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陵副将
编辑|金陵副将
悲痛!悲痛!万分悲痛!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
黄旭华被国家元首三度亲授国家级重大奖项,两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被国务院授予过“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还享受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下水,到096核潜艇驰骋深蓝。
一生荣光的他,永远的被定格在了99岁。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黄旭华光辉的一生!
小小少年志气高
1926年3月12日,在广东汕尾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中。
一个名叫黄旭华的男婴,在这里呱呱坠地。
那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男孩将来会成为未来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1937年,日军军国主义的战火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蔓延,黄旭华被迫辍学。
但是辍学后的黄旭华并没有闲下来,在这期间他参加田墘镇民间抗日宣传队。
还参演了多部抗战宣传剧目,为抗日士兵加油打气。
少年黄旭华,亲眼目睹了日军侵略的暴行。
于是在他的心中,就埋下了报效祖国梦想的种子。
194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大学期间,黄旭华加入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
在社团中,他通过短剧、歌舞、话剧等艺术形式,在学生运动中宣传进步思想。
1949年,经过四年的磨砺,黄旭华在交大顺利毕业。
也是在这一年,黄旭华经过层层的考验,成为了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党员。
当时的新中国,经历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百废待兴。
面对祖国母亲的召唤,毕业后的黄旭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最艰苦的军工事业。
让黄旭华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选择,竟然让他隐姓埋名了三十载。
为国为民隐姓埋名了三十载
1958年,面对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压力,我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
黄旭华被密召进京,当选为了中国核潜艇工程副总工程师。
当时国际上对中国实施严密的技术封锁,中国的科技发展也止步不前。
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黄旭华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带领团队白手起家。
当时的环境极其简陋,连台像样计算机都没有,只能利用算盘计算复杂的水动力数据。
这种最原始的计算方法,耗时耗力。
为了计算数据,工作人员经常整夜整夜的打算盘珠子,生怕耽搁了工作进度。
好在这种计算方法精确程度高,最终也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1961年,黄旭华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09”技术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次年的3月,黄旭华就与研究室的同事研究出了第一个核潜艇总体设计方案。
在之后的核潜艇水滴线型及耐压艇体结构强度等专题的研究上,做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黄旭华的研究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困难重重。
1967年年初,黄旭华遭到严重的批判,被勒令下乡放养黑猪。
没有干过农活的他,割草喂猪的时候常常划破手指。
好在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当年的冬季,黄旭华就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在日常的研究实验中,黄旭华遭遇的困难则更多。
一次水下试验中,新研究的核潜艇突然失去了控制,急速下沉。
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黄旭华冷静指挥,最终才化险为夷。
这次“阎王门口走一遭”的经历,也让黄旭华更加坚定了攻克难关的决心。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为成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4年“八一”建军节当天。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401”艇正式交付给海军,并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
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黄旭华也因此获得“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称号。
当潜艇交付给海军的那一刻,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黄旭华流下了激动的泪花。
为了保密,这时的黄旭华已经隐姓埋名了整整16年了。
16年未曾回过自己的家乡,16年未曾听过母亲的唤儿声。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日子还会有14年。
国家并没有忘记这群隐姓埋名,埋头苦干的英雄们。
1978年,黄旭华首次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获得大奖的黄旭华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他继续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做贡献。
1983年,黄旭华升任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为了让核潜艇下潜的更深,黄旭华仍然要一直坚持做实验。
他整天沉迷于各种图纸之间,做模型,算数据。
1987年黄旭华的母亲去世,29年没见过母亲的他泪流满面。
当生前母亲问到儿子的真实身份的时候,黄旭华也只能含糊其辞地说:“在外地工作。”
没能床前尽孝,灵前痛哭,成了黄旭华毕生的遗憾。
1988年4月,黄旭华参与并指挥了“091”型“404”号核潜艇极限深度下潜试验。
在实验过程中,他冒着生命危险成功下潜到极限深度300米。
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30年间,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的技术难题。
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样艇下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尽管进入了满头银发的耄耋之年,他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
他说:“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
一生光辉被永远定格在了99岁
黄旭华一生获奖无数,他的一生是功成名就、熠熠生辉的一生。
2017年至2020年,他三度被国家元首亲授国家级重大奖项,并作为代表发言。
在此之前,黄旭华还两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享受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还在2014年,荣获了“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称号。
一个在艰苦环境中创造奇迹,有理想、有担当的科学家。
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钱学森走了,于敏走了,袁隆平也走了。
如今黄旭华老先生也离我们而去。
正是有像他们一样的伟大科学家,才有了中国科技进步的今天。
黄旭华同志,永垂不朽,一路走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新京报】【广州日报】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