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少将莫雄做了什么?解放前,毛主席为何命叶帅给他安排工作?

陈陈历史啊 2024-10-30 16:26:52

国军少将莫雄做了什么?解放前,毛主席为何命叶帅给他安排工作?

1949年10月的广东街头,一场轰动全城的公审即将开始。被告人是曾任国民党少将的莫雄,此时正被五花大绑示众。就在警察准备执行枪决时,一纸命令从广东省委传来,不仅要求立即放人,更震惊世人的是:莫雄是革命功臣!此后,这位"国军少将"不仅在新中国担任要职,还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究竟是什么样的特殊经历,让一个"敌军将领"能够在解放前夕得到毛主席的特别关照?让我们走进这段尘封已久的革命往事,揭开这位传奇将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生。

少年热血铸丰碑,戎马倥偬为革命

在广东省英德县,1891年的一个平凡日子里,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生命降生在这片土地上。这个婴儿就是莫雄,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

命运给这个男孩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六岁那年,莫雄的母亲离世,父亲莫献庭不得不将他和弟弟送到无儿无女的伯父家寄养。

三年的寄养生活结束后,莫献庭接回了莫雄。尽管家境清贫,莫献庭依然坚持送莫雄去私塾读书,这个决定为莫雄日后的人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二三岁的莫雄开始了谋生之路,他在神学院当起了伙夫。在这里,他并未被西方宗教文化所吸引,反而沉醉于《岳飞传》《水浒传》等中国传统侠义故事。

机缘巧合下,年轻的莫雄遇到了一位名叫李铁笔的评书艺人。李铁笔不仅讲述精彩的侠义故事,更在其中融入了革命思想的宣传。

在李铁笔的引荐下,16岁的莫雄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组织给了他一个重要任务:打入清军新军,等待时机发动兵变。

加入新军的道路并不平坦。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限制了招兵区域,这给莫雄造成了极大困难。直到他跟随一位神父到了粤西,才借机冒充一个莫姓人家的儿子得以顺利入伍。

在新军中,莫雄展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短短一年时间,他就发展了近二百名同盟会员,并一路升至营代表的职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宣布独立。莫雄随北伐军一路北上,历任排长、连长,最终抵达南京,迎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国后,孙中山组建粤军,莫雄随军作战。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他战功累累,很快升任营长,在军中赢得"莫大哥"的美誉。

这段军旅生涯,不仅让莫雄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更培养了他出色的统帅能力和组织才能。这些都为他日后在革命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身居敌营献情报,甘冒危险为苍生

1933年的上海滩,国民党的势力如日中天。这一年的秋天,莫雄在上海遇到了他的老朋友杨永泰,这次偶遇让他的人生走向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当时的杨永泰已经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担任着南昌"剿共"行营秘书长的要职。杨永泰向蒋介石力荐莫雄,称赞他军事才能出众。

蒋介石对当时的剿共战局十分不满,正愁找不到得力干将。经过深思熟虑,他任命莫雄为江西德安区"剿共"司令。

德安虽然不是一个大区,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这里不仅紧邻中央苏区,还有蒋介石最喜爱的庐山别墅。

莫雄上任后,蒋介石给了他一个特权:可以自行组建领导班子。莫雄抓住这个机会,迅速联系了刘哑佛、项与年、严希纯等数十名地下党员,将他们安排进了自己的阵营。

表面上看,莫雄在"剿共"战场上战功赫赫,红军在他的打击下节节败退。蒋介石对他赞不绝口,甚至把过去的种种恩怨都一笔勾销。

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了一次绝密军事会议。这次会议的规格极高,参会者都是司令、军师长级别的高层将领。

莫雄本不够资格参加这样的高级会议。但蒋介石看重他的战功,破例让他列席这个代号为"铁桶计划"的最高机密会议。

会议整整开了一周。德国军事顾问赛克特亲自制定了这个周密的包围计划,准备调动150万大军,围剿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

计划中,国民党军队将在这片约五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织就一张巨大的包围网。每推进0.5公里就布设一重铁丝网,每5公里就构筑一道碉堡线。

按照计划,6个月后各路大军将在瑞金会师。届时,瑞金周围将布下300多重铁丝网和30重碉堡线,形成一个真正的"铁桶"。

会议一结束,莫雄连夜赶回司令部。他立即把庐山会议的绝密文件交给了项与年。

项与年深知任务的危险性。他白天藏匿,夜晚赶路,为了掩人耳目甚至用石头砸掉了四颗门牙,装扮成乞丐。

经过九死一生的跋涉,项与年终于把这份绝密情报送到了周恩来手中。中共中央随即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开启了震惊中外的长征。

等到蒋介石发现红军已经突围而出时,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铁桶"竟然被人提前捅破。他依然对莫雄保持着高度信任,甚至把他调往毕节担任新的"剿共"司令。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情报传递中,莫雄和地下党员用智慧和勇气,成功挫败了国民党的"围剿"计划。这不仅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也为莫雄在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毛主席亲命安排职,英雄功绩人敬重

1934年底的毕节地区,寒风凛冽。莫雄带着他在德安区的班底来到这个新的"剿共"战场,表面上执行着蒋介石的围剿命令。

实际上,莫雄正在秘密展开另一项行动。他发现六十三师师长有好色的弱点,便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让红军的伤员有了转移的机会。

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终于到达毕节。面对蒋介石下达的围剿命令,莫雄以调动部队围追堵截为名,实则让红军获得了一座可以休整的空城。

这次"不战而逃"的行动最终还是败露。蒋介石勃然大怒,认定莫雄有"通共嫌疑",立即下令将他押解到南京候审。

就在莫雄命悬一线之际,陈济棠发动了"西南事变"。杨永泰和张发奎等人看准时机,以莫雄拥有特殊才能为由,向蒋介石求情。

蒋介石最终让莫雄戴罪立功。虽然躲过一劫,但从此莫雄再也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莫雄继续支持共产党的决心。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的每一个司令部都成为了地下党的秘密据点。

这些年来,莫雄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党中央看在眼里。1949年,当解放军准备南下时,毛主席专门召见了叶剑英。

在这次重要的谈话中,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莫雄是我们党的老朋友、老同志。"他特别叮嘱叶剑英,一定要找到莫雄,无论他过去做过什么,都要妥善安排他的工作。

解放后,莫雄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参事。随后,他又担任了省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56年,一个特殊的邀请让莫雄倍感荣幸。副总参谋长李克农邀请他赴京参加国庆典礼,期间他还受到了叶剑英和李克农的亲切接见。

直到1980年2月,莫雄在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走完了他89年的人生征程。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家乡英德市的莫家祖坟。

叶选平为莫雄的墓道题词,这是对这位革命老前辈最后的敬意。从同盟会会员到国民党少将,从隐蔽战线的功臣到新中国的高级官员,莫雄的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他的经历充分证明,革命事业不分先后,只要真心为人民,党和人民就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革命的漫漫长路上,像莫雄这样的隐蔽战线英雄,用智慧和勇气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国后展新风貌,功勋卓著誉满乡

1949年的广东,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这一年10月,一场特殊的公审将莫雄推向了风口浪尖。

当时的广东街头群情激愤,人们纷纷举报潜伏的国民党余孽。作为曾经的国民党少将,莫雄被当作反动分子抓捕。

面对指控,莫雄坦然承认自己的少将身份。在众人以为他即将被处决时,广东省委突然下达命令,要求立即释放这位"革命功臣"。

这个出人意料的转折让围观群众议论纷纷。随后,莫雄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参事,开启了他在新中国的崭新生活。

在这个新的岗位上,莫雄展现出了非凡的工作能力。组织很快又委任他担任省政协副主席,让他在更高的平台上发挥余热。

1956年的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莫雄作为特邀嘉宾来到了首都。

副总参谋长李克农亲自邀请他参加国庆典礼。在京期间,叶剑英元帅也专门接见了这位老战友。

这样的高规格接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莫雄的高度重视。从一个差点被处决的"敌军将领",到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功臣,莫雄的人生实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在省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莫雄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他为广东省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

直到1980年2月,89岁的莫雄在工作岗位上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组织决定将他的骨灰安葬在英德市莫家祖坟地。

叶选平专门为莫家墓道题写"莫雄墓道"四个大字。这既是对一位革命功臣的褒奖,也是对一位隐蔽战线英雄的永久纪念。

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国泰民安的建设年代,莫雄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如一。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像莫雄这样的隐蔽战线英雄不计其数。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勇气为革命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先烈的热血和汗水。莫雄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的传奇,更是整个中国革命胜利的缩影。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革命事业无分先后,只要真心实意为人民,党和人民就永远不会忘记。莫雄的一生,就是对这个真理最好的诠释。

从广东英德的贫苦少年,到驰骋沙场的少将,再到新中国的功勋模范,莫雄用89年的光辉人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赞歌。这首赞歌,将永远回荡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中。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