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某个瞬间,停下匆忙的脚步,思索过这样一个问题:人这一辈子,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过,而且这个念头时常萦绕心头,如同形影不离的小尾巴,非要我琢磨出个究竟来。
童年:纯粹之乐,奉为珍宝
记得三岁刚有记忆那年,我手里紧紧攥着奶糖,那一刻,仿佛自己坐拥全世界的财富。那奶甜蜜在舌尖缓缓化开,一整天都沉浸在这份愉悦之中。在我小小的世界里,那颗奶糖糖无疑是世间最为重要之物。
五岁的盛夏,我耗费整整一下午去捕捉一只蜻蜓。烈日高悬,晒得我小脸通红,汗水如注般流淌,可我一心只盯着那只飞舞的蜻蜓。当终于将它捧在掌心,那份兴奋如同完成了一项举世瞩目的壮举。那一刻,这只蜻蜓便成了我的整个世界。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对彼时的我而言,成功捕获蜻蜓的这份喜悦,便是童年最珍贵的欢乐。
少年:逐梦途中,心之所向
七岁时,目睹同桌手中那张奖状,心中满是羡慕与嫉妒。我暗自思忖,何时自己也能拥有一张,光彩夺目地贴在家中墙上。从那时起,奖状仿佛成为我奋进的目标,认定有了它,自己便是出色的孩子。
九岁的暑假,我悠然躺在树荫之下,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洒下斑驳光影。作业、考试统统被抛诸脑后,就这样静静地享受这份闲适。那一刻,我由衷觉得,这样的时光无比惬意,这个暑假对我而言至关重要。
十三岁时,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我心中头等大事。为了能顺利拿到它,我每日披星戴月地学习。在我看来,这张通知书是开启未来光明之路的钥匙。
十六岁,坐在教室里,微风轻拂,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前排姑娘的马尾辫吸引,不禁出了神。她的举手投足都深深牵动着我的心,我不禁遐想,若能一直这般看着她,似乎便是美好的生活。那时,这份懵懂纯真的情愫,在我心中重若千金。
十八岁,为了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全力以赴,日夜苦读。压力如山时,甚至跑去庙里虔诚求神拜佛,只求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青年:梦想照进现实,碰撞与抉择
二十二岁,告别校园,一头扎进社会的浪潮。此时,一份稳定的工作如同救命稻草般重要。投简历、面试,历经无数次碰壁,终于觅得一份工作,心中顿感踏实,仿佛生活有了坚实的依靠。
二十四岁,我步入婚姻殿堂。看着身旁的新娘,虽不是十六岁时暗恋的那个身影,心中略有遗憾,但在那一刻,我深知,从此眼前人便是我要守护一生的伴侣。
二十五岁,与一群挚友相聚,把酒言欢,谈天说地。彼时,格外看重面子,觉得在朋友面前绝不能失了体面,面子似乎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二十六岁,在产房外焦急踱步,满心期待孩子的降临。当听到那一声响亮的啼哭,我的心瞬间被柔情填满。我明白,从此生命中有了一份无比重要的责任。
中年:生活负重前行,感悟岁月沉淀
三十三岁,房贷车贷的压力如泰山压顶,每天清晨醒来,面对的便是堆积如山的账单。此时,深感金钱的重要性,若无金钱支撑,生活似乎难以为继。
三十八岁,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对我言听计从。我猛然意识到,孩子已然长大,而我也不再年轻。父母对我的态度亦悄然改变,母亲不再如往昔那般严厉斥责,而是轻声细语地念叨。这时我才惊觉,他们真的老了。这一年,我深切体会到时光的匆匆流逝,许多美好还未来得及珍惜,便已悄然溜走,恰似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四十岁,看到体检报告上的些许小问题,心中不禁一紧。这些年,一心扑在工作和家庭上,竟从未好好关爱过自己。此刻方才领悟,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石,失去健康,一切皆为空谈。
四十五岁,人到中年,事业仿佛陷入瓶颈,每日在工位上浑浑噩噩度日。摸着日渐隆起的啤酒肚,回想起年少时的梦想,心中满是失落。感觉这半生稀里糊涂地度过,梦想早已不知去向。此刻,梦想再次变得无比重要,它宛如遥不可及的幻影,时不时刺痛我的心。
老年:回归本真,方知生活真谛
五十岁,看着儿子步入婚姻殿堂,心中感慨万千。儿子寻得自己的幸福,于我而言,这份欣慰胜过自身的喜悦。望着台上的儿子儿媳,我深知,这孩子终于长大成人,拥有了自己的家庭。
五十五岁,孙子呱呱坠地。从此,每日小心翼翼地跟在孙子身后,唯恐他有丝毫闪失。只要孙子能平安快乐地成长,对我而言便是最大的满足。此时方悟,生活无需大富大贵,家人的平安喜乐才是至要。
六十岁,父母相继离世。将他们合葬后,望着那座矮矮的坟墓,心中反倒归于平静。回想起往昔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唠叨,此刻都成为无比珍贵的回忆。这时才明白,亲人相伴的日子,哪怕偶有争吵,亦是一种幸福。
七十岁,老伴先行一步。孩子们各自忙碌,我独自在街头徘徊。看着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们,心中满是对老伴的思念。她在时,家中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如今她的离去,让我觉得生活缺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七十五岁,在医院里,医生将儿子叫到一旁私聊,我心中明白,自己的时日或许不多了。趁着这个间隙,我想给孙子打个电话,想告诉他,若在十六岁遇到心仪的姑娘,一定要好好珍惜,莫要像爷爷这般留下遗憾。但又觉如此言语有失妥当,电话接通后,只轻声说道:“爷爷想你了,有空回来看看我。”医生宽慰我说并无大碍,我微笑着回应:“人生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
七十六岁,孙子回来看我。望着床边青春洋溢的他,我心中五味杂陈,不愿他见到我如今病弱的模样。儿子儿媳在旁泣不成声,此时我已无力思考何为重要,只盼后事从简,孩子们生活不易,切莫让他们太过操劳。正想着,一阵风拂过,迷了我的眼。待我睁眼,恍惚间看到年轻时的父母,手牵着手,面带微笑,向我张开双臂。我不由自主地冲了过去,在奔跑中,仿佛时光倒流,我又变回六十岁、五十岁、四十岁……直至回到三岁,他们再次将我温柔抱起。我回头望向儿子、儿媳和孙子,他们抱着我的身躯痛哭流涕。虽心中满是不舍,但我坚信,他们的未来定会美好。
人生之悟:心境为引,体验作舟
人这一生,从三岁时对奶糖的执着,到七十六岁对家人的眷恋,不同阶段总有不同事物被我们视作重中之重。然而到最后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消逝,恰似苏轼所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前行、追逐,有得亦有失。
那么,究竟何为人生至重?思来想去,我认为是过程中的种种体验以及我们的心境。人生宛如一场漫长的旅途,沿途风景各异,有明媚灿烂,亦有阴霾密布。这些或喜或悲的经历,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而心境,则如同我们看待风景的视角。若内心平和,以坦然之态面对生活百态,无论遭遇何事,皆能自在洒脱。
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莫要因他人的看法而徒增烦恼,亦不要为眼前的困境而忧心忡忡,更不必为未来的未知而惶惶不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迷路皆是人生常态。往往越是执着,越易被其所困。有时,失败未必是坏事,成功也并非全然是好事,在生死面前,诸多事物皆如过眼云烟。
我们应学会在生活中捕捉那些细微的快乐,将生活当作一场有趣的游戏,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对待。遇到烂人烂事,不必纠缠,沉默与无视便是最有力的回应。世界看似纷繁复杂,实则是内心的映射。内心若何,人生便若何。
不知您是否认同我的观点?在您人生的不同阶段,又将何事何物视为最重要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同畅谈这人生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