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焰教授:合并HFpEF的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要提高警惕

小雁的记事本 2024-05-09 09:28:48

前言

以伊布利特为代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也会导致心室复极延迟和心室复极跨壁离散度增加,而该情况在心肌损害的基础上会更进一步加重。然而,遗憾的是,既往并没有相关研究关注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应用伊布利特对心室复极延迟和心室复极跨壁离散度的影响。Fatimah Alhurayri等学者在第73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24)期间报道了一项领创性研究,对该临床问题进行了解答。本刊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教授团队介绍研究并予以点评。

作者:胡志成 姚焰

研究介绍

心室复极延迟通常表现为QT间期延长,进而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导致猝死。不容忽视。临床上引起获得性复极延迟的原因很多,低钾、低钙、缓慢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临床情况均可导致心室复极化延迟。心室复极跨壁离散度的增加导致了心室内在电异质性的放大,为折返性心律失常发作的基础。而心室复极跨壁离散度主要通过心电图J波和T波来反映。心外膜的完全复极定义了T波的峰值,因此T波的峰值与T波的末端之间的间隔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跨壁复极离散度的指标。

该研究一共纳入20例受试者,分别给10例HFpEF患者及1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未罹患HFpEF的对照组静脉注射伊布利特0.003 mg/kg。在使用伊布利特之前、期间和使用后8小时内连续采集12导联心电图。测量心率校正后的J-Tp(J-Tpc)间期(早期复极化)和Tp-Te间期(晚期复极化和复极化跨壁离散度),进而评估HFpEF对药物诱导的早期与晚期心室复极化延长以及复极化跨壁离散度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指出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最大血清伊布利特浓度相似。更多的HFpEF患者服用β-阻滞剂(80% vs.20%,P=0.02)。两组患者服用伊布利特前的J-Tpc、服用伊布利特后的最大J-Tpc、J-Tpc与基线相比的最大变化百分比、服用伊布利特后0至8小时的效应下面积(J-Tpc)与时间曲线以及服用伊布利特前的Tp-Te相似。但HFpEF患者的Tp-Te最大值、与基线相比的最大变化百分比均更大。该研究结果发现在HFpEF患者中,药物诱导的复极化跨壁离散度增加和心室晚期复极化延长更为明显。

专家点评

姚焰 教授

该研究的临床意义主要是对于应用了伊布利特的HFpEF患者需要提高警惕。众所周知,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而这一类作用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间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常见。该作用在低钾血症患者中容易出现。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的HFpEF患者同时应用利尿剂治疗,该类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的可能性较未应用利尿剂的患者人群明显增加。在该类患者中间应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就应该密切监测血钾和QT间期,以尽量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伊布利特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为抑制复极时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和促进平台期缓慢钠离子内流和钙离子内流,综合作用表现为动作时程延长,QTc及不应期延长。临床上该药通常采用静脉推注或者泵入的方式,对QT间期影响相较于静脉应用胺碘酮更大。因此,对于合并HFpEF患者应用该种药物更需要提高警惕,确保用药安全。

专家简介

姚焰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

专业:从事心律失常机制研究与诊疗,心脏神经消融术、Brugada综合征消融及全三维电生理模式主要创始人,首创房颤线性消融及器质性室速片状基质消融术。心律失常导管消融量居国际第一。

获国家级“中青年突贡专家”及“百千万人才”及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委

亚洲心律学会(AHRA)主席

Alhurayri F,et al.1001-05 - ENHANCED RESPONSE TO DRUG-INDUCED LENGTHENING OF LATE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AND INCREASED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Presented at ACC.24.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