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是中国绘画史术语指汉代绘画,包括壁画、帛画和画像石砖。壁画罕存,帛画鲜见,而以画像石砖存世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从横向方面来讲,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阳地区、山东、江苏徐州地区、陕北和四川的部分地区,较为集中的是河南南阳地区和山东地区,可以说这是一个大的时空体系。作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年厚葬风尚的产物,画像石砖主要应用于墓室和地面祠堂上。需求量的巨大,促使其专门职业的形成,并且迅速发展,各具特色。汉代艺术家和工匠们对造型的认识和掌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画像石寄托了汉代人升天的愿望,其图案更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装饰艺术。南阳汉画像石图案中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造型、构图等适用审美原则,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图案装饰艺术更是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于一身。汉代艺术品居多,两汉四百多年,留下了数量极丰的文物,其中汉画像石艺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几乎成了汉画的代名词。看石像之奇特,结构之巧妙和造型之严谨,标志着我国石像画的发展进步。
汉画像石艺术是汉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汉画像石是汉代社会特有的一种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一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的石刻艺术品。它以存世数量大、表现内容丰富和表现手法多变而瞩目于世,成为汉代艺术之苑中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早前很多石雕都加了彩绘的设计,非常精致好看,但由于年代久远,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已洗尽铅华,尽管如此,魅力却依然如旧。
像在汉代南阳郡所属范围内,汉画像石墓星罗棋布,此区画像石墓较为系统,每一时期都有比较典型的墓葬。依全国各地有确切纪年的汉画像石墓的年代排列,最早为新朝天风五年公元年南阳唐河郁平大尹冯君孺人墓。南阳市汉画馆所藏画像石就达多块,居全国之首。
就艺术特点而言,南阳汉画像石在构图、造型和雕刻技法方面独具一格,尤其是其中的人物形象古拙浑朴,洒脱豪迈,在塑造上富有大胆的想象和夸张,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艺术,那种雕刻手法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力量感。
这种艺术高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不少人定居在南阳这边了,到后续,还成为了申伯国的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南阳更是楚国著名的冶铁中心呢。西汉时,为全国六大城市之一,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二十多人。其它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出身大家的功臣、名将等。《后汉书》卷二中记载“南阳帝乡多近亲。”皇亲国戚、开国功臣、达官贵人云集于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贵族阶层,其中有的己富至“闭门成市”、“富拟封君”的程度这也使得南阳拥有“南都”和帝乡的雅称。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文化艺术也慢慢的繁荣起来,不少宫殿、宅邸、宗庙到处都可以看到绘画。
封建统治者死后把生前生活全部搬入地下,生前以画像为珍玩,死后以画像为冥具。这样就引起了埋葬习俗和造型艺术的不少变化。以建筑材料和墓内装饰而言,壁画墓、画像砖墓、画像石墓应运而生。南阳又是光武帝刘秀的故里,他的二十八个将领和皇亲国戚也多葬于南阳一带。厚葬之风兴起之后,富者竞相仿效,甚至“奢过王制”。八百里伏牛山为崇尚厚葬之俗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料,文化艺术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此时,南阳汉画像石墓已成为普遍的葬俗。
要知道,南阳市是汉代五大城市之一,著名的冶铁中心。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出现,为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南阳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盐铁论》称其“商遍天下,富冠海内”。这些都为汉画像石的制作和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支持。
南阳因地处伏牛山之南,在汉水以北的位置,所以被大家称为南阳。在战国时期,曾经是楚国重邑,秦朝时候还是为南阳郡,汉代地位更为重要。在地理位置上,虽地处中原,却属汉水流域—是长江流域伸入中原腹地的最远的地区。早前就有古人夸赞过南阳风土、交通。世间无无源之水,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语言也不是空中楼阁,它的历史文化渊源也同样源远流长。
画像石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品‚它所依托的是汉代的丧葬观念。全国范围内汉画像石的载体主要包括石祠、石网、崖墓、石碑、石墓和石棺椁,南阳画石像主要为石祠。南阳汉画像石的载体主要为石祠、石墓和石棺椁。原始彩陶的彩绘形象,造型简洁、明确,形象天真质朴。那五人一组、手拉手的舞蹈人物形象,与南阳画像石中简洁、清晰、拙朴的剪影式造型极为相似,似乎是创造南阳汉画像石工匠代代相传的粉本。
彩陶上绘制的水纹、云纹、以及大量的圆弧线造型,南阳汉画像石形象的轮廓线也很少有过多的直线或方形的转折,那装饰的云纹似乎是原始彩陶云纹、水纹被拉宽挤细的产物商周的青铜器的形象大多采用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而夸张的造型方式也是南阳汉画像石中主要的造型方式战国时期的水陆攻战壶中,人物形象以简洁的剪影式形式来描绘,着重于轮廓的处理,主要人物形象凸起于画面,形象之间以空白相衬,这点也与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方式如出一辙,在石鼓文的阴刻凿痕里,隐约间可以看到工匠们雕凿南阳汉画像石时留下似曾相识的肌理痕迹战国的帛画,则与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形象及造型形式关系更为密切,楚国漆器里的云纹的复印又和南阳汉画像石的装饰云纹有异曲同工之妙,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之花,本来就植根于楚文化肥沃的泥土中。
在战国楚文化的艺术作品中,南阳汉画像石造型语言的影子随处可见圆弧线的造型、形象夸张的处理……如果把原始彩陶中的舞蹈者、水陆攻战壶中的人物、战国帛画……等中的人物,并置在一起,做一系列地比较,不难发现众多人物的形象特征十分相似至此,我们可以地看到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这条脉络便是南阳画像石造型艺术上承下继、源远流长的历史轨迹。
汉代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场景,是南阳汉画像石墓葬墓室石刻的主要表现对象。不尽的重楼高阁,对称矗立的双网,骄驾飞驰的貂车,在长长的导骑、验从簇拥下耀武扬威的车骑行列,还有满案的丰盛宴席,隆重的拜渴礼仪,无一不是他们生前骄奢生活的写照。舞乐百戏在墓室画像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画像、天文图像也是墓室汉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阳汉画像石人物形象丰富,即便石面所凿刻的肌理纹饰也适应主题呈现运动感觉。在这种运动的画像中,立体的、静止的空间失去了意义,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这一突然的转变能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力的活跃,并能以它们的冲击力给人的心灵造成一种更加深刻的印象。
南阳汉代墓葬的门画,在艺术创作上是写实与夸张并用的。虽然门画的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中的神物,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也是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物作为原始模特儿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其作品是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特征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在门画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就是想象和夸张。创造性的想象能够绽出绮丽的世界。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段可以增强造型美的艺术效果。
汉代南阳的工匠艺术家们在进行创作时,不拘泥于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记载和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简单摹写,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群像。比如对于朱雀的表现,也是通过对雀冠、翅羽、尾翎、双肢简化和强化的艺术加工,以及姿态各异的巧妙设计,使得朱雀的形象既雍容华贵,又气宇轩昂。它们有的展翅翱翔,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静息阁顶,有的引颈作鸣。显得俊逸、洒脱、卓然不凡。
世间无无源之水,南阳汉画像石图案装饰艺术也不是空中楼阁,它的缘起与发展离不开时代、思想、经济、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也成了验证时代精神、思想状态、经济水平等方面的最直观的视觉材料。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社会特有的一种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是汉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南阳汉画馆《南阳汉代画像石刻》对南阳汉画馆馆藏进行了集中整理并装订成册,根据图案内容的题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用直观的图片加简单的图片内容介绍对画像石刻进行了汇总。认为南阳汉画像石对人物、动物的刻画强调气势,形成了后来难以媲美的一种豪放大气之美,对此,大家都对汉画石像有多少了解呢?欢迎在屏幕下方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