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的教材跳跃性很大,老师不好讲,学生学起来难。一些70后的人看了现在的教材后,说教材越改越难了,越改越乱了。

高中历史教材以前是按照时间编排的,并且是中外分述,21世纪以后开始按文明史观来研究历史,把中外放在了一个整体层面,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板块来叙述,有的老师都难以适应。

一个老教师还特意找出了20多年前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来给学生“观摩”。他认为这套高中历史教材比现在的教材要好得多,它是叙事性质的,可读性强又突出了重点,这种编排方式很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还有英语。我们以前学英语都是从音标学起的,先学音标,再学单词和句子,学句子的时候慢慢渗透语法,但是据说现在的英语教材一上来就整句子,单词音标全部不教,把简单的事情搞得特别复杂,好像在故意设置壁垒,不让人学明白,还美其名曰为先感受语境,先培养“语感”,结果导致很多孩子对英语望而生畏,连门都进不去。
物理可能也没好到哪里去。
一个家长有一次被孩子问一道高中物理题,他让孩子先把教科书给他看一下,结果他看呆了,教科书居然没有他想看的内容,他想看的内容都在孩子买的某某教案中,教案中的文案内容清晰,条理清楚,例题很有典型性,解题过程原理分析很到位,自己看就能自学懂了。家长很疑惑,教科书编写应该越改越好,怎么越改越让人看不懂了呢?

大学物理、数学可能也是如此。
一位 70 后高校教师说,他孩子上高中时,数学和物理都是他亲自教,教材根本没什么用,现在他孩子上了同济大学,他发现同济的高数教材编得很乱,工程数学不像工程数学,数分又不像数分,线性代数则更离谱,根本不讲原理和运用,就整一堆公式,发轫于什么根本没有,突然冒出来一个伴随矩阵,忽然就说 k 阶子式,孩子根本学不下去,于是他只能自己编讲义教孩子学习。
别的科目可能也存在这种情况。

一个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70后也有类似的困惑。他觉得上世纪80年代的数理化教材非常严谨,成绩中等的学生都可以自学,但现在他发现用不了儿子的高中教材,很不严谨,但考试又越来越刁钻,经常玩儿文字游戏,只有标准答案而非正确答案。他感叹道:要是当年这么考试的话,我现在扛钢管儿的本事应该不错。
好多70后都有这个印象,小时候只要手中有一本教材,不用去学校听课都行,上面讲得清清楚楚,自学可以学个七八成,而现在的教材比较抽象笼统,老师备课靠资料,讲课靠发挥,学生自学难度比较大,除非是很聪明、思维逻辑能力很强的学生才可以。
我自己就有自学的经历。初三的时候我因为在忙转学,没有参加新学校的暑期补习,我就借了课本自己学,结果开学考试我数学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师都很惊讶。

当然,也有人觉得现在的教材很好,认为以前的教材适合填鸭式教学,一上来就摆定理、摆条目,比较死板,而现在的教材从生活问题引入,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归纳、总结,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更有利于未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别的不说,很多知识过去了这么多年咱也看不太懂了,但作为家长,咱就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有的汉字读音变了,有的汉字笔顺变了?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的读音,“火”“方”等字的笔顺。
不过话说回来,吐槽归吐槽,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它的逻辑和体系,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只要认真学习,都是可以学好的。
大家觉得现在的教材好不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