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乱期间,大名鼎鼎的粟裕大将无疑是众多将帅之中没受到冲击的绝少数。因为在好多人都被撤销职务,甚至监禁劳改的情况下,粟裕几乎没受到多大冲击,并且还在正常工作,尤其是在这十年中他的职务还有所提升,相继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等职务。
那么作为开国十大将之首,和其他众多将帅有着密切关系的粟裕,为什么就能独善其身呢?
其实,粟裕也不是没受到冲击,动乱期间,粟裕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调任至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职务,并且在科学院里就有人立起了打倒叶剑英,粟裕,王树生的大旗,所以很显然,粟裕也是他们要打倒的对象。更有甚者在外部还有人直接成立了调查粟裕的专案组,要调查粟裕的什么特嫌问题。
不过虽然针对粟裕的一些动静闹得不小,但是对粟裕本人并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相较于比他身份还高的老帅们,粟裕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那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就是和毛主席的欣赏和认可有关。
作为党和国家的创造者,毛主席的威望那是无与伦比的。因此,粟裕在动乱期间没有遭受迫害,与毛主席的欣赏有很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毛主席对这个曾经自己麾下的爱将是非常器重的。就拿享誉全世界的淮海战役来说,毛主席当时赞叹到,粟裕是第一大功臣。建国后,毛主席亲自把粟裕调到北京,担任了总参谋长的要职。
即使是1958年粟裕被批判,已经离开部队之后,毛主席在会见外国名将时还不时称赞粟裕,说淮海战役就是他打的,并且和我是老乡,由此可见粟裕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所以说动乱时期,毛主席对粟裕的保护至关重要。
其次就是1958年粟裕被撤掉总参谋长职务,离开了军队重要岗位间接的保护了他。
1958年,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尤其是,在五月份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遭到了群体性抨击,并且被安上了好几个莫须有的罪名,最终,撤销了粟裕总参谋长的职务,转而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一职。这样一来,粟裕没有了兵权,对别人基本没有了威胁,就像一只没牙的老虎,所以反而被别有用心的人忽略了,因此没有遭到过多的针对。
再者就是与周总理的保护也有关系。
周总理对人是非常亲和的,动乱时期周总理在自身都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还不忘为自己曾经的老部下和老战友奔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他们,当然粟裕也不例外。
所以,在1967年3月老帅们相继遭到迫害之后,国防工业已经处于瘫痪状态的情况下,周总理专门召见粟裕,让他去挑大梁。
紧接着,就任命粟裕为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并且把他列入国务院业务组成员。由此粟裕开始了新的工作对于周总理的临危受命,粟裕真是兢兢业业,虽然他年事已高,并且身体也不好,但还是经常亲临一线,一边要应对可能遭受的迫害,一边认真工作,终于没有辜负周总理的信任,最终凭一己之力,硬是把国防工业撑了起来。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很多人相互之间不敢轻易联系,生怕谁有问题被牵扯进去,就是和周总理联系也是一样,但是粟裕却没有这样,他坚决拥护国防工业是周总理管的,工作上就按周总理的指示办,并且能够时常把情况反应给周总理。有一次,周总理在会议上就曾说到,你们现在什么情况也不向我反应了,只有粟裕不怕,经常给我打电话,甚至一天打好几个。
当国防工业系统有人喊着口号要打倒粟裕时,周总理直接起身质问,谁能说出粟裕到底有什么罪行,你站出来,说了好几遍也没人敢站出来,所以粟裕也没有遭到迫害。后期,国防工业建设稳定后,周总理再次找到粟裕,说部队他已经回不去了,就把他继续留在了国务院,留在了自己身边,这样就更好的保护了粟裕。
还有就是林彪也十分欣赏粟裕。
虽说林彪是元帅,军事才能那是没的说,但是粟裕的军事才能那也是天才一般的存在。可以说,两人的军师才能和战功是可以匹敌的,林彪对粟裕更多的是英雄惜英雄吧。所以,一直持才傲物的林彪对待粟裕却不一样。就拿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林彪对手下的将领送来的战报基本不看,但唯独粟裕的战报,他每每都会认真研读。当年,粟裕指挥的豫东之战胜利后,林彪曾感叹的道,粟裕打仗真如神,换作是我也不敢轻易打这一仗。
即便是到了动乱时期,各种会议上对粟裕进行批判,唯独林彪不做发言。后期,粟裕离开部队一线领导岗位,林彪主持军委工作后也不忘粟裕,经常对他说,让他照顾好身体,抽时间多到部队看看,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提给他。
林彪说的这些并不是客套话,后期也得到了验证。我们和苏联的珍宝岛战争爆发后,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林彪专门把粟裕请出了山,粟裕带着人在边境勘察研究了数月,并且拟制了一份部署方案,林彪对这份方案也是大加赞赏。
所以说,当时在林彪的授意下不少将帅遭受了迫害,但对于粟裕还真是留了很大的情面。
最后就是粟裕的性格,以及经历的多了学会了装聋作哑。
粟裕本身就不太爱说话,动乱后期更是时长装聋作哑。1975年,粟裕担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带队参加会议。期间江青有意要拉拢部队的人,就和粟裕提起了此事,粟裕假装没有听见,理都没理她。不曾想江青自己跑到了解放军代表团,恰好代表们都在忙着看文件,有人看到了去请示粟裕,粟裕假装没听到,还和旁边的人谈起话来,请示的人以为粟裕真的没听到,又说了一遍,粟裕还是没一点反应,江青看在眼里,也明白了意思,很是气愤的就走了。其实,这只是粟裕面对诸如此事的常用手法。动乱刚开始时,遭受批判。粟裕虽然一肚子委屈,还是做了违心的检讨。也因此才没有遭受更严重的迫害。假如,他当时没有忍受委屈,那等待他的可能不仅仅是调离工作。
当然粟裕对于自己是总是沉默居多,但是对于曾经的战友他却没有沉默,而是竭尽全力的保护。
比如,海军副司令陶勇,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等一大批人,都是在他冒着很大风险的情况下,多次证明,多次奔走才保护下来的。
虽然粟裕为很多战友奔波证明,并且最终保护了下来,但是他自己的问题一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得到解决。直到1994年,他去世十年之后,在众多老战友和老部下的努力奔走下,才终于为他平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