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一举?科研人员给冰川盖“棉被”,和给长城贴瓷砖有什么区别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8-20 14:50:57

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消息,从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全球月平均气温已经连续13个月刷新最高纪录。而随着气候变暖,特别是在新疆地区,冰川的退缩现象尤为明显。

科研人员提出了一项看似十分荒唐的措施——给冰川“盖上棉被”。

这项措施的实际操作是什么?它真能减缓冰川的消融速度吗?

荒唐之策?

天山一号冰川东支的末端高居在海拔3850米的山巅,平均厚度达到50米,最厚的地方甚至可以达到130米,但专家描述,这位“冰巨人”已经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每年以70厘米的速度在“瘦身”。

为了帮这位冰川巨人保持住“身材”,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的专家们在2023年8月首次尝试了一项特别的计划——给冰川“盖棉被”。

别误会,他们并不是要给冰川盖上一床真正的棉被,而是用一种土工布把冰川包裹起来。其原理是通过在冰川表面铺设隔热和反光材料,增大冰川表面反照率,在冰面阻挡太阳辐射和冰川的热交换,从而减缓冰川的消融。

这项技术的灵感其实很接地气,当我们在烈日下撑伞或者涂防晒霜时,实际上就是在给自己做个“物理防晒”。

而科学家们做的,就是给冰川盖上了一床超级防晒的“棉被”。他们的实验显示,这样一盖,效果立竿见影——盖了“棉被”的冰川区域比没盖的地方厚了整整1.5米。

之所以决定使用土工织物作为冰川的“棉被”并不是随便选的。这种材料价格亲民,抗拉强度一流,可以帮助冰川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一点在冰川面临的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地方常常会遇到泥石流、暴雨和滑坡等自然灾害。

再加上土工织物的导热系数、厚度和热容都很适合冰川环境,在各种因素权衡之下,最终决定让这种白色的“土工布”担任冰川的“棉被”。

必要之举?

我们费尽心思给冰川“盖棉被”,可不是为了好玩儿,而是因为这些冰川储存了全球约69%的淡水,为数亿人源源不断地提供生命之水。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的冰川就是亚洲大河的“水龙头”,这些河流可是超过15亿人的命脉,他们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全靠这些“冰水塔”供给。

从1950年代开始,青藏高原的气温每十年上升0.3°C,这可是全球平均升温速度的两倍。

结果超过82%的冰川已经消失,且自那时以来再也没有足够的新积雪补充。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到2050年,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有三分之二都要耗尽了。

最直接的后果是,2003年至2010年间,全球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每年上升了约0.71毫米,占了全球海平面上升总量的30%。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可能会上升1米以上,到时候可就真是“水漫金山”了。

面对这种情况,欧美发达国家还能睡得着觉,而中国却在忙着给冰川“打补丁”。这局部保护到底值不值?是不是瞎忙活呢?

天山地区的冰川从上世纪60年代的10,778条“缩水”到如今的约9,000条,总面积也从13,566.6平方公里减少了足足1,800平方公里。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变化——让冰川融水在夏季成了“集中供货”,而到了非融水季节,下游河流却得面临“水紧张”的大问题。

更别提冰川的快速退缩还附带了“买一送一”的麻烦,比如山体滑坡和冰湖溃决的风险猛增,这些灾害对沿河社区来说就等于是“定时炸弹”。

而我们呢,忙着给冰川“盖棉被”,就是为了延长这些宝贵水资源的寿命,缓解水资源紧张,还能帮忙拆拆这些“定时炸弹”。

至于欧美发达国家,他们之所以能在晚上睡得踏实,因为在闭上眼睛之前,已经把他们的担忧和祈求都交给了上帝。

人类干预?

还有一部分民众担忧,人工干预是否会破坏自然循环,造成更多的环境问题。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非常复杂,任何人为的干预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例如,在澳大利亚,当年引入欧洲野兔天真的决定,如今却成了一场生态噩梦。自1859年这些兔子们踏上澳洲大地后,它们的数量迅速膨胀,如今已经达到2亿只,几乎占领了整个大陆。

这些兔子不仅啃光了庄稼,还疯狂地啃食植被,导致土壤流失,直接威胁到超过300种本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

为了遏制这些兔子的肆虐,澳大利亚政府和农民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从建造3,256公里长的“兔子长城”到释放病毒如黏液瘤病毒和兔出血热病毒。

可这些兔子似乎也在慢慢进化,逐渐对这些措施产生了抗性,导致了现在问题依就挥之不去​。

在北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为了保护家畜和猎物,发动了一场“狼群歼灭战”。

这一举动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在黄石国家公园,鹿群的数量在20世纪初几乎翻倍,这些鹿群疯狂啃食植被,导致河岸被严重侵蚀,水域生态系统也因此遭殃。

整个生态系统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接一环地崩溃,不仅生物多样性受到重创,连水獭、鸟类和鱼类的家园也被毁了。直到1995年,狼群重新回归,黄石公园的生态系统才开始慢慢恢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设计“棉被”计划时,我们的科学家可不是一拍脑袋就上手的。他们对这项措施的生态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

比如,他们密切监控冰川融水的具体情况,确保这层“棉被”不会扰乱冰川水流的自然循环,进而影响到下游的生态系统。

事实上,冰川的快速消融本身就已经在破坏自然的循环,通过“棉被”计划来减缓这种消融,实际上是在帮大自然找回她的“平衡感”。

这种干预,实际上是人类在面对环境危机时的一种“修复自然”的尝试,而不是简单的“干涉自然”。

给冰川“打补丁”其实是逼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冰川的消融主要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而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正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像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还有各种工业活动,甚至我们的生活习惯,都和全球变暖紧密相连。

所以,光靠在冰川上“缝缝补补”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得靠全世界一起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才能从根本上减缓冰川的消融速度。

信息来源:

澎湃:零摄氏度之上②|给冰川“盖被子”九派新闻:给天山冰川“盖棉被”一年初见成效:平均减缓1米消融厚度



0 阅读:27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