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还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企业。
随着比亚迪智驾的发布,负面评论如潮水般涌现。这些批评的来源,想必您已经有所了解,批评者们集中质疑一个问题:比亚迪将智驾技术的价格定得如此之低,其可靠性究竟如何?他们担心,如果技术不可靠,比亚迪岂不是在谋财害命?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够壮大?

然而,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以不到7万元的比亚迪海鸥为例,该车采用纯视觉方案,结合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高精度地图的多重验证,确保了技术的可靠性。去年,许多车企已经推出了类似技术,尽管价格较高,达到十多万元。例如,自动泊车和代客泊车等功能,通过纯视觉方案也能实现,尽管体验可能略有不同。

比亚迪目前尚未启用高速NOA,目前正处于数据收集和模型迭代阶段。比亚迪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计划在2025年12月或下半年开通该功能。因此,比亚迪实际上采取了一种非常谨慎的策略来推广其智能驾驶。
刘饽儿作为经常使用智能驾驶技术的用户,我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自动泊车和高速NOA。比亚迪不仅降低了价格,这两项功能也确实可靠。再看比亚迪的股价,近期大幅上涨,而其他一些智能驾驶车企却在下跌,这反映了市场对比亚迪的认可。

目前,每家车企的自动驾驶方案都有所不同,竞争激烈,类似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比亚迪是否能通过自己的算法超越其他车企,刘饽儿认为目前尚难断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投入大量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用户实践中验证哪种方案更为可靠,而不是现在就妄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