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交流发展的过程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但推进国家统一大业,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历史的潮流绝不会倒退,正确的风向绝不会逆转!
多少年来,一提及两岸交流免不了会说起两次“汪辜会谈”,很多人忘不了1993年汪道涵与辜振甫在新加坡热烈拥抱那让人激动的一幕,也忘不了1998年两人在上海执手相看的历史画面。在两岸关系史上,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永远占有不坠的地位;今天,我们不妨探寻一下辜振甫家族之祖籍地吧!
辜振甫先生(右)
博学多识的钱钟书先生,曾睿智地引用明代诗人张以宁《送重峰阮子敬南还》一诗里的“君家门前水,我家门前流”,昭示海峡两岸毋庸置疑的血缘关系。后来,他又用汉代古诗《迢迢牵牛星》里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容两岸昔日互不往来的隔绝之痛。
1998年,《钱钟书作品集》在台湾公开发行,钱先生为此曾写了一篇《表示风向的一片树叶》前言。钱钟书在书中写道:“水是流通的,但也可能阻隔:‘君家门前水,我家门前流’往往变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就像‘海峡两岸’的大陆和台湾。”
钱钟书进一步说:“这种正反转化是事物的平常现象,比如生活里,使彼此了解、和解的是语言,而正是语言也常使人彼此误解以至冤仇不解。由通而忽隔,当然也会正反转化,由隔而复通。”
1993年在新加坡和1998年在上海举办的两次“汪辜会谈”,就是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转变的大趋势,由隔而复通,历史的潮流绝不会倒退,正确的风向绝不会逆转。相比于所担任的台泥董事长,辜振甫一生最得意的职务,应该是他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担任的海基会董事长。他的遗孀辜严倬云曾表示:“担任海基会董事长,是他一生最爱的工作。”换句话说,“汪辜会谈”是辜振甫先生在世时最得意的事。
辜振甫长女、辜公亮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辜怀群(右)
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辞世,2015年,在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逝世十周年暨百岁冥诞时,其长女、辜公亮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同时也是新舞台馆长的辜怀群,知道她父亲生前爱唱也爱看京剧老戏,曾推出“怀念的好老戏”系列。
恍然间,几年过去了,原本是台大一名外文系教授的辜怀群,转身投入剧场事业已经好多年了。台泥集团的士敏厅,一直由辜公亮基金会运作着。从十年前基金会推出清代京剧《知己》,到后来的“云门舞集”,到新编京剧《弄臣》,乃至疫情时推出的线上“酷集剧场”,作为鹿港辜家后代的辜怀群,也一直为传承中华文化尤其是京剧在台湾的传播努力着。
两岸交流与融合发展,由隔而复通,总给有人去努力、去付出。
在台湾,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基隆颜家、板桥林家与雾峰林家,向来被称为中国台湾百年来的“五大家族”,他们也与百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然而,历经政权更替及时代变迁,现今仍屹立不摇的家族,仅有鹿港辜家;正因如此,有人称辜振甫家族为台湾“最后的贵族”。
辜严倬云女士
走过历史洪流,经历百年岁月无情淬炼,“台湾五大家族”有的如鹿港辜家、高雄陈家仍屹立不摇,有的如雾峰林家已退守沉默,其后代在政商界的很少,多活跃于文艺界;至于基隆颜家,从日据时代显赫一时之后就慢慢没落了。
有人对“五大家族”归类,并不认同。比如台大历史系教授黄富三就认为,五大家族的发迹时期不同,他们的历史地位也不同,后来的命运也不一样,不应将他们归在“同一类”。
另外,一位岛内史学界的学者林满江则认为,一家百年家族,要屹立不摇,财富须与权势相互搭配,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从清代到今天,不同的政治势力选择与不同的家族合作,在合作中使得他们拥有相对应的财力和权力。在百年历史风云的脉动中,哪一个家族能第一时间,紧贴权力核心,谁就能独占鳌头。
像雾峰林家,在清代是封疆大吏,其后世林献堂,坚守民族气节,与日本殖民者对抗,但到了民国时代,他的声望虽高,却与国民党当权派格格不入,导致了雾峰林家后人在政商界涉入者少。位于台中市雾峰区、台湾目前仅存的清朝一品官宅——宫保第(雾峰林家花园),其意义仅在于让后人去追溯林家世纪辉煌。
反观板桥林家,从清代到现在,林家的特色就是永远站在当权派这一边。学政治的板桥林家后人林明成曾说过一句颇让人深思的话:“政治就是沟通,不管对方反不反对,先拉进来再说,先拉进来就是朋友了。”
一句话,从“五大家族”历史,或许可看透百年台湾政商史一页春秋。
鹿港辜家祖厝
辜振甫家族,即鹿港辜家的祖籍地,究竟在哪儿?
百度百科在辜振甫一栏里,除了标注他出生于1917年1月6日,也记载他是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但多年来,也有鹿港辜家祖籍地是泉州市永春县一说,也有人认为,辜振甫家族祖籍地应该是厦门市翔安区,也有漳州白礁之说。
2019年,辜家的鹿港祖厝曾举办“洋楼落成百年庆暨百黛风华:仕女时尚文化特展”,辜家长房长孙辜仲谅与他的八叔公辜宽敏(注:辜振甫之八弟)等出席揭幕仪式。
位于彰化的鹿港辜家祖厝,原名“大和楼”,是辜振甫、辜宽敏的父亲辜显荣发家后,在原来祖厝基础上扩建的一座洋楼,耗时6年才完工,于1919年正式落成。1973年,辜显荣之子辜振甫、辜伟甫昆仲,秉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精神,将这栋洋楼捐献给地方,成立“鹿港民俗文物馆”。为了筹办台湾第一座私立民俗文物馆,除了馆藏文物,光是三次大规模修缮及管理维护,辜家就耗资至少2亿元新台币。
辜宽敏(左5)与侄儿辜仲谅(右3)在鹿港辜家祖厝
鹿港辜家的发家人辜显荣,1866年出生于彰化鹿港,辜家早年并不富有,在他30岁时,创设“大和行”。在日据时代,辜显荣经商有成,于1919年聘请顶级工匠,耗时6年兴建了采用“大正时期风格”兴起的混合式洋楼建筑。
这座“大和楼”的辜家祖厝,记载了鹿港辜家百年风华。早年,这里是辜显荣在地方上接待政商及乡亲的地方。辜仲谅,是长房长孙,他记得小时候因为宅子太大,表哥又跟他讲故事,吓得他半夜不敢上厕所。
“你不是辜显荣,我也不是廖添丁。”这是鹿港当地老辈人流传的一句俗谚。在过去,这座规模宏伟的辜显荣故居,是很多人眼里的“小总督府”。因为与日本人关系良好,辜显荣获得了盐和樟脑的专卖权,尽管他发家后住在台北,但不忘故乡,显宗耀祖,就买下当时台北万华“英源茶行”并改名“大和行”,将店铺迁往老家彰化鹿港,兴建“大和馆”,即1919年正式落成的“大和楼”。
辜显荣有一妻四妾,共育有7子4女,后来,其子女都去台北发展,祖厝就没有人住了,辜振甫昆仲就将此栋洋楼捐给地方。辜振甫,就是在大和楼出生的,祖厝二楼的“二○六”就是他的居所。辜振甫的次女辜怀箴,额头有一块伤疤,就是早年撞上门槛上铜丁留下的。
辜振甫与儿子辜成允及孙子
辜振甫的父亲辜显荣,1866年2月出生在台湾彰化鹿港镇,他出生的第二年,其父亲辜琴就去世了。从8岁起,辜显荣就跟随晚清进士黄玉书读书到15岁,其后,他的经历有很多的说法,也包括辜显荣怎么从家乡鹿港迁到台北等。
辜显荣与元配妻子陈笑结婚是在他26岁的时候,不管他发迹的版本有几个,但逃不掉汉奸之名。1894年6月,辜显荣出迎日军进台北城,因他“有功”在同年年底到日本东京接受了“单光旭日”奖章,因为有了“汉奸”之名,这段历史证据是确定的。也因为受日本人的“庇护”,他更为发达了,也有个说法,辜家祖厝“大和楼”就是辜显荣飞黄腾达之时,日本殖民总督特别“恩赐”他建造的宅邸。
辜振甫生前曾表示:“我是惠安人,很想回泉州看看,又有人说我是永春人,也有人说我是同安人。”他还表示:“我内人是福州人(注:指辜严倬云女士),也曾经在香港生活过,两个女儿也是在香港出生,我和董建华先生的父亲是好朋友,都很想到自己的地方走一走。”
辜振甫家族祖籍福建,于清康熙年间迁到台湾,定居彰化县鹿港镇。清末名儒辜鸿铭(1857-1928),是辜显荣的族兄。1924年,辜显荣曾邀请辜鸿铭来鹿港私塾讲学,还率领家族及乡绅与辜鸿铭在自家“太和楼”合影。后来,辜鸿铭赴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协会讲学,辜显荣指派内侄、后来成为二女婿的陈栈治陪同,一路服侍到东京。
鹿港辜家,如此显赫之家族且历代耕读传家,为何连祖籍地究竟在哪都无法确定下来,不仅是个谜,也让人颇感蹊跷。
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的辜家祖厝(注:图片来源《鹭风报》)
辜振甫家族,祖籍地是惠安,还是永春,还是在厦门翔安(注:原属于同安)?厦门《鹭风报》(2019年的1434期03版副刊)发表了作者为黄坚定的《英属马来亚首个华人首领是厦门古宅人》文章,里面曾探讨了辜振甫家族祖籍地的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2018年曾关注到马来西亚槟城首位华人甲必丹(注:华人首领)辜礼欢,据多方考证,辜礼欢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出生于今天的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23岁时赴马来西亚谋生。区划变动前,厦门翔安区以前归属同安。
有研究文章称,辜礼欢是“国学大师”辜鸿铭之曾祖父,辜礼欢的孙儿辜紫云即辜鸿铭之父亲。另外,《厦门市志》(2014年版)也记载,“辜鸿铭,祖籍同安县新圩乡古宅村”;《英属马来亚志》也清楚记载辜礼欢是来自“中国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辜厝村”。
于是,黄坚定先生在文章里就推论:若关于辜振甫家族系辜礼欢后裔的报道属实,那辜振甫祖籍地就是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而非“台湾水泥公司总经理处秘书室”误认的惠安。
辜显荣
1993年7月23日,台湾水泥公司总经理处秘书室在给惠安县东园镇长新村辜炯成就查询辜氏祖籍问题的回函称:“台端致本公司辜董事长大函一件,函以董事长之祖籍究系永春或惠安见询,至感。董事长祖籍确为惠安。”(注:正是这份回函,百度百科给辜振甫的祖籍地上标注“福建惠安”。)
查证了辜鸿铭的祖籍地,也就等于明确了辜振甫家族的祖籍地。辜鸿铭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曾给自己起了一个“辜厦门”英文名字,以示不忘本。在厦门,如施晓宇、陈金城、陈荣林、钟兆云等先生曾发表的文章,有祖籍“古宅”与“浦尾”学界之辩。如《厦门日报》有篇文章(作者:钟兆云)考究:辜鸿铭祖父本是同安新店浦尾村陈姓人氏”(即今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浦尾村)。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来也有人考证称,在马来西亚现有史料中虽明确槟城首位华人甲必丹辜礼欢祖籍“同安县辜厝社”,却无确切记载其具体位置;但从新发现的一方墓碑分析,辜礼欢的祖籍地不是厦门翔安古宅,而是今天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白礁村(注:旧称同安县积善里)。
再者,为了断绝郑成功军队的补给线,从清初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的“迁界”政策,包括现今厦门及福建沿海地区的居民,被迫内迁,受此影响,许多家族除了家园被毁,流离失所,即使后来返回,已很难回到原始的祖籍地了。
辜宽敏(左)
千秋模式庙堂为重,饮水思源,勿忘根脉,认祖归宗,是每一个四海游子的心愿。
辜振甫在19岁时,曾回福建一趟,他早年加入了台北市惠安同乡会。1988年,辜振甫曾委托其八弟辜宽敏专程回福建,请泉州市政府帮助寻找其祖籍地。到了1991年,辜宽敏在泉州之时,曾通过泉州电话簿找到了一位名叫辜朝阳的人,并从辜朝阳那里获悉其祖籍地在永春县五里街镇儒林村,辜宽敏随即将此信息通知了在台湾的五哥辜振甫。(注:2023年2月27日,辜宽敏去世,享年97岁。)
据福建永春《桃源儒林辜氏宗谱源流序》记载,辜氏先祖入闽后,有部分后裔移居同安,后其二房再迁入永春。后来,其裔孙迁居泉州打锡巷后,又有其后裔再迁移至惠安。辜振甫家族的台泥公司在与惠安县东园镇长新村辜炯成回函时,也确认其董事长(注:辜振甫)祖籍确为惠安。
顺带提及,永春五里街镇儒林村辜氏祖庙“嘉德祠”匾额,就是辜振甫先生亲笔题写的。
有关辜振甫家族的祖籍地,学界仍有争议。从辜显荣到辜振甫,还有其族亲、有“清末怪杰”之称的辜鸿铭,都是响当当的时代人物,且鹿港辜家为日本殖民年代“台湾五大家族”之一,为何祖籍地会如此语焉不详?不觉得奇怪吗?学界也有个说法,辜鸿铭的父亲是辜紫云,其祖父辜龙池乃槟城首个华人甲必丹辜礼欢“偏房”颜梅娘所生,系庶出,在传统社会是不受重视的,故而选择了隐去。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