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屎上雕花,叫《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晴晴亮见 2024-12-31 22:52:51

感谢2023年,有人创造了“屎上雕花”这个网络流行语,让我在评价《南方周末》2025年新年献词时,找到了最恰当的形容词。

以AI为主题,要不是刊发在《南方周末》上,我还以为这是《计算机世界》或《电脑爱好者》的新年献词呢。

这让人困惑。

而整篇看完后,这种困惑变成了不满。虽然我也曾是289大院的一份子,虽然现在我仍然有同事、朋友和领导在《南方周末》工作,但我还是有些话忍不住要说。

越来越鸡肋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正在引领一种很坏的风潮。

用华丽的辞藻,代替了老实说人话

这份新年献词,像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随处可见气势磅礴的排比,工整精准的对仗,巧妙形象的比喻,以及宏大唬人的概念。

在整篇献词中,改变在确认一场“加冕”,海量资源推动着信息“平权”,火星带来绽放,蝴蝶煽动飓风,“每一次黎明璀璨,总有人星夜来迎”,、把背影投入风雨、以微笑眺望希冀,最终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

作者像手持鞭子,耍猴一样鞭打着笔下的每一个词,逼迫它们跳起舞来。每一个句子都在高喊着,看我写得多华丽,多巧妙。满是花里胡哨,油腔滑调,搔首弄姿,完全放弃了说人话。

这样的文字堆砌,放在中学生身上可以拿满分,放在董宇辉身上能圈粉,但放在以说真话著称的全国大报上,只能让人失望。一份全国大报,带头宣扬一种浮夸、空洞、华丽的风格,这是语言的腐败,文风的堕落。

《南方周末》有句口号叫“在这里,读懂中国”,我不知道从这种油腔滑调的华丽辞藻中,能读懂什么样的中国。

用油腻的鸡汤,代替了真正的思考

南周这篇以2024年AI在各方面的发展开头,提醒人们AI带来的诸多风险和争议,最后的落脚点,却是“做自己”——

“我们之所以在这颗星球上行走,不是为了成为最快最好的机器,而是要在这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

至于怎么在AI迅猛发展的时代“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南周没说,而这,也正是心灵鸡汤惯用的伎俩:只给你一个独断专行的暴论,而不教你如何实现的办法。

说实话,这都不如抖音上教你如何用AI提高工作效率的博主,效率提高了赚得多了,自然更能“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甚至都不如公众号鸡汤作者,他们得出“做自己”的结论,都不用如此麻烦扯上什么AI的。

用一堆新鲜的材料,最后熬成了一锅陈旧油腻的鸡汤,却用华丽的辞藻包装成了独立思考的样子。没有逻辑严密的论证,只有煽情和卖弄。这不应该是《南方周末》该有的样子。

用局部的聚焦,逃避现实的问题

2024年,AI当然在迅猛发展,可是,我们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恐怕还轮不到AI。就业、经济、食品安全、民族主义等等,哪一个不比AI更现实更紧迫?正如有作者说的,多数人面临的是找到当下的人生的坐标,而非在算法中“突围”。

一份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己任的报纸的新年献词,没有对底层弱势群体的悲悯,没有对社会不公的批评,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悬在半空中的困境,在能用国内手机注册OpenAI之前,我还没有资格关心OpenAI是不是open。

用局部的聚焦,前沿的发展,来塑造一种宏大的关怀,实际上却逃避了现实的问题。这个时代如此多的光怪陆离,如此多的荒诞离奇,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人们的忍耐力极限,但在《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里,AI却成了时代最大的敌人。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连直视现实的力量,都没有了。

2006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里说,“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以前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注重“常人的悲欢,常识的力量”,高喊“愿自由开放的旗帜高高飘扬”,号召“让每个中国人都金贵起来”,提醒“你对美好的向往关乎国家的方向”……

如今,同样的新年献词里,只剩下空话、套话、片汤话。

如果没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其实大可不必再让自己为难。趁美好的记忆还没被破坏殆尽,不再写新年献词,说不定是对自己对读者都负责的行为。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首发:亮见,ID:liangjian0624

0 阅读:2

晴晴亮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