大臣也都要按照家中财产等级(家赀)上缴户调,谯县县令将曹操家的财产等级算成与曹洪家同等级,曹操还大感委屈说:“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
注4:西晋占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即一夫一妇占田百亩。但相较于汉朝的自耕农,晋朝的占田户并没有土地买卖的自由,故王仲荦认为,这些占田户名义上虽是独立小农,实际上还是封建国家的变相农奴。参阅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69-170页。
注5:见《三国志·韩暨传》:“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韩)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於前。”水排的发明虽然是由东汉初年的南阳太守杜诗,但之前似乎推广度不够,可能只限于河流纵横的南方,所以南阳人韩暨将它推广到北方,并在技术上加以改进,用结构较为复杂的卧轮式取代原来水排所用的立轮式,进一步提高了工效,使冶铁收益与马排相比提高三倍。参阅张亚新:《曹操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第116页。
注6:卫觊此时尚不知名,但他很快将成为曹魏建国的关键性人物。此事之后,曹操便将他召回邺城,一路提拔为尚书、侍中。东汉后期以来,天下政乱,朝廷的法律、礼仪皆有废弛,曹操封魏公后,便让他与王粲一同“典制度”、“兴造制度”。可惜王粲早逝(217年),这个重任便压在了卫觊一人身上。魏明帝即位后,卫觊更极具开创性的提议设立“刑律博士”,以教授并整理国家刑律,并受诏制定《魏官仪》,为曹魏的法律建设与礼仪建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注7:又称“霸朝”,指魏晋南北朝和五代时以武装力量统摄政府、架空皇权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曹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开设“霸府”的第一人。
注8:此鼎鼎大名之铜雀台,以台上有一只大铜雀,“舒翼奋起,势若飞动”而得名。据考证,这只铜雀,便是古书上提到的中国古代风向器——“相风鸟”。早在西汉,汉武帝建建章宫,便在其前殿屋顶上“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下有转动的枢纽,随风转动,犹如翱翔于太空。东汉时,张衡也制造了相风铜鸟,并将其置于汉朝的国家天文台——灵台上,以观测风相。而西方直到公元九世纪才发明了侯风鸡(weather c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