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折叠屏的折叠厚度比iPhone还要薄,会发生什么?

科技东东斯 2025-02-21 16:30:37

作为OPPO Find N3首发用户,我始终认为其6.3英寸设计是折叠屏领域的标杆——它在影像与续航不妥协的前提下,用克制尺寸重构了折叠屏作为主力机的可能性。当行业普遍追求更大、更极致的参数时,Find系列从初代5.8英寸到N3的6.3英寸,始终传递着一种反主流的审美:折叠屏不应为炫技牺牲日常实用性,直板机对6.3英寸的强势回归也证明了这一点,尺寸太大确实影响使用。

如今折叠屏行业分化为两大路径,其一是追求轻薄均衡的“日常主力赛道”(厚度≤10mm/重量≤240g),目标是让用户彻底抛弃直板机,使用折叠屏作为唯一主力;其二是主打功能霸主的“极致赛道”,通过三折、全影像解决方案等堆料满足细分需求,代价则是重量突破280g、展开厚度超5.5mm。

此外,直板机时代已证明,“标准版”市占率常规高于Pro——参数过剩无法打动大众。当折叠屏走出尝鲜期,用户需要的是能无缝替代直板机的主力设备,而非备用玩具。Find N5的8.93mm厚度/229g重量,恰是这一逻辑的延伸:它守住影像(哈苏影像体系)、性能(7核心骁龙8至尊版)的基础线,砍掉累赘,成为用户愿意每天携带的唯一手机。这种对“实用主义”的精准把控,或许比盲目堆参数更有现实意义。

OPPO Find N5: 8.93mm折叠厚度下的工程学亮眼之作

这代OPPO Find N5的宣发语是:“钛薄了,太强了”,意思就是在保证了主流性能和黄金场景功能的前提下,使用新材料做到了行业最薄的8.93mm。从2019年行业开始做折叠屏手机开始,材料科学赋能折叠屏产业化的步伐一直都没停下,2025年,折叠屏会迈入9mm时代,Find N5打响了第一枪。

现在折叠屏在结构设计和材料上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呢?简单点说就是:无限逼近Type-C口的厚度。Find N5的展开厚度已经来到了4.21mm,折叠厚度8.93mm。要知道,之前步步高系最薄的手机,是4.85mm,现在Find N5打破了这个纪录。和一台7.8mm厚度的直屏旗舰放在一起,Find N5折叠状态只比这台直板机厚一点点。

去年我对Find N3什么都挺满意,只是对厚度略有微词,因为6.3英寸甚至更大的尺寸,厚度会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这不像5.8英寸的N2,较小的屏幕尺寸可以抵消厚度带来的不悦。可以看得出来,Find N5把几乎所有的设计目标和制造资源都放在了减重减薄上了。相对Find N3,铰链厚度下降19%,中框厚度下降72%,电池厚度下降30%,电池盖厚度下降45.5%,Find N5的屏幕支撑板只有0.1mm(这是决定屏幕平整度和安全的核心元器件), 无线充电线圈只有0.18mm,以及采用了行业超薄的1.25mmSIM卡槽(平行双卡设计),甚至在4.21mm的单面厚度下,这台手机还支持OPPO 健康功能里的手机感知心脏跳动功能,使用手机贴心脏直接测试健康参数。

重点说一下Find N5的钛合金铰链制造。这次 Find N5的钛合金铰链,再一次反映了国内高端制造行业在材料处理和精密制造上的超强能力。该铰链采用3D打印技术中选区激光溶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技术制备钛合金元件。它的制造过程是:首先把钛合金粉末均匀地铺在打印平台上。然后,使用高功率激光束按照预设的二维切片图案,逐层扫描并将金属粉末熔化,形成固态金属。每熔化一层粉末后,平台下降并铺上新的一层粉末,重复这个过程,逐层构建出复杂的三维物体。最后,激光熔化后的金属迅速冷却并固化,最终形成精细且坚固的金属零件。

由于逐层成型的特性,SLM 能够制造出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形状,如内腔、复杂曲面等。使用 SLM 打印的钛合金零件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耐高温性能,尤其适合航空航天和医疗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零件。过去我们说,国内的机床不行,加工不了精密元器件,高端腕表和医疗器材那都是工业明珠。相对欧洲最顶尖的CNC设备和技术,SLM很擅长制造复杂几何形状的极小元器件,一体化成型,减少材料浪费。尽管相对于CNC,SLM在材料选择、超大规模生产和极精密表面处理上还有差距,但已经可以为航空航天,医疗耗材和消费电子行业赋能了,Find N5就是我们看到的SLM在规模巨大的消费电子领域的工业成果。

钛合金粉末通过SLM打印技术,使得屏幕支撑板、承力模块、扭力模块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而尺寸和重量却显著下降。OPPO把这代铰链技术叫做:”钛合金天穹铰链“、第四代水滴型屏幕结构与UTG玻璃等屏幕材料的综合作用,创造了当前行业领先的柔性屏幕平整度。

这其实直接反映了当前国内高端制造领域无论从机械结构设计、新金属材料、精密制造环节、后期精密加工,已经形成了闭环,可以承担更复杂的高端制造任务,这是一个现代高级工业国家该有的模样了。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折叠屏用户交互全新体验

OPPO把Find N5做成了一台适合高强度日用的主流手机,意味着Find N5在某些场景的极限表现上会有所妥协,比如极限游戏性能和影像场景。有一说一,Find N5的实际拍摄体验是不如Find N3的,但也还在Find X8这个球门线上,不算落后。Find N5基于7核心骁龙8至尊版平台,采用2+5设计(2颗4.32GHz超大核和5颗3.53GHz的大核),相对直板平台的骁龙8至尊版,少了一颗大核。我估计OPPO是基于基础性能表现、能耗比和散热设计的综合考虑作出的决策,所以可以想到Find N5的性能表现不像游戏手机一般突出,但考虑到超薄机身面临的散热挑战,这么选择我也还算能接受。

听劝且知耻后勇的ColorOS 15系列,在疯狂按周迭代之后,现在市场口碑不俗。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Find N5,ColorOS 15在继承Find N3系列操作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折叠屏形态体验变得更自然好用。除了经典的平行视窗之外,在纯大屏视效上也做了改进。

最新版本的ColorOS 15进一步优化了大小屏接力的效果,无论是采用兼容大屏模式还是平行视窗模式,都可以在切换不同的屏幕形态之后达到自然流畅的视觉效果。

例如红薯,切换直板和大屏模式,瀑布信息流和内容详情划分十分自然,不会产生割裂感。这种交互体验是多年来折叠屏厂商们搜集了大量用户反馈之后的迭代效果,日渐成熟。

或者知乎和抖音,Find N5在平行视窗和大屏模式表现都很好,无论是黑边还是边角细节,目前折叠屏的软件体验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

在人工智能的风潮下,OPPO选择全面拥抱AGI技术,在滨湾海数据中心自建了GPU集群。目前OPPO在安第斯大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多个Agent应用,覆盖手机用户使用的方方面面,对于最近大火的开源模型DeepSeek,Find N5也将会是第一批接入的。不过当前版本还不能体验DeepSeek,所以尚不清楚采用DeepSeek API模式还是直接在滨海湾数据中心部署671B全量DeepSeek,我个人希望是后者,开源模型的单独部署,会使得响应速度发生巨大的提高,这一点在英伟达H200集群部署DeepSeek的实际体验上得到了验证。

最近一年多,OPPO全面拥抱了Windows/Mac/iOS,Find N5通过Windows11 24H2的手机连接管理功能,接入Windows。而在Mac/iOS侧,欢太云直接提供了O Work软件和O+互联软件,可以和OPPO手机/平板互联互通,支持手机在电脑上的镜像投屏使用。在欢太云端,OPPO提供随身工作台(和iCloud一样),管理用户数据。

最后来简单聊聊这次Find N5的影响表现力,简而言之,和Find X8差不多的水平。

传承Find X8系列的黒柔人像风格,提供三种强度不同的光晕效果,打造港风美女。同时,还提供三种不同的FUJI胶片模拟,适合用户在适当的场景下模拟FUJI胶片风格。总体来说,Find N5的影像系统表现不如Find N3那么强劲和完善,通过黒柔人像风格和FUJI胶片模拟,以及高速抓拍等乐趣玩法,给对手机影像要求没那么高的用户相对全面的体验,虽不顶级,但也够用。

番外篇:OPPO Watch X2,运动健康智能硬件的新选择

随着Find N5发布的还有全新的智能手表:OPPO Watch X2。OPPO在滨海湾研发中心扩建了大规模的运动健康实验室,并且和国内诸多大学,科研院所,医院展开广泛合作,特别关注心血管健康和运动场景的实际表现。

OPPO Watch X2的外观和初代Watch X基本一致,硬朗的运动腕表设计风格,钛合金表圈和蓝宝石水晶玻璃表镜,莫氏硬度9,耐久度很好。OPPO给这代产品起了个外号:“智能蓝水鬼”。

和Find N5同款高精密3D打印SLM技术制造的钛合金表环,全功能旋转表冠和运动按钮,让这块Watch X2颜值和功能兼备。这次三款配色,主推的是这款千峰蔚蓝,真皮蓝色表带,配合探险家系列表盘设计。

从腕表行业的设计类型看,蓝色的表盘多用于:万年历、月相、星相和全球时区。我特别喜欢左边这款寰宇纵横主题,它采用地球为背景,兼顾全球时区、月相时间,十分贵气,和千峰蔚蓝的整体设计十分搭配。

尽管表镜尺寸不小,屏幕面积1.5英寸,但即便是女生戴上也不是很违和。OPPO Watch X2采用高通 W5旗舰处理器,OPPO WatchOS 7.0,2GB内存+32GB ROM搭载安卓系统,另有4GB EMMC搭载RTOS,用于实现超长续航功能。全性能模式下,手表的续航是三天(双eSIM待机模式),智能续航模式为5天,采用RTOS系统续航最长16天(俗称大号手环模式)。我作为Apple Watch的重度用户,对续航不敏感,也没要求,反而对功能和性能,以及自动化程度要求极高,所以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体验。

OPPO Watch X2支持一号双终端或者独立号码两种eSIM模式,如果采用独立号码,则可能会占用一个个人手机号码的运营商卡槽名额;独立号码很适合那些工作场景需要脱离手机的朋友使用。

我很喜欢OPPO Watch X2的60秒快速体检功能,它可以直接输出心率、血氧和心电数据,结合其他指标,如当日能量消耗,歩数,第三方血糖数据,快速给出一个当前身体状况的结论和建议。虽说不少手表都可以输出这些数据,但OPPO把这些数据整合成一个快速报告,十分方便和人性化。

OPPO Watch X2对睡眠的监测和计划管理十分完善,可以通过作息时间和闹钟的设置,同步手机与手表的作息时间,并且到点进入睡眠模式,伴随闹钟结束睡眠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它可以对呼吸和打鼾进行连续监测,这对那些半夜被自己鼾声或者呼吸中断弄醒的朋友十分有帮助。长期监测的呼吸和打鼾数据,提交给医院,对获得准确的睡眠呼吸症状治疗有极大的价值。

当然,OPPO Watch X2在交互体验上也不是没有槽点,相对Apple Watch,可能是安卓系统权限的缘故,打开几乎所有的功能选项都要手动确认开启和权限同意,这对普通用户和不熟悉电子产品的人们来说,门槛有点高,体验有点繁琐,希望能在权限框架内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同一个OPPO ID下,通过OPPO手机适配管理Watch X2的时候,自动处理这些权限,否则一个心脏监测功能需要打开很多开关,有点不方便。

结语:OPPO Find N5 & Watch X2,中国高端精密制造链条突破的缩影

从外观和配置看,Find N5或许只是一台“轻薄得令人发指”的折叠屏手机,但它背后的钛合金材质铰链、每一处微米级的支撑结构,都凝聚着中国高端制造在材料科学、精密工程和自动化产线上积淀多年的创新和突破。OPPO Find N5的诞生,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全链条突破的缩影。从钛合金铰链的精密制造,到SLM 3D打印技术对复杂结构的完美实现,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国内工业技术的沉淀与创新。那0.1mm的屏幕支撑板、超薄无线充电线圈与一体化成型的铰链,不仅是工程学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从“追赶”到“引领”的无声宣言。

事实上,中国制造近年来从航空航天到医疗器械,都在大步跨越以往“只能做基础加工”的刻板印象,依靠数字化智能管理和全链条协同创新,在高附加值与高精度领域不断向世界展现令人惊艳的跃升。Find N5可以证明,在折叠屏这条赛道上,我们已不再依赖“妥协”换取轻薄,而是以全链自主的技术底气,为全球用户交出更优雅的答案。

而且可以预见,当更多行业大胆拥抱前沿材料与设计理念,我们将迎来更丰富多元、更具前瞻性的高端消费类产品,而中国也将在持续的技术演进中,扮演工业明珠捕捞者的角色。

至于同期亮相的OPPO Watch X2,则在运动健康领域带来另一种惊喜。它同样采用了钛合金材料的精密制造工艺,并搭载多项健康监测功能,从心率、血氧到睡眠呼吸管理,结合OPPO在运动健康实验室积累的数据和北京阜外医院的医学经验,为用户日常状态的追踪和优化提供了专业支撑。无论是跑步、骑行还是游泳,Watch X2都能通过一系列传感器与算法,为我们带来更加直观的身体反馈和行为分析。和Find N5一样,Watch X2代表着国内研发、设计、制造环节的协同升级,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在实用性和专业度方面的持续进步。

0 阅读:0

科技东东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