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饽儿之前说比亚迪除了轮胎和玻璃,基本做到全栈自研,统一供应链,但是在智能驾驶时代比亚迪有一些落后了,从年前的供应链砍价事件来看,激光雷达等智能驾驶零件还需要依靠进口,但根据刘饽儿对比亚迪的了解,比亚迪能量产其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只是迟早的事情,随之而来的是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使得该技术可能应用于更多车型。尽管有人质疑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度,但我之前提出过一个观点:智能驾驶首先是作为安全配置,其次才是舒适性配置。

观察比亚迪近期发布的多个技术展示视频,展示了其智能驾驶系统在各种场景下的表现,如应对“鬼探头”和避让障碍物等。这些视频展示了智能驾驶系统底层的安全逻辑架构,强调了其作为安全配置的重要性,然后才是提升舒适性的功能。因此,对于安全配置,我们当然不会认为它过于繁琐。

此外,智能驾驶作为一项舒适性配置,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不断的升级和数据迭代而变得越来越好用。用户越多,系统越能通过学习变得更加智能。比亚迪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相对较低的入门价格,为数据迭代和算法优化提供了巨大优势。

我们常说,智能驾驶技术不存在代差,只有时间差。数据量越大,对我们的使用体验就越有利,无论是纯视觉版本的“天神之眼”,还是激光雷达版本,比亚迪确实在智能驾驶领域不断加速前进,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

目前,长安汽车等中国车企也在智能驾驶领域发力,其他中国车企也在集体推进智能驾驶技术。这表明智能驾驶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一个品牌标识。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推广智能驾驶,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中国汽车行业的权威地位。因此,从经济型车辆开始普及智能驾驶,确实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