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烟民群体,中国烟草甚至成为了纳税第一大企业,民营企业巨头华为交的税,还不够中国烟草的零头。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烟草的危害,香烟在燃烧的过程当中,会释放超过4000种化学物质,有害物质的数量也超过了上百种。

然而中科院却曾发表过一篇颠覆我们认知的文章,这篇文章记录了一项有关于尼古丁的实验,而实验的结论则是,长期摄入尼古丁,能够增寿40%。
中科院做了什么实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难道尼古丁不是致癌的毒药,反倒变成了长寿的仙丹?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一个团队,在英国综合类研究期刊《自然-通讯》上发布了一篇论文《尼古丁通过增强NAMPT活性来重新平衡NAD稳态并改善雄性小鼠的衰老相关症状》。
这篇论文光是从名字上来看,就有大量的专业名词,让人非常有距离感,但用小学学过的缩句,就能够得到这样一句话“尼古丁改善小鼠衰老症状”。

从这篇论文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个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那就是长期摄入一定量的尼古丁,能够增寿40%。
我们的印象当中,尼古丁就是有害物质的代名词,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长期摄入还有上瘾的风险。

但中科院却用了一项实验,推翻了人们几十上百年来对香烟和尼古丁的认知。
中科院用48只健康的小白鼠展开了实验,在实验之前,研究人员对小白鼠经过了严格的筛选,确保参与实验的小白鼠健康没有疾病。

实验一般都需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控制自变量的同时,呢合格苟江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白鼠,被放到了同样的环境下生活,不仅喂食的鼠粮一模一样,就连食物重量都是经过精确测量后才投喂的。

两组小白鼠,在实验的过程中,唯一的差异,就是喝的水不一样,对照组的小白鼠喝的是正常的饮用水,而实验组,则是在这些饮用水的基础上增加了尼古丁。
在持续了一年时间的实验过程当中,实验组的小白鼠,每天会比对照组的小白鼠多摄入两微克的尼古丁。

不过在这个过程的前期阶段,两组小白鼠的生活表现和健康状态没有什么区别,每天两微克的尼古丁,似乎没有对小白鼠造成什么影响。
但到了小白鼠10月龄,也就是相当于人类50岁左右的时候,两组小白鼠的身体状况差异越来越明显。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应该是摄入了尼古丁的小白鼠健康出现了问题,因为尼古丁的危害性我们很清楚。
但事实恰恰相反,步入老龄之后,实验组的24只小白鼠只有两只死亡,存活率达到了91.67%。

但对照组的小白鼠,却有11只不幸死亡,存活率也仅有54.17%,除了存活率,研究人员还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
实验组的小白鼠,不仅存活率大大高于对照组的小白鼠,就连肌肉和心脏的组织,都比对照组好很多。

换句话来说,就是长期摄入尼古丁的小白鼠,状态比对照组更健康甚至更年轻。
对照组小白鼠的存活率,比实验组小白鼠低约40%,所以从实验数据上来看,结论确实是,长期摄入尼古丁,能够有效增寿40%。

这个结论发布之后,让人重新想起了烟草最初的作用,虽然现在种植的烟草都被制作成了香烟、雪茄等产品,但最初的烟草是作为药材被引进的。

烟草公认的发源地在美洲,是世代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最早发现了烟草的作用。
不过至于他们是怎么发现的,其实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只有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

印第安有一位公主,不幸去世之后,人们就将公主的尸体抬到了野外,用他们的习俗进行了天葬。
但人们回去之后不久,公主竟然也返回了部落中,印第安人很好奇公主究竟是怎样起死回生的。

公主自称在野外闻到了一种辛辣刺鼻的植物味道,就醒了过来,这种植物就是烟草,后来这里的人们就把烟草称作还魂草,并将其当成了药材。
不过学术界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烟草的起源就在中国,就连美洲的烟草都是中国传过去的。

中国的传说当中,诸葛亮七擒孟获,避瘴用的云香草,很有可能就是烟草,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支撑。
烟草真正风靡中国,是在明清时期,因为中国很多地方的气候都比较适合种植烟草,再加上烟草的经济利益远高于粮食作物,很多农民都开始种植烟草了。

不过中国封建社会,还是农业社会,粮食作物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因此朝廷三令五申,禁止百姓私自种植烟草。
当时烟草的种植和流通,都掌握在达官显贵的手中,很多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都是大烟枪。

烟草的危害,不仅仅在与其本身,因为一个人吸烟,不仅他自己会接触到有害物质,二手烟的危害甚至比直接吸烟更严重。
不过尼古丁这种物质,其实本身没有直接的致癌性,但在香烟的燃烧过程当中,产生的焦油和很多物质都是有害的。

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烟草本身也不是为了制作香烟而存在的,烟草最初在中国是防虫和治疗毒疮的药材。
至于为什么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防止衰老,甚至增寿40%,与人体的衰老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人体衰老的表现有很多种,是因为衰老的原因不尽相同,最广为人知,并且已经被用在了美妆广告噱头中的,就是细胞的氧化损伤。
现在很多的护肤品,打着抗氧化抗衰老的旗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人体本身就是由无数个职能不一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的衰老,会让人不可避免的不再年轻。

细胞中存在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与人体中其他分子结合,导致分子结构的损伤,从而加速细胞老化。
简单来说,就是在细胞会因为自由基的到来与结合而产生损伤,这种损伤能够加速老化。

而尼古丁摄入体内之后,有抑制自由基生长,减少或者减缓自由基与细胞的细节,从而延缓衰老增寿。
另一方面,不同人有不同的新陈代谢速度,这也会影响人的衰老进程,很多热爱运动的人会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年轻,也是这个道理。

尼古丁能结合细胞内的一个分子SIRT1,让NAMPT去乙酰化,改善NAMPT活性,增加NAD+合成。
通过这一机制,尼古丁可以刺激神经发生、抑制神经炎症、保护器官免受氧化应激和端粒缩短的影响,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紊乱,让与年龄有关的退化和认知能力下降得以延迟。
尽管实验数据与结果显示,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尼古丁,能够减缓衰老,甚至还能增寿,但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

做实验用的是小白鼠,很多科学实验,都会选择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小白鼠和人的基因相似度非常高。
但就算是再相似,小白鼠的实验结果,终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而且小白鼠摄入尼古丁是加在喝的水里,但人却是通过抽烟。

科学界也有不少人士发声,希望大众能够理性看待这个实验结果,实验的细节和前置条件也需要注意。
首先就是小白鼠和人类之间存在差别,尼古丁对于小白鼠无害且有益,并不代表对人类也会是这样的结果。

再就是小白鼠摄入的尼古丁含量,实验中是每天每只小白鼠摄入两微克的尼古丁,一根香烟的尼古丁含量就达到了1000微克。
每只小白鼠,每天摄入的尼古丁含量,只有一根香烟的五百分之一,根据实验中的血液检测结果,接受实验的小白鼠,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为0.25纳克每毫升。

要是人类想要摄入香烟中的尼古丁,假设每根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了人体内,1000微克也就是100万纳克。
如果用一个100斤的人做假设,从人体血液含量进行估算的话,一支烟就能够让人的血液中尼古丁含量超过250纳克每毫升。

根据小白鼠的数据,血液中尼古丁含量为0.25纳克每毫升,两者之间是数据相差了一千倍。
但这种换算方式其实并不严谨,因为从水中摄入和抽烟摄入并不一样,数据结果更是天差地别。

中科院也发表了文章,对于尼古丁延缓衰老机制适用于人类的说法进行了辟谣。
本实验采用饮水的方式,因为经过在肠胃道中的慢慢吸收和在肝脏中的快速代谢,此时小鼠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低至仅0.25ng/g。而人类在吸烟时尼古丁可通过小气道和肺泡等快速吸收,在数秒钟到达大脑,此时大脑血浆中尼古丁的浓度最高可达100ng/ml,也就是本项研究中小鼠血尼古丁浓度的400倍。

其实就算是没有这么精确的数据计算,我们也应该知道,尼古丁,对人体是有很大的危害性的。
“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尼古丁能够增寿40%”,这个说法对于小白鼠没有错,但对于人类并不适用。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中科院在2023年3月28日《【中国科学报】深圳先进院揭示低剂量尼古丁延缓衰老机制》的报道

中国科学院在2023年3月10日《深圳先进院揭示低剂量尼古丁激活NAD+合成通路延缓衰老的机制》的报道

中科院之声在2023年9月19日《尼古丁延缓衰老机制,人类也适用吗? | 辟谣》的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