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枪不建,双枪充电”,这是许多人对比亚迪的不满,甚至成为攻击比亚迪的焦点。他们认为比亚迪不仅没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反而过度依赖他人资源,是自私自利的典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今天刘饽儿就和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一家车企之所以建设超充桩,主要是出于商业盈利、品牌宣传和特殊适配的需要。同时,许多品牌需要依靠超充桩来推广自家产品和品牌。本质上,车企建设超充桩是市场行为和商业行为,并非出于社会责任感,如果以此批评一家车企未建设充电桩就是不道德的,这种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比亚迪的所有新能源车型,无论价格高低,都会免费赠送并安装家庭充电桩。目前比亚迪已售出超过一千万辆新能源车,即使排除无法安装的情况,至少也有数百万用户安装了充电桩。而至今,仍有许多品牌的充电桩不赠送,甚至收费不菲。
回到开头,那些吐槽腾势“一枪不建,双枪充电”的网友,可能并不明白“双枪快充”这项技术的价值。刘饽儿认为,充电功率将比能耗表现和续航里程更受关注。不信就跟着刘饽儿的视角一起分析:

目前,大多数车企的电动车无法充分利用充电桩的上限功率,就算充电桩的功率再高也没有什么用,车辆不具备消化充电桩功率的技术,所以大家看到的就是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宣传30%~80%的充电时间为半小时,但80%以后呢?这一点用过的人都清楚。双枪快充在这个时候的含金量就显得特别高,这个技术可以让120千瓦变成240千瓦,60千瓦变成120千瓦。刘饽儿认为双枪快充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此。
使用双枪时,我只需扫描两次二维码,就能将充电时间减半,更快地完成补能并离开。双枪快充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使用“单枪”,如果资源紧张,完全可以使用“单枪”。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双枪”实际上是被过度闲置的,大多数时候的服务区(不包含节假日)充电位前“四枪”也足够使用,难道这不是对社会资源真正合理的利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