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一人,已101岁高龄,还有一位今年才逝世

墨寒雪 2025-01-17 10:56:42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1614位将军荣膺开国将帅称号,其中包括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60位少将。

70年的时光弹指挥飞间,千名将帅大多已作古,张力雄将军在今年4月逝世,享年111岁。

如今,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仅剩下一位,今年这位传奇老兵已高龄101岁。

那么,这位老兵是谁?在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戎马倥偬半生,鞠躬尽瘁报国】

1932年,内忧外患的旧中国风雨飘摇。水深火热的现实,催生了一批有志青年。19岁的张力雄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革命之路。

年轻的张力雄初入红军,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瑞金红军学校学成归来后,他被分配到红军第5军团,成为一名普通战士。

在随后的日子里,张力雄随军转战于大小战场,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经过一次次残酷考验,他迅速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指挥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踏上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风餐露宿,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将士们饱尝艰辛。

而张力雄所在的红5军团9师教导队,作为掩护大部队行进的后卫力量,更是危险重重。

为了掩护大部队渡过湍急的金沙江,身为红5军团教导大队政委的张力雄与战士们一起,在渡口阻击敌人的疯狂进攻。

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如潮水般涌来,弹尽粮绝的红军战士只能用刺刀和石块与敌人肉搏。九死一生,张力雄与战友们硬是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为主力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张力雄身先士卒,勇斗敌军,身上多处负伤,却始终坚守阵地,鼓舞士气。

九昼夜的浴血奋战,他们以伤亡过半的代价换来了大部队的成功渡江。从金沙江畔到雪山草地,张力雄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

然而在红军即将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时,张力雄率部攻克甘肃高台县城,意外遭遇敌军数倍于己的重兵合围,陷入绝境。危难之际,他又将如何带领部队突围?

【万里长征铸忠魂,殊死营救显本色】

1937年1月,红5军团攻克高台县城后,正准备休整时,数倍于己的敌军突然发动疯狂反扑。双方在县城内外展开激烈巷战。局势骤然紧张,弹尽粮绝的红军背水一战。

张力雄所部红5军13师45团在县城东门一带奋勇抵抗,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战斗异常惨烈,45团伤亡过半,团长董振堂和政委杨克明壮烈牺牲。

张力雄身先士卒,率领幸存战士头顶敌尸、脚踏鲜血,誓与高台共存亡。

坚守红军的阵地很快被敌人层层包围。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张力雄下令突围。他与战友们强渡洪水、冲出重围时,一颗流弹击中了张力雄的小腿。鲜血很快染红了裤腿,但他咬紧牙关带伤前行,直到体力不支倒地。

危急关头,当地一位老乡帮助张力雄藏身村中一处隐蔽所。老乡冒着生命危险,偷偷给他送来食物和水,为他包扎伤口。

张力雄就这样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五天后,老乡设法弄来一辆马车,连夜将他送出县城。

九死一生的张力雄几经辗转,终于寻到西路军总指挥部,得以重返红军队伍。这次惊心动魄的遭遇,让张力雄铭记在心。

大难不死的张力雄经历了生死考验,在战火中淬炼成钢。此后,他投入到中原突围、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中,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建立了赫赫战功。

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张力雄将军于今年4月2日逝世,享年111岁。

【白手起家成参谋,骑车驮师扬军威】

王扶之,1923年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一个贫苦农家。5岁那年,母亲不幸去世,父亲外出谋生,幼小的王扶之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家徒四壁,生活艰难。

求学之路坎坷曲折。10岁那年,在父亲的坚持下,王扶之走进课堂,开始了短暂的求学生涯。

家境所迫,仅仅三个月后他就不得不告别校园。生活的苦难磨砺了王扶之坚强的意志。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拥有超越同龄人的勇气与胆识。

1935年,仅12岁的王扶之就北上延安,加入了红军。然而,当时红军规定,不满16周岁不得参军。

小小年纪的王扶之,仗着自己身材高大,谎报年龄。机智勇敢的他,顺利通过层层审查,成为红26军的一名小红军。

从一名普通的红小鬼,到战场侦察员,再到参谋、军官,王扶之靠着过人的胆识,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他先后被调入红15军团78师、红25军等部,担任侦察参谋。

王扶之参谋工作出色,尤其是测绘能力非凡。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经常徒手绘制地图,为部队排兵布阵出谋划策。

1936年,他被调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先后辅助过聂荣臻、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

在抗日战争中,王扶之与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黄克诚将军相识。王扶之经常驾驶自行车,驮着身患严重近视眼的黄克诚转战各地。一时间,王参谋骑车驮师的佳话在晋察冀军区广为流传。

跟随黄克诚,王扶之转战大江南北,参与指挥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一系列著名战役。他以骁勇善战、灵活多变的指挥,赢得了“战地参谋”的美誉。

数年血与火的洗礼,把王扶之锻造成了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可是在解放战争中,面对强敌的重重包围,王扶之又一次陷入绝境,他又该如何带领部队突出重围、绝地反击?

【转战两场大战役,身陷绝境显勇武】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关键阶段。王扶之临危受命,担任华北野战军第四纵队343团团长。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他率部担任主攻,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

硝烟弥漫,枪炮轰鸣。王扶之指挥若定,亲率突击队冲锋在前。战斗进入最激烈时刻,他身先士卒,左腿不幸中弹负伤,鲜血染红了战裤。

王扶之并没有退却,而是忍痛指挥,鼓舞士气。在他的带领下,343团攻克了敌人的一个个据点,最终将天津城拔下。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王扶之率领第15军115师奔赴朝鲜前线。在金化附近的山区,他们遭遇美军狂轰滥炸。一颗炸弹击中了师指挥所,王扶之与6名战友被掩埋在废墟下。

绝境中,王扶之和幸存的两位参谋互相鼓励,寻求生机。38个小时过去,三人几乎陷入绝望。就在这时,废墟外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声音。

原来,战士们发现一只苍蝇从缝隙中飞出,意识到指挥所内可能还有人活着!

消息传来,全师官兵士气大振,争先恐后投入抢救。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扶之和两位参谋终于获救。劫后余生的王扶之,并没有被困顿的经历吓倒,反而斗志昂扬投入新的战斗。

此后,他指挥部队在云山一带伏击南下的美军第一骑兵师,重创敌人两个加强连,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被授予大校、少将军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中国的缔造和建设倾注了毕生心血。

1955年王扶之被授予大校军衔,64年晋升为少将。如今的王扶之老将军已经101岁,成为了我国最后的开国将帅。

【结语】

历史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他们的崇高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前行。虽然弹指间沧海桑田,曾经的战争硝烟已散尽,英雄迟暮志犹在。

愿中华儿女代代继承先烈遗志,自强不息,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参考信源】

CCTV 2024年10月31日 《[正午国防军事]百岁老红军王扶之:从“放羊娃”到“百战将军”》

新华网 20024-05-08《张力雄同志逝世》

0 阅读:143

墨寒雪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