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4日,日本政府开始向附近海域排放核废水,这一事件马上引来了连锁反应。
随着周边海水被污染,食盐马上成为紧俏商品,沿海地区民众争相购买,抢购囤积现象随即发生。
反应最快的是韩国民众,早在几天之前,韩国各地民众出现了“抢盐潮”。

据韩国相关部门表示:最近一段时间,韩国境内的食盐销量激增,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断货。
为了平息民众的恐慌,韩国政府专门发布了通告,告诫全国居民:
食盐的供应量很充足,不会出现买不到的情况,请市民不要盲目跟风。
同时韩国有些地方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限定每个市民每次只能采购2袋,不可以大批量囤货等措施。

相比与韩国,国内从今天开始,才陆续曝出很多沿海地区出现了“抢盐潮”。
网上的图片显示,很多商场超市的食盐销售货柜,已经没有了存货。
上海一位超市的负责人表示:食盐的用量激增,平时都是2-3包购买的食盐,现在有的人一次就购买30多袋。

线上销售方面,食盐同样是紧俏商品,很多大型线上超市,食盐已经处于缺货的状态。

线上采购食盐的数量,与线下也非常类似,很多下单的客户订单数量都超过10袋。

这种“抢盐潮”很快就从沿海地区,发展到了内陆。
目前北京,河南,四川,安徽等地的内陆城市,也出现了大量市民到商场超市采购食盐。
聊天截图显示,不少人在聊天群里表示要求抢购食盐。
尽管有人解释:我国的食用盐与韩国不同,我们食用的是自井盐,日本的核废水污染不到我国的产盐区,因此没有必要抢购食盐。
对于这种专业人士的解释,网友并不买账,依然选择抢购食盐。

8月24日,中国盐业协会的专家发声:我国的食盐生产有严格规定,目前储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民众使用。
同时由于现在天气炎热,不利于食盐储存,大量囤积很容易变质,造成浪费。
同时有专家给出了具体解答,为什么我国不会出现食盐荒。目前我国的食盐生产有几种工艺,最多的井盐,然后是湖盐,岩盐,其次才是海盐。
海盐的生产比例是非常少的,所以日本排放核废水,对于我国盐业的生产影响非常小,这与韩国有本质区别。

民众之所以采购食盐,还是出于对日本排放核废水的担忧。
对于民众的这种想法,知名大V胡锡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胡锡进认为,对于日本向海洋排放废水的行为,我国的民众没有必要恐慌。
胡锡进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对于海洋环境有严格的检测与检验机构,如果海水被污染后超标,会马上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本次囤盐行为,不排除某些商家借此机会,忽悠民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坚决打击。
其实某些特定物品的“抢购潮”,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在笔者的记忆中,食盐,黄桃罐头,方便面,大米,食用油,都曾经发生过。
每一次的抢购潮,最后证明都是杞人忧天的闹剧,不传谣,不信谣,理性思考,不要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傻事。
对于群众采购食盐的现象,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