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极其重要的资源,事关粮食安全的大局,必须要进行保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推进,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此前提下,有关部门多次重申,要加大力度保护耕地,先后实施一系列新规,全方位加强耕地保护。
相信很多农村朋友都已经感受到了,耕地保护强化以后,农村耕地建房、耕地抛荒等现象,现在已经开始严管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了。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排查违规占用耕地建的房屋了,对于2020年7月以后新增的占地建房,都要拆除。
整治耕地乱象,除了清退违规占地建房、整治耕地抛荒以外,当前很多地方还掀起了一股“退林还耕”热潮。所谓“退林还耕”,严格地说,是没有这种提法的,只不过是社会上传的,没有权威的说法。
“退耕还林”,实际上说的是把被用来种树的耕地,重新种上庄稼,恢复耕地本来的功能。过去由于各种原因,大量农村耕地被种上树木,包括外出打工、家里无人耕种而种树的,以及大量流转耕地发展果树、苗木种植的。
现在耕地保护日益升级,严禁耕地“非粮化”,耕地种树就不再被允许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都要清退。因此各地都开始整治,砍掉占用耕地种的果树、林木,把树木清除之后,复垦成为耕地。
如果原本是耕地,后来被占用种上了树,现在要清理,种树农民一般也能理解,毕竟本来就是耕地。但在实际中,近来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地方把原本的山林地,都砍掉树木,实施“退林还耕”,在山坡上建起了梯田。这是否合理呢?
近两年来,一些山区村民发现,原来长满林木的山上,忽然开上去了很多工程机械,先是砍掉山上的林木,然后是推土机把山坡推成梯田,这样山林就变成耕地了,最后再种上庄稼。因此农村人才有了“退林还耕”的说法。
这样产生的耕地,虽然满足了耕地复垦的要求,达到了上级要求的耕地复垦目标,但对种地的农民来说,却并不划算。所有复垦的耕地,最后都是要交给农民种植的,否则有什么意义呢?
山地本来就不适合开荒种地,最好的利用方式就是种树。现在搞“退林还耕”,连山林地都要变成耕地,即使通过人力变成了耕地,也不适合长期耕种。这样的耕地,一来没有配套的水利灌溉设施,种地基本都是靠天吃饭,产量难以保障;二来处于上坡之上,水土保持难,遇到夏季暴雨,梯田很容易被冲毁,农民的投入就毁之一旦;还有就是,这种山林地,土壤肥力有限,种地投入产出比不高。
因此,一些地方实施“耕地上山”“退林还耕”之后,农民都不愿意去耕种山上新开垦出来的土地,让花了很多成本开垦出来的山地,面临再次被抛荒的风险。
总而言之,现在实施的整治耕地种树,并不能跟“退林还耕”划等号,“一刀切”退林还耕也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