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现原版吴三桂反叛檄文,揭开降清原因:难怪清廷要抹黑他

扶苏聊历史 2024-12-12 13:00:35

吴三桂这个曾经一怒之下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的叛臣却在几十年后又在云南起兵反清,此人在仕明叛明、降清叛清之间徘徊,可见吴三桂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

而他当年为了师出有名,从而写了一个《檄文》并且还昭告了天下。他将这种檄文发到了很多地方,许多地区仍然忠于明朝的人也都纷纷响应。

可是这个檄文却在“三藩之乱”平息之后被清朝的皇帝下令严禁私藏,只要发现就会动用极刑。于是很多民间的百姓都纷纷将其销毁。

清朝统治者本来以为,吴三桂的檄文没有了,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日本却保留下来一份吴三桂的《檄文》看完之后才知道为什么吴三桂能够号召起那么大的力量了。

山海关守将吴三桂

明朝自从萨尔浒之战后,在辽东地区对女真人在军事上由主动进攻,转变为了被动的防御。为了不让清军入关,也为了实现收复辽东的心愿,崇祯皇帝一直都为了防御北边的而不得不筹措大量的军饷。

但是此时的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大明朝早已是不堪重负,百姓们再也没有余粮和财富维持生活了。这数百万的流民聚集在一起,成为了推翻明朝的起义巨浪。

1644年,左右支绌、虚弱不堪、民心尽失的大明朝最终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的那一刻开始,走向了灭亡。而此时负责防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就成为了一支孤军,李自成灭亡明朝之后,他并没有选择继续抵抗满清,反而是选择献关投降,并且还将多尔衮所率领的清军带进了关内。

这位曾经效忠明朝,并且还深受重用的大将,转眼之间成为了人人唾骂的叛徒,世人眼中的大汉奸。而吴三桂并不只是投降这么简单,他亲自带兵,帮助清朝占据了明朝的半壁江山,并且还一直追击南明的皇帝永历朱由榔。

在抓捕到朱由榔之后,居然残忍的用弓弦将朱由榔勒死。当时被满清统治的百姓们对此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但是对满清一直面服心不服的朝鲜却对吴三桂十分的痛恨,不仅如此,他们的文人还经常用笔墨唾骂吴三桂。

朝鲜的使臣每当来满清朝贡的时候,都会走过山海关,并且还会看到清朝为了褒奖吴三桂而将他家的祖坟布置的十分气派,还有三百多人的守墓者。

每当朝鲜使臣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都会十分的愤慨,其实当时还有很多依然忠心于明朝的百姓还有地主士绅都对吴三桂十分的痛恨。

因为吴三桂亲手勒死永历皇帝,这也是他终生无法被原谅的事情,而这些对于唯利是图的吴三桂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毕竟如今的他已经贵为平西王,可是这些反应也让吴三桂注意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明朝遗留的残余势力依然十分庞大。

吴三桂的《檄文》

后来清朝的康熙登基之后,先是解决了鳌拜,然后就想要卸磨杀驴将分封在南方的三个王全都撤掉,这其实就和清朝的防汉政策有关了,清朝的统治者都非常不愿意看到汉人在地方上或者朝堂上掌握极大权力的。

无论是清朝初年的吴三桂,还是清朝晚年的曾国藩,李鸿章都是如此。而康熙显然是低估了吴三桂的野心,因为长时间称雄一方的吴三桂根本就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所以在面临康熙将要削藩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筹划着将要举兵造反的事情了。

在联合完其他两位藩王之后,吴三桂也是写出了自己造反的檄文,或者说叫做“反清檄文”。这个檄文的内容根据日本的《檄文》原稿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吴三桂想要借助这个机会,来为自己曾经背叛明朝和勒死永历皇帝的行为进行洗白。

也就是为了说明自己是被迫投降的,只不过是为了借助多尔衮的兵力,来除掉李自成的闯军,然后再借机恢复大明朝。

谁能够想到,那个曾经亲手勒死明朝皇帝的叛将吴三桂,居然在几十年后打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再次背叛清朝。

果然一切都像吴三桂所料,他这个《檄文》发出之后,整个南方支持明朝的人们纷纷响应,只是一个瞬间,清朝的南方就呈现出了一片糜烂之势。

吴三桂也是轻而易举的“占据”了整个南方,并且还将自己的“国都”建立在南京,并且建立国号为“大周”。

整个三藩之乱历时了两年多,吴三桂当时选择称帝的时候,因为事发突然,很多相关的事宜都没有准备,并且他们就连“皇宫”所需要的黄色瓦片都没有,于是只好临时将砖瓦涂抹成黄色。

吴三桂登基的当天,天降大雨将那些黄色的颜料全都冲刷掉,这也预示着吴三桂的反叛之路很快就会走向尽头了。他在一路凯歌之后,却并没有选择继续向北进攻,所以很快就被缓过劲来的清朝打败了。

檄文节选

本鎮深叨明朝世爵,統鎮山海關。一時李逆倡亂,聚賊百萬,橫行天下,旋寇京師。痛哉毅皇烈後之崩摧,慘矣東宮定藩之顛踣!文武瓦解,六宮紛亂,宗廟瞬忽丘墟,生靈流離塗炭;臣民側目,莫敢誰何!普天之下,竟無仗義興師、勤王討賊,傷哉國運,夫復何言!本鎮獨居關外,矢盡兵窮,淚乾有血,心痛無聲!

山崩土裂,地怨於下;鬻官賣爵,仕怨於朝;苛政橫暴,民怨於鄉;關稅重征,商怨於塗;徭役頻興,工怨於肆。本鎮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士,共勷義舉。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恭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寶,建元周啟,檄示俯聞,告廟興師,刻期併發。移會總統兵馬上將軍耿、招討大將軍總統使世子鄭等,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員,直搗燕山,長驅潞水,出銅駝於荊棘,照玉燭於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羶氛。宏啟中興之略,踴躍風雷;

共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留仕所;催徵錢,封貯倉庫,印信、冊籍,賚解軍前。其有未盡事宜,別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刃頭。本鎮幸甚,天下幸甚。

虽然吴三桂的造反失败了,可是他的这一举动也让清朝统治者看出来了,汉人对于满清统治的不满,并且随时都可能组成庞大的反抗力量。

这也使得清朝的皇帝在后来使用汉臣的时候,变得格外的小心。不仅如此,对于那个曾经掀起造反浪潮的《檄文》,清朝也下达了严令,那就是不允许讨论檄文内容,也更不允许有人私藏这一《檄文》。

可是让清朝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的《檄文》不仅在国内传播,并且还传播到了国外。从日本发现的原稿中,也能够看到,吴三桂为了能够说明自己造反的“合法性”总是会对自己曾经背叛明朝,还有投降清朝的一些事情进行狡辩以及自圆其说,为他背信弃义的行为进行“辩护”。

可是这仍然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为了邀功请赏,亲手勒死了南明皇帝。尽管如此,还是有大量的百姓响应吴三桂,这和清朝本身的高压统治和民族歧视政策是分不开的。

否则吴三桂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凭借着云南广州福建三省的力量,就能和整个清朝作对。不管吴三桂在檄文中是怎么说的,他也无法改变他背信弃义的事实。

信源:

《吴三桂讨清《檄文》原文本考》——中国知网 作者:徐 凯

《论吴三桂叛清》——中国知网 作者:杨洪波

1 阅读:329

扶苏聊历史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